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方規定的女性冠服制度內的飾品中除了朝冠、朝珠外,還有金約與領約,有不少人經常弄混了它們。
金約
金約是一種佩戴在額頭上的女性裝飾品,有些類似現代的發卡,清代文獻也寫為“額箍”。金約的基本形制為一個圓箍形,金屬制,呈數節狀,箍上鑲嵌寶石,后部有垂下來的珠串、緞帶。金約是和朝服冠搭配使用的,在佩戴朝服冠時,要先戴上金約以束發,然后再戴朝服冠,故而金約佩戴的位置為朝服冠的下檐處。
根據清代官方規定,金約的等級是從其裝飾和垂珠來進行區分的。《大清會典》載:“皇太后、皇后金約鏤金云十三,飾東珠各一,間以青金石,紅片金里。后系金銜綠松石結,貫珠下垂,五行三就,共珍珠三百二十四,每行大珍珠一,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二,每具飾東珠珍珠各八,末綴珊瑚。”
普通大臣之妻的金約上,只是中央有鏤金火焰結子1塊,飾珍珠1顆,左右鏤金金龍鳳各1條,金約后方的垂珠,就僅以青緞帶代替。
領約
領約,是一種佩戴在頭頸處的女性裝飾品,有些類似現代的項圈。清代文獻也寫為“項圈”。領約的形制為一個鏤金的圓環形狀,有開合式的活口,環上鑲嵌寶石,活口處垂下兩條絳。使用時打開金圈,由項間套人,絲絳垂于背后。領約是掛用在脖頸上的,要先穿著好朝服袍和朝服褂,再掛好朝珠,最后再戴上領約,故而領約是壓于披領、朝珠之上的。
領約的等級也是從其裝飾和絳色來進行區分的。《大清會典》載:“皇太后、皇后領約鏤金為之,飾東珠十一,間以珊瑚,兩端垂明黃絳。中各貫珊瑚,末綴綠松石各二。”普通大臣之妻的領約上,就只有紅、藍小寶石5顆,絳子顏色用石青色。在日常生活中,女性一樣會佩戴形式相近的項圈,并且私自佩戴的項圈甚至會比用于重大儀式的領約在材料上更奢侈,風貌上也更華麗。
清代乾隆朝規定,宮廷里的皇太后、皇后、皇貴妃、貴妃、妃、殯,高級宗室的妻室和女兒,宮廷外的一品至七品命婦,在穿著朝服時均應佩戴金約和領約。而在民間,穿著吉服的時候,偶爾也會單獨使用金約或領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