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黃峰
摘 要:金融與科技的融合發展對金融業務開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為創新金融業務實現提供了保障。同時,隨著金融業務不斷創新優化,也給金融科技帶來新的挑戰與機遇。在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過程中,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金融業務開展形式也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前景巨大,但是也不能忽視在金融科技融合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限制因素,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為實現科技金融協同發展排除障礙。本論文著重研究金融與科技更好融合發展的建議以及需要采取的對策。
關鍵詞:科技金融 融合發展 對策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發展取得巨大的進步,個人、家庭或企業財富都有顯著增加,隨之而來的是民眾對于理財投資等金融服務的需求日益強烈。為滿足市場需求,中國金融市場在平穩運行的基礎上也不斷的創新和變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金融市場發展過程中科技力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研究中國證券市場業務與科學技術融合發展歷程來探討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一、新中國證券市場發展史
初創階段(90年代初),90年代初中國處在股份制改造和經濟體制改革的經濟大環境中,由于市場需要,1990年11月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鳴鑼開張。隨后,1990年12月深圳證券交易所宣布創建。從此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開始起航。在初創階段,上市證券種類很少。
快速發展階段(1994-1998年),中國證券市場在這個時期開始擴張發展,各地相繼開展相關業務。證券市場相關的法律法規開始逐步建立健全,證券市場上市規模不斷的擴大。與此同時,存在的問題也開始集中的暴露出來,投機現象越來越嚴重,上市公司也比較普遍的出現作假現象。
合規化發展階段(1999-2004年),中國證券市場開始走上合規化發展道路。2001年3月開始,中國股票發行制度進行了改革,審批制被原來的核準制所代替,公司提交上市申請以后,監督管理機構會對公司內部管理結構、經營狀況等進行更加嚴格的審查,公司上市以后也會更加重視經營的合理性,證券市場上公司的品質更好了,投資者對證券市場的信心逐步增強[2]。
改革階段(2003-2008年),股權分置是中國經濟體制變革過程中形成的獨有的問題,即證券市場的股份同時存在流通和非流通股,這給證券市場開放變革和平穩發展增加了阻礙,就要求通過股權分置改革來降低股份流通性質的差異。確保上市公司的內部管理結構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同時保證證券市場可以很好的發揮自身的融資及配置資源的能力。
開拓創新階段(2008-至今),在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中國證券市場一度變得交易冷清[3]。2009年開始中國實施了一系列的經濟促進行動,上海和深圳證券市場又開始出現了成交活躍的現象。2010年4月,股指期貨業務開始出現,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開始慢慢形成[4]。
二、金融科技融合發展分析
回顧90年代初,從投資者需要通過去證券公司營業大廳排隊交易或者通過電話下達交易指令來參與證券投資,到如今投資者通過多樣化的移動端平臺就可以輕松完成各種交易,金融與科技的融合發展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僅是參與形式的變化,交易便利化的同時,讓更多的投資者可以參與進來,也極大的推動了中國證券市場規模的不斷增長。證券市場蓬勃發展過程中有許多新的業務需求,這給金融科技公司帶來新的業績增長點,金融科技公司業務能力及金融科技能力也得到了不斷提升,走上了更加專業化的道路,集中體現是IDC FinTech全球百強榜單里中國企業越來越多,排名越來越靠前。
在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新形勢下,中國證券市場要求更加開放發展。2014年國務院領導人在博鰲論壇上表達了實現中國內地與香港證券市場互相開放和共同促進發展的期望。上海證券交易所、香港聯合交易所、證監會等關系方也都快速響應,金融科技公司也第一時間投入人力參與系統開發,為滬港通成功開通保駕護航。截止到目前,滬港通已經平穩運行4年多,雙向成交金額巨大。滬港通的運行不僅豐富了內地投資者的標的選擇范圍,也幫助了內地企業吸納外地投資。因為滬港通是采用人民幣交收結算的方式,在一定程度增加人民幣在海外的使用率,助推了人民幣走向國際化道路,將給國家匯率政策帶來積極影響。
滬港通業務開展以后,又陸續開展了深港通、滬倫通等新業務,這對中國證券市場健康開放發展有著長期和深遠的作用。
