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溢鈺 劉洲 陳旭融
四十年櫛風沐雨、砥礪奮進,寧波舟山港發展巨變的背后,凝聚著一大批優秀港口產業工人的心血和汗水。先后涌現出張鎖珍、吳長江、俞鶴鳴等9位全國勞模,5位全國交通系統勞模,4位浙江省勞模,16位寧波市勞模。這些先進典型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艱苦奮斗,踐行著愛港敬業、無私奉獻的承諾,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港口人立足崗位建功立業。同時,一大批技能型港口工人通過自身的刻苦專業、不懈努力,逐漸成為掌握各種“獨門絕活”的行家里手、時代先鋒,在創造寧波舟山港發展速度、提升港口發展質量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竺士杰是一名橋吊和龍門吊崗位的雙料司機。自1998年到港口工作以來,他不斷探索橋吊集裝箱操作方法并進行大膽改進,形成了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操作方法。2007年,他的這手“絕活”被命名為“橋吊竺士杰操作法”,并成為培訓橋吊司機的教材。

經實踐,“橋吊竺士杰操作法”達到了國際一流的水準,并且能有效保證設備的安全、大幅度降低司機的疲勞程度,并能縮短橋吊司機的培養周期。
2011年,“竺士杰操作法推進研究室”成立,匯集了生產、技術等方面40多名優秀人才。竺士杰帶領團隊踏上了團隊創新的新征程。研究室成立以來出品的集卡雙拖平板、設備設施監控中心、新型空箱吊具等國內首創均被貼上“研究室制造”的標簽。2012年,研究室推出“萬箱船一箱節約一美元”的服務承諾,針對每條“萬箱船”的不同作業要求和船舶特點開展定制化服務。2014年,竺士杰和他的團隊對橋吊一次著箱命中率進行了攻關,并利用信息技術,成功破解橋吊著箱命中率監控難題。2015年,他所在的北三集司碼頭將“竺士杰操作法推進研究室”升級為“竺士杰創新工作室”,他自己也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虞成安是寧波舟山港輪駁公司的一名普通的船舶電氣維修員,但至今他所獲得的稱號卻不普通。他先后獲得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浙江省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浙江省首席技師、“浙江工匠”、寧波市首批“港城工匠”等榮譽。從業30多年來,他完成船舶電器自修項目6500多起,解決各類船舶電器“頑癥”上千起,創建“虞成安創新工作室”,攻克船舶技術難題百余項。虞成安自行設計、改裝的船舶電氣設備超過100項,節約創利達千萬元。
2011年4月,以虞成安名字命名的勞模工作室正式成立。在成立的頭兩年,他便與創新工作室的成員們完成了船舶電氣自修項目96項,解決了各類船舶電氣“頑癥”43起,完成臨時搶修任務76次,設計改裝船舶電氣設備54項,為企業創造直接經濟效益256萬元。

經過多年不斷磨合,在虞成安的帶領下,創新工作室已形成了一支具有極強進取心和崇高敬業精神,能夠互相協調、配合、補充,不斷發現問題、自我完善的隊伍。
夏天,2000年到寧波舟山港北二集司工作,從一名橋吊維修的“門外漢”成長為技術精湛的金牌藍領,榮膺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浙江省勞動模范、寧波市優秀共產黨員、寧波港優秀共產黨員、寧波港勞動模范等稱號,并獲市“五一勞動獎章”。
剛從事橋吊維修那會兒,有一次,他目睹技術人員只花幾分鐘就修好了橋吊液壓站儀器異常,觸動很大,開始在橋吊上長期蹲點學習。
隨著學習的深入,他的技術日益精湛。先是經過半年研究,攻克了困擾多年的橋吊小車在行進時因電纜磨損導致停工的維修難題,此項成果獲得寧波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并被生產廠家振華港機認可采納,寫進了橋吊設備的生產標準。
2011年以他名字命名的“夏天工作室”成立。他和伙伴們通過技術手段把橋吊能量回饋裝置的節能功效應用到龍門吊上。這一成果獲得了2013年度中國港口科技進步三等獎、浙江省科技成果推廣應用項目。
此后,“夏天工作室”先后完成低壓岸電供電改造、集卡“油改氣”、LED綠色照明工程等一批重大綠色創新項目,累計節約成本1.38億元,降低能耗2萬多噸標煤,減少各類污染物排放近1.36萬噸,成為寧波市首批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
這些只是眾多優秀港口產業工人的冰山一角。回望來時路,港口產業工人的精神基因已深深植入寧波舟山港的文化之中,必將激勵一代又一代的寧波舟山港人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朝著更遠更宏大的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