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公民的私有財產積累也隨之日益增多。為了維持社會的穩定發展,必須保障社會公民私有財產的安全。民商法則為公民私有財產保護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據。在民商法視覺下,公民私有財產保護的重要價值越來越明顯。筆者針對民商法視覺下公民私有財產保護的基本原則進行了探究與分析,并提出了基于民商法視覺下公民私有財產保護的有效策略,希望有助于社會更加穩定的發展。
關鍵詞:民商法 公民 私有財產 保護策略
民商法是我國現代社會公民生活中必須遵循的一項基礎法律,民商法主要包括兩種類型:一種為家庭生活類,另一種為經濟生活類。民商法視覺下,公民私有財產的保護主要針對的是社會公民依法獲得的私有財產,并且民商法也對公民私有財產的合法性做出了明確的規定。民商法視覺下,公民私有財產的保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僅有助于社會主義市場的穩定發展,同時還有助于保障社會規范性發展。
一、民商法視覺下公民私有財產保護的基本原則
(一)平等性的基本原則
民商法視覺下公民私有財產保護,必須嚴格遵循平等性的基本原則,該基本原則是指在對公民私有財產進行保護時,應該平等對待所有私有財產的主體。換句話說,在任何場合的民商法活動中,不可以區別對待相關的私有財產主體。例如:社會公民在交易農產品中,民商法對所有經濟主體都有保護的作用,不論是哪一地域、哪一行業發生的交易行為,各私有財產主體都享有同等的權利。
(二)不主動干預的基本原則
民商法視覺下對社會公民私有財產的保護,需要遵循不主動干預的基本原則,主要是指,我國司法機關需要在當事人主動提出訴求后,才可以充分發揮民商法的重要作用[1]。換句話說就是,當公民私有財產被侵害時,受侵害主體提出訴求后,民商法的重要價值才能夠最大化的發揮。
二、基于民商法視覺下公民私有財產保護的有效策略
(一)加大民商法的宣傳力度
為了讓整體社會公民都了解到民商法對公民私有財產的保護效力,需要加大民商法的宣傳力度。普法教育勢在必行,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整個社會公民法律意識的強化。因此,在宣傳民商法的過程中,應該構建起相應的宣傳機制。例如: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平臺、新聞媒體、報刊、學校等多種途徑進行宣傳,讓每一名社會公民都了解到公民的合法私有財產是不容侵犯的。宣傳不僅要有廣度,同時還需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強化社會公民的法律意識和自身合法私有財產的保護意識,以此充分發揮民商法對公民私有財產的保護效力,讓法制深植人心。
(二)加強民商法的執行和監督
若想確保民商法重要價值的充分發揮,有效的保護社會公民的合法私有財產,就需要加大民商法的執行和監督力度。在構建完善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的基礎上,全面的落實和監督,確保每一名社會公民的合法私有財產都能夠得到很好的保護[2]。一方面,加強民商法的執行,對于一些相關部門在接到社會公民對自身合法私有財產保護提出的訴求時,忽視不管或者直接拒絕受理的部門,必須對其進行嚴格的批評,并要求其立即停頓進行整改。另一方面,應該加強對民商法執行的監督,定期的抽查相關部門的實際工作情況,必要情況下,可以設立專門的監督部門,專門負責民商法執行的監督工作,對于搜刮和破壞社會公民私有財產的違法行為必須進行嚴厲的打擊。并且,還應該構建完善的民商法執行監督體制,明確監督部門的工作職責和監督范圍,同時合理的賦予相關監督工作人員的權利。
(三)注重加強對民商法相關內容的完善
在強化整體社會公民法律意識的同時,還應該注重加強對民商法相關內容的完善,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發揮民商法對社會公民合法私有財產的保護效力[3]。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我國現行的民商法中逐漸的出現得了新的缺陷點,為了解決新出現的相關問題,就必須不斷的現有法律法規的完善。例如: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在現如今網絡飛速發展的情況下,網絡詐騙等非法侵害公民私有財產的行為已經屢見不鮮,很多社會公民的合法私有財產受到侵害,但是針對公民私有財產在網絡中受到侵害的法律保護還有待完善,致使公民在維護個人合法權益時沒有完善的法律可以依照。因此,為了加強對社會公民合法權益的保護,必須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的完善民商法,以此充分發揮民商法對公民私有財產的保護效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民商法視覺下公民私有財產的保護必須遵循平等性和不主動干預的基本原則,為了確保民商法對公民私有財產保護效力的充分發揮,就必須加大民商法的宣傳力度,強化整體社會公民的法律意識,同時加強民商法的執行和監督,并注重加強對民商法相關內容的完善,以此更好的保護社會公民的合法私有財產,充分發揮民商法的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劉蕭.論私有財產的民法保護[J].法制博覽,2019(19):216.
[2]劉文明.私有財產民商法保護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9(19):199.
[3]王瑞山.私有財產的民商法保護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9(09):84-85.
作者簡介:
孫驕陽,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政治與法律教研部,法學理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