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維琳
摘 要:本人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對如何利用音樂使課文的導入更自然入境,結課更含蓄深遠;如何使課堂高潮迭起,使朗讀更有感染力;如何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文本,體驗情感等環節,進行恰當的簡要說明,更好地為學生理解和感受語言文字服務,更好地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服務。
關鍵詞:音樂;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藝術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曾經說過:“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貝多芬把音樂稱為為“人類精神的火花”。音樂最善于細膩地表達人們不同的情感。如若把音樂引入到語文教學之中,使之成為一種教學手段,無疑能渲染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一、課前音樂律動,拉近師生的關系
作為教師,我每迎接一個新的班級,或者我上一節公開課,都會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然后我輕松愉快的音樂中唱起《相逢是首歌》,并帶動學生一起隨我舞動節拍。通過師生律動,而不是像開藥方似的羅列各種規章制度、紀律要求。同學們的興趣一下子提起來,不僅活躍了師生交流的和諧氣氛,重要的是消除了師生間的陌生感,覺得老師也是他們的朋友。所謂“親其道,信其師”,只有學生親近你了,他們才能更主動學習你所傳授的知識技能,對語文學科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二、音樂導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動力與源泉。因此,我喜歡在一節課開始播放音樂,利用音樂營造與課文內容相似的情境。如我在教學《把鐵路修到拉薩去》(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4課)一文時,首先用多媒體播放歌曲《天路》,學生通過哼唱歌曲,觀看畫面,被神奇的天路景色所吸引,激發了他們想對這條路更多情況的了解。這時教師再順勢利導,出示當時修建這條路的畫面,自然而然導入新課,學生興致高漲。
三、巧用音樂,訓練朗讀能力
音樂是以旋律和節奏為主要表現手段的一門藝術,它能陶冶人們的情操,激發人們的情感,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我常用音樂來助推情感,訓練學出的朗讀能力。在教學兒童詩《童年的水墨畫》(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9課)時,便用孩子們都熟悉的歌曲《童年》曲調唱出詩歌第一節。學生覺得非常新穎有趣,我便鼓勵他們用這個曲調唱出后面兩節,他們非常樂于接受這樣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在他們唱出詩歌后,再讓他們配樂朗讀。這樣既豐富了朗讀的形式,不會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又在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
四、伴樂講讀,闡釋文義
在語文課中,特別是在賞析文學作品時,適當地伴樂講讀,把教學內容和樂曲意境不露痕跡地融為一體,能使學生身臨其境。我在教學《草原》(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1課)一文時,借助多媒體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當唱到“駿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灑”一句時,重復播放,讓學生仔細觀看草原美景,形象直觀地理解課文中的比喻句“羊群像白色的大花”,加深對課文第一部分“草原風光美”的理解。學習第二部分“人情美”時,播放音樂《迎賓曲》《祝酒歌》,感受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學習“話別”部分時,播放歌曲《送別》,體會文章中心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深刻含義,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五、營造氣氛,發揮想象,啟發寫作
對于單元口語交際練習,大家都說“作文難,構思尤難”。但通過播放樂曲再發揮學生想象卻常常可以化難為易。因為學生在欣賞樂曲時極易展開想象。記得在指導學生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課時,描述小女孩在大年夜死去,而我們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你有什么話想對小女孩說的拓展訓練時,我給學生自由的空間,自創情境自由表演。同學們用音樂劇的形式表演,大膽創作。在老師鼓勵的話語和音樂歌曲特別的作用下,猶如一把火焰點燃了學生智慧的火花。同學們感受到了小女孩的悲慘命運,解說員對小女孩說的話聲情并茂,有的同學甚至流下眼淚……
六、妙用音樂,滲透德育教育
音樂中蘊含的感情比文字的描述,語言的表達豐富得多。許多音樂家把自己的情感通過樂曲的高低起伏表露出來,這是文字難以替代的。這種情感只有通過聽者與音樂交匯時才能感悟出來。如學習《白楊》(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3課)一課時,選用閻維文的歌曲《小白楊》作為課文文段的配樂朗讀音樂,最后齊唱歌曲《小白楊》結束,激發學生對具有白楊精神的邊疆建設者的崇敬之情。
雖然音樂能裝扮語文課堂,但在語文教學中引入音樂元素還要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一)樂曲的風格應與授課和諧一致
語文課不等與音樂課,不能脫離語文去講音樂知識,把語文課上成音樂課。所以以課文的情調去選擇相關的音樂,使音樂與課文本身的感情色調和諧,從而消除學生對單調的講解可能產生的枯燥乏味感,增強對課文的理解。
(二)音量適中,時機恰當
音量大小要適中,音量過大太響,會喧賓奪主;音量過小太弱,則沒有了樂曲的效果。其音量大小應以不淹沒人聲,又能給聽眾造成一定的聽覺和心理沖擊為標準。
音樂起用時機要恰當,是在上課之初還是在快下課時,是在講授前還是講授中或是講授后,都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授課實際精心安排,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語文課堂的學習中。
(三)操作熟練,收放自如
播放卡帶或操作課件,必須做到熟練,了然于胸。確保能按自己預先設計的情形展示。對于過長的音樂要做好剪輯,不需要時做到隨手關閉,戛然而止。
(四)選擇健康音樂
在選擇音樂時也應有所注意。不可一味用流行音樂,可古典樂曲,可民族曲目,所選的音樂應與課文內容相關。這樣,才能更好運用音樂增強語文課堂教學的藝術感染力,取得最佳效果。
(五)提高自身的音樂修養
一個“五音不全”、對音律一竅不通的語文老師,在教學中如何能選好音樂,又如何能指導學生在語文文學和音樂的殿堂遨游?因此教師課前要下功夫,選音樂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要了解學生的音樂知識和欣賞水平,還要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選擇學生熟悉感興趣的音樂。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新理念”的指引下,音樂作為一種語文教學資源,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大有可為。恰當地引入音樂能給語文教學吹入一股新鮮空氣,對于構建開放有序有活力的語文教學課堂將起到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彩瑞《困境與轉向—論多維視野下語文教師人文素養的構建》.
[2]黃光俊《音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