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全面預算管理主要以先進的管理理念為核心,運用現代化科學的管理系統,實現企業對全面預算的有效管理。其中全面預算管理系統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如:預算設計系統、預算實施與評估系統以及預算方案調整系統。這是當前農村信用社發展當中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對此本文重點對農村信用社全面預算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針對性建議,以期能夠優化農村信用社的內部財務結構,提高預算管理的整體效率。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全面預算管理;優化措施
隨著農村信用社的興起與發展,傳統的財務預算管理模式很難適應當前市場環境下的發展需求。因此為了提高農村信用社財務管理效率,加強信用社內部財務方面成本控制和資金運轉管理,就要運用科學性和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如:全面預算管理。但是農村信用社使用全面預算管理體系相比于商業銀行來說,存在一定滯后性。因此導致信用社全面預算管理機制發展還不成熟,勢必在管理當中會存在一些問題。本文旨在就相關問題進行剖析,并提出優化建議和措施,希望能夠為農村信用社財務管理及有序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農村信用社全面預算管理現狀分析
當前我國信用社為了加強財務監督,所使用的是全面預算管理方法,具體要根據各省農信社制定的財務預算管理辦法中的相關規定與要求來執行。大部分信用社全面預算管理的編制流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各信用聯社(農商銀行)財務部門(或業務部門)依據省級聯社下達的預算目標和當年發展計劃,結合各信用社上年度業績及預算完成情況,把各項預算目標在轄內信用社之間進行分配,并提交理事會、股東大會審議。第二,預算草案經審議通過后,向各信用社下達預算指標,由各相關業務部門落實執行。第三,各信用聯社(農商銀行)按季度或年度向省級聯社提交預算執行結果,省級聯社對預算執行偏差較大的行社進行監測并督導預算執行。第四,省級聯社依據績效考核或預算管理等相關管理辦法,對各信用聯社(農商銀行)的預算目標執行情況進行考核。不同的農村信用社在整個流程計劃和實施當中,會根據信用社的實際情況下達相關要求,一般來說,缺少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復溝通調整的過程,因此存在與實際情況脫節的現象。從全面預算管理的工作組織方面來講,組織預算編制、審核以及匯總等,都屬于預算管理的范疇,具體的實施方案還需根據信用社實際情況進行各部門調整職責的調整。而農村信用社在針對全面預算指標的把控當中,要結合市場發展形態以及行業標準對自身預算指標進行調整。由此可見,當前我國部分農村信用社全面預算管理實施中存在較多問題,而導致風險管控效率不高。
二、農村信用社全面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
(一)預算編制方法單一且缺乏規范性
在農村信用社全面預算管理當中,預算編制主要以信用社實際的資產和負債情況以及費用、收入和利潤為核心指標,將不同的指標進行統計,并參照財務管理關系進行層級劃分和編制。但是部分農村信用社在預算編制的過程中,往往采用單一方法進行數據與計劃采集與編寫,如增量預算法,這種編寫方法雖然能夠保障預算指標編制的合理性,縮短預算工作量。但是不能及時反映出市場形態轉變,農村信用社內部預算實施所帶來的影響,進而降低了預算編制的有效性。此外,我國部分農村信用社在全面預算管理的編制當中會使用較為簡單的編制方法,這樣就導致編制隨意性較大。而如果出現當年收入、費用和利潤等變動數額較大時,就會出現預算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差異現象,從根本上降低了全面預算編制的作用。
(二)農村信用社缺乏完善的全面預算管理考評機制
