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艷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技術的強大滲透力以及對寫作教學的強勢介入也引起了許多思考。網絡媒介資源的豐富性及其語言環境對寫作教與學活動提供了諸多途徑,但同時,網絡媒介資源的復雜性、信息的碎片化等等也為寫作的教與學帶來了許多挑戰。筆者基于教學實踐,結合理論研究,提出網絡媒介下中學語文寫作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網絡媒介;初中語文寫作;策略
寫作教學是中學階段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語文成績和提升學生語文素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長期以來,初中語文寫作教學卻成為困擾教師和學生的一大難題,許多一線的初中教師也致力于語文寫作教學的研究,花費很大的精力,希望找到解決的方法,但收效甚微。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技術的強大滲透力以及對寫作教學的強勢介入也引起了許多思考。網絡媒介資源的豐富性及其語言環境對寫作教與學活動提供了諸多途徑,但同時,網絡媒介資源的復雜性、信息的碎片化等等也為寫作的教與學帶來了許多挑戰。筆者基于教學實踐,結合理論研究,提出網絡媒介下中學語文寫作教學的策略:
1 教師個人層面:
1.1 改革傳統教學理念
現如今,仍然有許多寫作教學秉持著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強調寫作方式和技巧的傳授,對寫作能力的提高事倍功半。對此,中學語文寫作教學必須徹底拋棄這種傳統的教學理念,要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習效果為目標,充分發揮網絡媒介的優勢,積極創設寫作情景,營造生動有趣、自主互動的寫作氛圍,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利用網絡媒介的多元互動性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表達空間。
1.2 提升網絡媒介素養
首先要自覺加強對網絡媒介知識的了解和學習。要積極主動尋求或接受媒介素養教育,要有意識的利用網絡媒介進行寫作教學。其次是要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能夠始終保持批判和質疑的眼光,要學會獨立思考,能夠不同的角度去審視網絡信息,并把這種能力傳遞給學生。再有,要積極主動的進行網絡媒介素養實踐,要主動參與一些自媒體平臺的應用,從而主動思考不同的網絡媒介在寫作教學中應用的優缺點。
1.3 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網絡文化
隨著文字數碼化、書籍圖像化、閱讀網絡化等發展,網絡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奔跑中,與此同時網絡上也存在著大量虛假、詐騙、淫穢、色情等消息,需要學生去明辨是非曲直美惡,而青少年學生是網絡文化主要受眾,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網絡文化,凈化一些網絡文化的糟粕,擴大精品網絡文化對中學生的影響,是具有現實必要性。
2 學校層面
2.1 建立寫作網絡素材庫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技術儲備上學校完全有可能建立以網絡索引目錄為呈現形式的寫作素材庫,這也將極大把教師從繁瑣的寫作課件的制作中解脫出來,從而更為有效投身于學生寫作過程的指導上,寫作素材庫應該包含這么幾個方面:首先是寫作字詞的積累和匯編,包括一些膾炙人口的名家段落、詩詞歌賦、名人名言、成語、優秀范文等數據,并提供學生隨時隨地檢索的方式,以便寫作過程的參考和借鑒。其次是用于寫作訓練的話題,這些話題可以是往年中考作文真題、社會熱點歸納以及教師自主編寫的題目等。
2.2 搭建學生寫作互動交流平臺
當下,幾乎所有的初中學生都有自己網絡寫作空間,比如微博、微信朋友圈、qq空間等,在這里可以分享自己的生活狀態和所思所感,還可以與他人實時進行互動交流,這就是另一種形式網絡寫作行為,這不僅擴大了作品的受眾面,而且某種程度上類似于討論的互動評價中,也是寫作思維的碰觸。基于此,學校可以搭建學生網絡寫作分享平臺,通過他薦或自薦的形式,在審核通過后,可以將認為自己或者他人的寫的比較好的、公開發表的作品上傳至平臺,進行大眾分享和評價。
2.3 營造寫作競爭環境
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所獲得的滿足感是促使其寫作的源源動力。對此,學校可以適當的利用這種競爭心理,通過塑造公平緊張的寫作競爭環境來燃起學生的寫作熱情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比如可以在班級里,規定一個小組推選一篇較為優秀的作品,然后將所有作品在班級范圍內進行公開討論和初選,每班再推選2到3篇代表性作品至學校,學校按年級區分在全校范圍內進行公開投票,對票數較高的作品進行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這必將最大化的刺激學生寫作欲望。
3 社會層面
從社會層面看,要加強網絡媒體環境的監督。
網絡媒體環境的一些非正面因素對與缺乏自我約束力的中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破壞性影響,政府先關部門應該化大力氣對于一些違法違紀的網絡媒體一經發現即給予嚴厲處罰,大力弘揚風正氣清的網絡媒體環境,同時發揮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抵制網絡媒體中不良影響,同時對一些傳播、制造虛假、色情等其他不健康的消息的個人及平臺,進行最嚴厲的控訴和曝光。
網絡媒介平臺是打開傳統寫作教學困難局面的一把金鑰匙,它為寫作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它豐富了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師生關系,為師 生提供了一個平等交流互動的平臺,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動作用,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以后的寫作學習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楊雅芝.寫作本體結構哲學考[J].石油大學學報,1989(04).
[2] 袁立庠.網絡文學寫作對當前作文教學的挑戰[J].學語文,2002(01).
[3] 吳麗興.警惕另類語言污染[J].源流,2002(06).
(作者單位:南昌工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