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健 賀曉宇

浙江省海港集團、寧波舟山港集團作為國內港口企業數字化建設的先行者,近年來在強化頂層設計的基礎上,提出和踐行以港口運營智能卓越、港口服務滿意便捷、港口生態圈共享開放、港口發展可持續為理念的港口經濟數字化建設思路,建立了數字化作業管理系統,構建了數字化服務“單一窗口”,搭建了數字化港口生態圈,建設了數字化港口安全體系,取得明顯成效。
集裝箱“四改”服務(改船名航次、改中轉港、改件毛體和改提單號)是集團直屬易港通公司2017年初開發的一項線上服務。過去辦理這些業務,需要由貨代公司到船公司提交申請,再到碼頭辦理業務,如今可在線上遠程辦理,實現了碼頭業務的網上自主辦理和24小時全天候電子支付,辦理時間由原先的2個多小時縮短至幾分鐘,貨代公司足不出戶就能及時掌握修改動態,極大地提高了改單效率,節省了物流成本。
在此基礎上,寧波舟山港也注重加快其他數字化服務建設。過去在集裝箱進口提重業務中,所有的業務單證均為紙質,需要依靠人工流轉。一票貨物從到岸到提貨,要經歷紙質單證從船公司到貨代,到車隊或寄單點,到集卡司機,再到碼頭的多個流轉環節。流程煩瑣、效率低下,不僅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還容易造成交通擁堵,帶來安全隱患。

2017年12月,寧波舟山港正式啟動進出口單證無紙化項目,借助手機和移動網絡,將傳統紙質單證替換為電子單證,省去了紙質單證多次人工流轉的煩瑣手續,同時辦單、派單、接單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從2018年1月起,貨代在領取船公司出具的紙質單證后,將其通過寧波舟山港電商平臺生成的提箱二維碼發送給集卡司機,即可快速辦理提箱業務。兩個月后,此項服務再次升級,貨代憑借船公司出具的放箱二維碼即可在電商平臺生成提箱二維碼,辦理提箱業務。整個過程中,電商平臺負責碼頭、堆場、船公司、貨代等之間的信息處理和傳輸,實現了貨物的實時追蹤、全程監控和在線查詢。
2018年4月15日,寧波舟山港所有集裝箱碼頭正式上線集裝箱進口設備交接單無紙化業務,費用結算實時電子支付。寧波舟山港由此成為全國首個全面實現“提重無紙化”的港口。據測算,此項業務每年可節約燃油240萬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40萬千克,減少用紙量720萬張,節省跑單、燃油費等約3000萬元。
一系列數字化服務的實現與實踐,為后續更多的數字化建設積累了大量真實數據信息。
通過積極整合碼頭、堆場、車隊、貨代、司機等各物流鏈環節的數據信息,寧波舟山港于2018年4月搭建了服務車隊運力資源和貨主貨運需求的集卡運輸交易平臺。

傳統集裝箱進出口運輸中,車隊、貨代、司機之間長期存在信息不暢、操作流程繁復、運價不統一、運力分散等問題,進而導致集卡運輸綜合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集卡運輸交易平臺為司機、車隊、貨代企業等提供了豐富的運力資源選擇和實時全程物流節點展示服務,同時還降低了客戶運營成本,促進集卡運輸市場規范有序。
近年來,浙江海洋港口一體化步伐不斷加快,各集裝箱碼頭不斷整合融合,這對碼頭生產作業系統提出了“高性能”“高吞吐”“高質量”的新要求。
為適應這一要求,寧波舟山港的系統研發團隊于2017年起,通過整合內外優質IT資源,分析排查系統瓶頸點,對現有的集裝箱碼頭生產操作系統—— n-TOS系統整個底層架構進行重新構建,提升系統在高負荷運行下的處理性能。經過一年的需求調研、集中研發、壓力測試,于2018年底,成功打造出n-TOS3.0版本,系統處理性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這是寧波舟山港首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集裝箱碼頭生產操作系統。該系統使集裝箱碼頭應對大作業量、高強度壓力的能力邁上了新的臺階,為“千萬級”碼頭高效運營提供有力保障。在模擬碼頭1000萬箱量作業場景中,3.0版本的指令平均響應時間相較原來大大縮短,達到了預定目標,贏得了各碼頭業務專家的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