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敏
摘 要:《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性。”因此,教師的課前預設的充分、合理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在個性張揚、異彩紛呈的生成性閱讀教學中引領學生學習語文呢?筆者以為課前精心預設,注重文本生長點的挖掘,就能實效性地引發生成,預約精彩,從而構建魅力四射的實效性課堂。
關鍵詞:閱讀教學;實效性;生成;預設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要求:“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方案,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其實就是要求教師在課前進行更加充分的課前預設。其實我們預設的對象一個是文本,另一個則是學生。在閱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文本關鍵處、點題處、矛盾處、懸念處等細細體味探究,實現深度思考,在比較、聯系中感受語言文字背后深刻的思想內涵、豐富的情感因素、細致的心理活動、生動的語言特點。
一、互動對話
《語文課程標準》引人注目地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關于文本的平等對話互動的過程,是一種彼此解讀的過程,也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閱讀教學中對話是多向性的,“對話不僅是師生之間的一種交往方式,更是彌漫、充盈于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話的氛圍是閱讀教學充滿活力的基礎。只有對話,才有學生的自由的思想和大膽的表達以及靈感的閃現,才有認知、情意方面的動態生成。因此,在關注生成的閱讀教學中,我們始終要以對話者的身份和學生同讀共享。
《凡卡》教學片段:
師:爺爺能收到這封信嗎?為什么?
生:不能,凡卡沒有把地址寫清楚。
生:凡卡沒有貼上郵票,信是寄不出去的。
生:凡卡沒有寫清楚地址,也沒有寫上郵編,所以爺爺是不可能收到這信。
(師正欲小結,一學生突然站起來。)
生:能。
師(突如其來的回答令之一愣,接著鼓勵他):說說你的想法。
生:如果郵遞員認識凡卡的爺爺,爺爺就能收到這封信。
生:不可能。哪有這么巧的事?
生:這也太離奇了吧。書上不是說“郵遞員喝得醉熏熏的嗎” ?
生(反駁):老師說過,文學作品是可以虛構的,不是還有句話叫“無巧不成書”嗎?即使爺爺收到信,凡卡回到鄉下,也未必能過上好日子。(其他學生信服地點了點頭。)
師:如果爺爺收到這封信,凡卡的處境會怎樣呢?
(生略一沉思,又紛紛舉手發言。)
生:如果凡卡回到鄉下,生活雖然苦了點,但不挨打挨凍,總會快樂些。
生:我想,凡卡回到了鄉下,爺爺養不起他。善良的馬車夫收留了可憐的他,凡卡成了一名小車夫,在冰天雪地里日夜不停地為日發略維夫老爺拉運貨物。
生:我不同意。凡卡回到鄉下也許會挨餓,因為爺爺是個守夜人,生活很窮困。如果不是窮得活不下去,爺爺也不會把凡卡送到莫斯科去當學徒。
在對話中,教師作為平等對話中的“首席”,引領學生走入文本,在民主的氛圍中主動地質疑,自由地爭論,自主地交流,在互動中相互啟發,開闊思路,氣氛活躍,輕松愉快。在對話中,學生不僅受到了語言文字的訓練,想象能力和挑戰精神也得到了培養。
二、解讀留白
文本中有很多“留白”,留白能使作品充滿想象的空間,充滿著蘊藉之美。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挖掘,充分預設,相機引導學生去解讀留白。此舉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適度延伸
在文本的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把握教材特點。可以由文本的某個點加以生發,適當勾連拓展,給學生提供機會,很易激起學生的思維波瀾,促使新知的生成。
四、抓住契機
課堂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我們如果善于抓住偶然性的情境,因勢利導,必將生成那“無法預約的美麗”。
五、在矛盾處
文本中有許多看似矛盾的地方,在教學中要抓住這些矛盾點實施點撥,讓課堂迸發出智慧的火花。青島的曹君老師在教學《大自然的秘密》一課時,就有了下面的教學設計。向導對小幼龜的漠不關心與后來的“我們的向導趕緊脫下頭上的棒球帽,迅速抓起十數只幼龜,放進帽中,向海邊奔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教師引導大家體會向導的話語:“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從而讓學生弄明白了蘊含在文章里的大自然的秘密——弱肉強食。文本的矛盾是作者巧妙構思的外顯,及時準確地抓住這些矛盾點,就能牽一發而動全身,讓課堂精彩起來。
筆者在教學中,也經常留心課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如《松鼠和松果》中小松鼠不舍得把自己喜歡吃的松果全吃掉;《月亮的心愿》中月亮前后矛盾的愿望;《小壁虎借尾巴》中小壁虎的尾巴失而復得等。在指導理解和朗讀這些課文時,只要一個設問,就能產生“一石擊破水中天”的效果。
總之,預設是前提,生成是關鍵,實效是核心。精心預設,預約精彩,不僅是一種教育的科學,更是一種教育的藝術。課堂上,只要教師能善于營造和諧、愉悅的氛圍,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問題隨時提出,有感受隨時發表,教師因勢利導,抓住疑點、重點、閃光點,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互動,碰撞出思維、情感、認識的火花,從學生的質疑問難和獨特體驗中發現學生在知識、情感和心理上不斷生成的需要,并對自己預設的教學作出富有創意的調整,那么,我們閱讀教學一定能收獲無法預約的“生成”精彩。
參考文獻:
[1]姜瑞芬.生成:預約的精彩——《火燒圓明園》課堂教學藝術賞析[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09年07期.
[2]劉桂香.讓預設與生成美麗邂逅[J];中學教學參考;2010年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