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峰
摘 要:信息技術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在小學階段設置計算機課程,是教育改革的明確要求。Scratch課程是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內容,在Scartch教學中融入“計算思維”的思想,能有效地訓練學生的創新意識,強化其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其專注力和抽象思考力。本文從教學實踐的角度闡述新時期小學Scratch教學的幾種思路和方法,重點培養小學生的信息素養。
關鍵詞:信息技術;Scratch;信息素養
【中圖分類號】G 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32-0187-01
中國第一代信息技術教師沙有威曾說:“其他傳統學科靠的是過去,信息技術學科靠的是未來”。在小學階段開設Scratch編程課程,讓學生更早地接觸程序設計方法、了解程序設計的思想和邏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能讓學生在自主創造的過程中感到成功的快樂,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與綜合能力。如何在小學階段推廣和普及Scratch編程,科學合理地進行Scratch編程課程設計,讓學生熱愛編程、掌握編程,以及創造編程,是現代信息技術教師應該深入研究的課題。
1.對Scratch的正確認識
Scratch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終身幼兒園團隊”開發的圖形化編程工具,主要面對青少年開放,其提倡的教學理念翻譯成中文就是“創作和分享你自己的交互故事、游戲、音樂和藝術”。學生很容易喜歡上這個軟件,界面設計簡單,容易操作。而且它不需要像傳統編程軟件那樣需要記住很多繁瑣的代碼,Scratch軟件事先定義好了程序模塊,學生通過組合程序模塊形成腳本,就可以輕松實現編程命令,很方便地創造出一個屬于自己的故事、動畫、游戲作品。看似簡單的操作卻滲透了基于對象編程的高級程序設計思維,有助于小學生的信息素養的培養,提高思維能力。
2.激發學習興趣,做好“引導者”的角色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放松且愉悅的心情,有助于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提升學習效率,提高學習成績。學生對學習的熱愛能激發學生的潛在能力,是學好課程的基礎保障。Scratch課堂應該是開放的、包容的課堂,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情境,創造活躍、分享、合作、創新的課堂氛圍,提供師生及生生交流的空間,讓自主探索,獨立尋求問題的答案。因此,在學生剛剛接觸Scratch編程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對Scratch編程產生興趣,有自己動手操作的欲望。例如,根據學生喜歡玩游戲的特點,課前教師利用Scratch設計一些有趣的小游戲,課上向學生們展示,調動起學生們的積極性。然后告訴學生也可以自己動手設計動畫和游戲,讓他們躍躍欲試,對Scratch編程充滿好奇。
通過嘗試,學生可以通過Scratch軟件制作自己喜歡的程序,體驗創造的樂趣,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新能力。同時,有些程序是結合學習、生活來開發的,如鬧鐘、計算器等,這也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以致用會讓學生充滿學習的成就感與喜悅感。
3.以問題為引導,啟迪學生發散性思考問題
巧妙的問題設計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決定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該深入研究課堂問題的提問策略,提高問題的質量,用課堂問題引導學生學習知識與技能,通過解答問題找到學習的樂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潛能,引領學生深入思考,獨立解決問題。教師設置問題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差異,過于簡單的問題學生會缺乏思考,過于復雜的問題學生又容易失去信心,過于單調的問題不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過于花哨的問題又容易偏離主題,所以在設計問題上教師一定要多研究、多思考。另外,可以將問題分解成若干個小問題,做到一環套一環,讓學生通過解決一個問題后,過渡到下一個問題,層層遞進,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知識、突破自己,鍛煉思維能力與邏輯推理能力。
另外,教師也可以特意將自己的程序設計出一些邏輯錯誤,讓學生去糾錯,通過幫助教師更正錯誤,鍛煉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逆向思維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4.鼓勵學生自主創作,促進學生分享交流
Scratch課程設計應以學生自主探索為主線,教師扮演“引路人”和“引導者”的角色,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帶著極大的創作興趣“自主探索、自主發現”,從基本的簡單模仿到獨立創作,借助Scratch軟件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在Scratch課堂授課過程中,單純講授理論知識和技術應用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應該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里,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及資源,完成課程導入、任務分配、提問答疑等系列教學活動,課堂上應該給學生留出15分鐘左右自主創作的時間,讓課堂所學習的技術知識轉化為融入學生自己思想的作品。這部分自主時間也鼓勵學生進行交流分享,共同解決遇到的技術難題,當師生們共同解決一個問題或共同完成一個任務時,有效增進師生與生生間的親密度,也使Scratch課堂更具吸引力。
綜上所述,教師進行Scratch教學時,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學生對Scratch產生濃厚的興趣后,教師要扮演“引導者”的角色,通過課堂提問的巧妙設計,引導學生自主去探究編程的奧秘。其次,教師除了教學基本理論與技術外,課堂上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根據自身喜好,創造屬于自己的小程序,充分感受到自主創作的成就感與喜悅,也鼓勵學生將自己的創作進行分享,促進大家共同進步,創建愉悅、和諧、共享、創新的課堂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