從本質上來講,預算管理考評機制可以將企業真實情況和預算數據進行對比,以防出現偏差時及時調整工作,從而提高農村信用社全面預算管理的工作效率。但是在實際中部分農村信用社對于員工考評機制的構建并不完善,缺乏針對性及更深層次的管理。如考評機制應當涵蓋不同崗位的考核內容、考核指標、獎懲要求以及對預算差異率和預算完成情況方面的內容。而當前部分農村信用社,雖然完成了對預算指標與相關人員實際業績的差異性對比,但是缺乏數據分析與檢測規范,其實對于此種情況形成的原因分析得不夠透徹。這就導致考評機制與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無法達到相互融合相互輔助的目的。
三、農村信用社全面預算管理的優化措施
(一)規范并增加多元化預算編制方法
對于農村信用社全面預算管理工作來說,預算編制是其中較為主要的內容之一。而預算編制工作所選用的方法的科學性、合理性會直接影響預算執行與實施效果,同時也可以體現出預算信息及數據統計的真實性。其中零基預算法和增量預算法都是當前預算管理中應用頻率較高的方法,而農村信用社在對其進行遴選時,要根據自身情況和實際條件進行選擇。不同的預算方法有不同的優勢與特點,如增量預算法具有執行步驟少、步驟簡單的特征,雖然可以減輕操作人員的工作量,但是因其方法的簡單性,很容易在預算編制中出現較小偏差,這樣就會使預算執行和操作當中,因信息不精準而存在問題。因此,針對增量預算編制法的實施與運用應當遵循相應標準。比如某信用聯社在2018年預算指標共設有22項,其中,超額完成預算指標有14項,基本達到預算指標的有兩項(存款和貸款),未達標有8項,總體來說指標完成度較高,所以可以運用增量預算法進行預算,如:以農村信用社上一年的真實財務情況為基礎,計算當年的預算指標數據,確保整個操作信息及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同時在實施增量預算方法當中,要重點參考上年度計劃與任務的完成度,如果程度較高,可以選用相應的標準來設定當年計算指標并進行規范性編制。
(二)構建農村信用社完善的全面預算管理考核體系
對于農村信用社全面預算管理工作來說,考評體系的構建主要是基于信用社層級員工對預算方案實施效率的一種考量與檢測方法,同時也是農村信用社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后續步驟。其中考評體系的建設與完善,需要根據農村信用社實際預算指標,來選擇合適、公正的考評方法與標準來實現。首先較為常用的是平衡計分卡,如圖1所示。
此方式重點以服務對象財務情況、整體運營狀況、實際發展等維度為核心,對農村信用社內外部環境以及整體財務指標、全面預算計劃等方面具有協調、平衡的作用。應用此方法可以深入分析信用社考評指標,并了解不同維度下員工業績情況。
此外,信用社還可以通過構建“穿透式”績效考評體系,來實現對不同層級人員預算實施情況的有效管理。這種穿透式的績效考評體系,能夠將預算目標進行合理分配,同時還能夠及時真實地反饋各層級信息,運用扁平化管理方式,將信用社內部組織結構進行調整與劃分,從而實現考評的公平性、透明性與合理性。另外,農村信用社還要完善內部的激勵機制,預算目標達標程度的獎懲,要進行合理性設置。其中,信用社可以設定多層級不同的激勵方式,根據不同崗位員工的個體差異,設定不同的獎懲標準,如開表彰大會點名表揚、發放獎金或者批準員工休假等,從根本上激勵員工提高工作積極性。
四、結論
綜上所述,全面預算管理是當前我國各企業,對于內部財務問題的一種檢測和管控方法,具有綜合性和組織性等特征。而我國農村信用社在金融行業中占據一定比例,但是,農信社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卻處于起步與發展階段,相對來說發展較緩慢。對此本文就重點針對農村信用社全面預算管理問題進行探究與分析,并每次提出相應的優化建議及措施,希望能夠從根本上推動農信社全面預算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進而促進農信社更好地運行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錢瑞華.Y農村信用社費用預算精細化管理研究[J].財會學習,2017(3);228-230.
[2]楊雪.關于農村信用社全面預算管理的探討[J].現代國企研究,2016(16):137.
[3]陳鵬飛.農村信用社全面預算管理體系研究——以安徽懷寧農信社為例[J].商場現代化,2016(11)72-73.
作者簡介:
劉凌霞,河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河南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