汪慶豐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小學語文課堂的改革與創新也倍受重視,從以往的學字學詞的基本模式,轉變為全方位學習的立體模式。越來越多的小學語文教師開始意識到語文學習的點面關系,點即是字和詞,面即是閱讀。兩者應該相輔相成。而學習的最終落腳點應該是讀和寫。小學階段,讀是主體。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培養良好的朗讀習慣,可以陶冶情操,讓孩子們的身心愉悅。因此,每一個有責任感的教師都應該重視學生的閱讀,尤其是個性化閱讀。
關鍵詞:閱讀氛圍;自主閱讀;閱讀方法
獨特的思維方式,看待問題的特別的角度,都有可能讓你在充滿競爭的二十一世紀脫穎而出。而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更像是流水線作業,培養出來的學業生,就像是流水線上的貨品,千篇一律,絲毫無差。
引言:
他們面對激烈的競爭,無法彰顯自己。因此,當下的語文教學,我們更應該關注學生的個性化教學、差異教學,喚醒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個性化模式,讓閱讀成為發展個性思維平臺。
一、營造個性化閱讀氛圍
每一個學生原生家庭背景都不同,性格養成的過程也各異,因此看等問題的角度和思維方式也都不同。目前國內的課堂教學模式基本保持著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語言課堂上的這種傳統模式局限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往往會限制學生的個性伸張。教師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幾乎80%代替了學生的自主活動,學生在教學這一教一學的過程中總是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一節課下來學生基本沒有自主閱讀時間。
其實健康的語文課堂,教師應盡力營造寬松的教學環境,給學生充足的自主閱讀的時間,通過自覺地深入閱讀,再留出部分時間讓學生體會文章的意境,從心出發,感受文章的美。當課堂建立起良好的個性化閱讀氛圍后,老師再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全班交流,集中展示閱讀成果。通過這一系列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學會欣賞好句好文。并通過交流把握閱讀內容的深意,彰顯學生的個性,使閱讀成為個性化的特殊的表達方式。
二、引導學生自主閱讀
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首先是自主選擇閱讀內容,其次是自主選擇閱讀時間,再次是自主形成讀后感。
首先是自主選擇閱讀內容。
鼓勵學生提高閱讀興趣,教師應從尊重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內容開始。教師可以給學生列出書單,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不同類型的內容來閱讀。教師不應強制要求學生看哪一類,哪一本書,尊重學生的自然選擇,才能有效增進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愛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如果能夠把握學生的興趣點,正確運用小學生的興趣規律,就能夠促使學生不斷增強求知欲。有利于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學習的快樂。循序漸進地,學生將會從教師“要我讀”轉化為“我要讀”,進而形成對閱讀內容的看法,提高閱讀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根據教材選取的課文,為學生列出書單,也可以使課內外閱讀相輔相成,達到良好的閱讀效果。
而且,學生因各人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表現為不同的個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用自己認為最佳的方法進行學習,教師加以適當的引導,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是自主選擇閱讀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閱讀時間少的問題,課上很少有學生的自主閱讀時間。因此,教師應該為學生打造靈活的閱讀時間表,充分利用課上、課下及放學后的時間閱讀。
再次是自主形成讀后感。每個學生通過用心閱讀都會對閱讀內容產生不同的感受。有些同學喜歡寫成讀后感,有的同學喜歡用自己的方式講給同伴聽,不管用什么樣的形式都可,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感受和觀點表達出來,便是對閱讀內容的再次體會和理解。有時,學生可以選擇和老師交流,課下找同學交流,也可以回家后跟家長講解等。學生在體驗與交流中、觀點的相互碰撞中,形成自己對閱讀內容的獨特感受和理解。最終實現對文章的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真心喜歡閱讀,熱愛閱讀,從閱讀中獲得樂趣。
三、正確的閱讀方法是重中之重
新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的的重要性之后,很多教師都意識到這個問題,缺少閱讀的語文課堂是不豐富,沒有深度的,因此都非常重視。然而很多時候,所做的工作僅限于過多地強調課外閱讀的內容,而很少關注閱讀效果。強調自主閱讀并不是教師可以放棄對于閱讀活動的主導作用,其實在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過程中,教師應時刻地參與其中,并保持自身對學生課外閱讀的主導作用,要關注學生的閱讀的效果。
由于學生自我經驗的局限性,在個性化閱讀中學生不免會有一些不正確的理解。對于學生的這些體驗,教師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溝通,要給學生敞開心扉說想法的空間,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從中了解學生的理解方式、水平,給予引導糾正。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這是對學生的將來負責任。
四、延伸課外閱讀
個性化閱讀必須建立在學生一定規模的閱讀量的基礎上。在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一方面強調對課本上文章的精講精讀,同時注重拓寬學生的視野。目前,很多學生喜歡讀故事類的閱讀內容,教師也應該引導學生涉獵一些自然科學的書籍。自然科學可以引導學生對生物、自然、空間等知識有一個基本認識,大大幫助學生開拓眼界,更符合素質教育的初衷。此外,鼓勵學生讀有益的報刊雜志。網上閱讀,也可以使學生從中獲取豐富的精神養料,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從而提高語文的素養。
語文教學不是生產,學生也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努力創設寬松的課堂氛圍,尊重差異,張揚個性,做到學生的自主性和教師的主導性兼顧,課內和課外閱讀結合,讓個性化閱讀綻放更美麗的花朵。
參考文獻:
[1]謝德霞. 讓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充滿活力[J]. 小學生(下旬刊),2014(8):75-76.
[2]李紅蘭. 讓個性化閱讀課堂展現活力[J]. 新課程學習(中),2012(11):11-11.
[3]簡興碧. 淺析學生個性化閱讀教學[J]. 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3,5(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