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紅
作為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信息技術不僅可以使教學變得直觀形象,而且在提升學科課堂教學效率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科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有助于調動多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同伴協助,幫助學生采用自主與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達到建構信息技術知識體系與提高應用能力的目標,真正實現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翻轉應用。
本文,我以一節綜合實踐活動課為例,談談信息技術在綜合實踐學科教學中的翻轉應用。
一、智慧在疑境中綻放
1.疑境創設
新學期開始,我和學生一起確立了“傳統節日——中秋節”這個主題。課堂上,我把以往教師“教”的重心指向學生“學”的疑難處。
設計活動方案時,我大膽創設疑境,讓學生針對“中秋節”這個主題,初步瀏覽網頁后談一談“最想知道關于中秋節的哪些內容”,并以小組為單位記錄。這一問題引發了學生思考,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有疑問才會產生認知沖突,才會有認知需求,認知也才會深刻、完整。
2.智慧綻放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我驚喜地發現:學生們是充滿智慧的,探究欲望是無窮的,一個簡單的改變就會打開他們緊閉著的思維大門。每組都羅列出了幾個最感興趣的問題,同時把這些問題建立在各組文件夾下的Word文檔里面自主篩選。
學生們對帶著問題探究是那么感興趣,討論時那股認真勁是那樣讓我驚喜。
二、能力在信任中培養
1.充分信任,主動探索
課始,我出示了實物——月餅,之后讓學生思考:“看到月餅,你想知道什么?想好后把想探究的問題進行整理。”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說著,積極地匯總著,中秋節傳說、由來、誰定的節日、小故事……一個個問題很快就跳躍出來了。
課程理念的學習讓我深深地認識到,給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才會通過自己的觀察、實踐、獨立思考與集體討論獲得知識,同時又獲得發展自主的學習能力。
2.能力培養,展現驚喜
活動實施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們展現出來的能力是令人驚喜的。
(1)探究學習能力
授課時,我的關注重點從“學生學會了嗎”向“學生會學了嗎”轉變。從他們的探究手段上可以發現,幾乎所有組都提到了上網查閱資料這種方法。我和信息技術教師溝通之后,就為他們創造了探究條件。我們開放了機房,并針對上網查資料的技術問題進行具體指導,引領學生帶著問題尋求答案,嘗試著運用信息技術,實現課堂真正意義上的翻轉。
學生在這種問題探究式的活動中培養了學習能力,而這種學習能力正是他們未來生活所需要的,也正是我們從教者需要對學生加強培養的。
(2)自由創作能力
在學生了解中秋節相關知識后,我安排了“自由創作”這個環節,讓學生用文字把自己對中秋節的情感表達出來。
有些學生自主地學會了借助網頁學習,短短十幾分鐘,學生們就編出了順口溜、童謠、謎語、對聯等作品。看著學生們的作品,我驚訝了!他們竟像一位位“小學者”一樣,字里行間都流露著對祖國傳統節日——中秋節的深情。
三、素養在實踐中提升
1.實踐活動融在充分體驗中
主題活動中,各組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后,我就帶著他們到機房上網查找資料。初次使用電腦查找資料,對四年級學生而言,還真是有些難度,信息技術教師及時地進行指導,教會他們“有問題問百度”。小組間著急問這問那的現象少多了,更多的是靜靜地閱讀和選擇……
2.素養提升含在潛移默化中
(1)學習素養
本次綜合實踐活動,課上活動融入學生學習經歷中,使教學充滿著“生命的活力”。學生的主體性、參與性得到充分發揮,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熏陶,引起了情感上的共鳴。
(2)合作素養
活動中,學生們自主合作、積極研討,體會著合作學習、互助提高帶來的樂趣。在組內交流編寫作品時,吳丹同學讀了自己的作品:“月亮月亮圓又圓,好像一個大足球,你我一起來賞月,快樂心情記心間。”剛剛讀完,組內就有人提出意見:“月亮像個大足球這句話太不好聽,應該改一改!”其他組員也表示贊同,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幫他修改:有的說這句改為“好像鏡子亮又亮”,有的說改為“好像明鏡照心田”。一石激起千層浪,又有人對下句“你我一起來賞月,快樂心情記心間”提出了異議:“你我一起來賞月,不是一家人怎么能在一起賞月呀?”“對呀!中秋節是團圓節,應該是全家人一齊賞月才對?”被他這么一說,全組人員豁然開朗。
(3)情感素養
學生們的收獲讓我感覺到,綜合實踐活動要摒棄課上“有人吃得飽,有人吃不到”的傳統做法,想辦法關注學生的實際獲得。通過我的活動設計,每一位學生都能熟悉祖國傳統節日,感受傳統節日那份情懷,那份厚重文化。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的真正魅力就是引導學生“過真生活”,學生們只有感受到了、觀察到了,才能受到真教育。實踐同時證明,信息技術與綜合實踐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為該課程課堂教學實現有效翻轉發揮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