金融科技融合發展除了對新業務開展提供保障,也為已有業務優化升級提供快捷通道。2015年以前,A股市場新股申購需要預凍結投資者資金,假設有X公司需要發行新股上市,預計融資金額為10億人民幣,中簽率預計在千分之2,那么新股申購日到中簽日凍結的申購款多達5000億人民幣。投資者資金被大量凍結,市場上的流通資金會變少,交易活躍度就降低了。為了證券市場更加健康的發展,新股申購制度的改革開始了。改革后客戶資金到了中簽日才會開始凍結,新股申購日市場上的流通資金不會受到影響。由此可見,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為金融市場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保證。
三、金融科技融合發展對策及建議
(一)、總體處于發展階段的現狀
與歐美等發達國家證券市場做比較,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總體上還存在著起步晚,處于優化升級階段等特點,也正因為中國金融市場處于發展階段,我們有許多可以借鑒的成功經驗。那就是要做到金融市場不斷優化升級,持續開放、健康穩定的發展,大力促進科技與金融的融合發展,發揮中國網絡普及度高以及互聯網技術發展領先的優勢。
中國金融科技公司與歐美等發達國家也存在著一些差距,2019年世界金融科技百強榜單里中國上榜金融科技公司排名最靠前的僅為第38位。要趕上第一梯隊的步伐,中國金融科技公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加大金融科技人才培養力度
中國有許多頂尖的科技及金融人才,但是缺乏科技與金融交叉學科的人才。目前發展的現狀是金融科技企業還處于技術發展階段,研發投入多,與相同投入的其他行業科技公司相比較,盈利情況并不占優勢,這也導致金融科技行業對人才的吸引力不足,進一步導致人才缺乏。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國家給予更多的扶持。包括加大金融科技人才培養力度,為中國金融市場進一步升級發展儲備力量。對金融科技從業人員提供一定的社會支持,壯大科技人員隊伍,注入創新活力。
(三)、金融與科技融合需要政策上的支持
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需要政策的支持才能實現。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中,需要將有關的政策體系構建起來,而且實現政策全覆蓋,為金融與科技融合提供有力保障。在良好的政策環境中,金融與金融科技企業處于多元化的市場環境中,即便遇到風險,也能夠積極應對,而且創新的動力不斷增強。金融科技企業處于不同的創新階段,需要予以對應的政策支持 。金融科技企業的規模不同,需要的政策支持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政策支持上可以差別化。金融機構為金融科技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時,政策上可以給予一定的優惠。充分發揮政策導向性作用,鼓勵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企業合作,并在金融工具方面不斷創新,金融機構風險也能夠得到有效控制。
(四)、完善法律法規制度
金融業務場景復雜,目前的法律法規不一定每一個場景都有涉及。金融科技公司根據客戶需求實現相關產品開發,法律可行性分析沒有問題,但是實際應用過程中就可能會踩紅線。金融科技公司因此可能面臨一定的法律風險。
擁抱監管是金融科技公司長遠發展的必然選擇,但是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規制度也可以幫助金融科技企業規避一部分法律風險。
(五)、將信用評估體系建立起來
金融與科技融合的實現,信用非常重要,而且可以降低融合成本。將信用評估體系建立起來并不斷地完善,要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將具有良好信用的金融科技評估機構建立起來,對違反信用的企業進行調查、記錄,還需要設定信用評估指標,對違反信用的企業進行信用評估,定量分析,獲得的評估結果即為對該企業的客觀評價 。金融機構可以據此對金融科技企業的運行情況做出判斷,決定是否予以資金支持。
結束語:
通過上面的研究可以明確,金融科技企業要獲得更好的發展,不僅需要創新人才的支持,還需要充足的資金。金融科技企業與金融業務實體融合發展,可以在雙方協同發展中相互扶持,共同進步。當前的科技金融融合中存在一些問題,要更好地促進雙方發展,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陳江, 江俊麗. 科技創業創新與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機制研究——以馬鞍山市為例[J]. 人力資源管理, 2017(08):74-75.
[2] 郭子忠, 王海凈, 田原. 創新驅動背景下河北省科技與金融融合模式及機制研究[J]. 經濟研究參考, 2017(32):74-76.
[3] 寧津:著力推進科技金融產業融合創新, 力促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J]. 山東經濟戰略研究, 2017(Z1):2-3.
[4] 朱韜. 商業銀行與金融科技融合:倡導新思維, 依托新技術, 服務新經濟[J]. 中國銀行業, 2017(09):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