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教育領域的問題日益突顯,幼兒教育問題得到高度關注,幼兒教師也被寄予厚望。幼兒教師以女性為主,她們既要承當工作壓力,還要承當家庭責任。本文著重對幼兒教師心理現狀進行分析,針對心理問題的影響因素,對維護幼兒教師心理健康提出可行建議。
【關鍵詞】心理健康 幼兒教師心理健康
學前教育是人生的開端教育,幼兒教師是進行幼兒教育的主力軍,因而關注幼兒教師心理健康乃刻不容緩。教師作為幼兒心理健康成長的“重要他人”,其心理健康與否會直接影響到幼兒能否健康成長,全社會必須對此引起高度關注。
一、心理健康的內涵
健康是什么?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身體疾病,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良好的社會適應和倫理道德”。心理健康包含心理的各個方面,以及良好或正常狀態下的活動過程。幼兒的心理健康與否,與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幼兒教師的言行將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及行為表現。
二、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表現
一些幼兒教師由于缺乏精神衛生保健意識,對本身的行為沒有進行相應的反思,使得幼兒在園活動中,被教師無意識的言行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這些言行舉止是教師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即素質不健全的表現之一。在學前階段,構成幼兒心理障礙的直接原因是幼兒教師波動較大的情緒情感狀態和急躁的個性。幼兒教師不良心理狀況有諸多表現,例如工作價值感低、職業態度消極、言行不得體、職業焦慮、不安、煩躁、憂郁等。除此之外,另有幼兒教師面臨職業和家務的兩重壓力常處于身心疲憊的狀況。
三、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現狀
現在,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調查研究更多的是采取癥狀自評量表(SCL-90)。SCL-90由德若伽提斯(L.R.Derogatis)于 1975 年編制,經過客觀性指標的檢測,具有可信度。佟碩、王萍等(2013 年)【1】對沈陽市 10 所幼兒園共 190名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發現:幼兒園教師的心理健康程度大都偏低。汪海斌、陳海燕等(2013年)【2】在橫斷比較研究中發現: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在逐年增多,主要表現在軀體化、強迫、抑郁、焦慮和敵對的增多。王娟、賈林祥等(2013年)【3】的元分析發現:幼兒教師明顯優于普通人群;農村區域總體好過城市區域;東部地區整體好過西部地區。閆春芳(2013年)【4】采用問卷、訪談、典型案例分析等方法調查發現:鄂爾多斯地域的幼兒園教師的心理健康總體程度仍然相對較低,比全國范圍的成人心理壓力常規測量水平低。馬素紅(2014年)【5】對幼兒園教師心理健康研究現狀的分析表明:雖然各地有著各不相同的結果,但幼兒園教師的整體心理健康問題并不樂觀,表現出脅迫、焦慮、人際敏感、抑郁和敵意。宋寒(2015)【6】通過采取不同方法得出湖北省某市農村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較為樂觀的結論。盡管如此,也存在較高的心理問題檢出率,如強迫癥狀和睡眠及飲食,軀體化和抑郁。余秋梅(2016年)【7】對云南省昆明市、文山州、西雙版納州的199名幼兒老師進行調查,結果表明:云南學齡前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國家"常模",對強迫癥狀和人際關系敏感。趙紅利(2016年)【8】對 394 名農村幼兒教師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32.5% 的農村幼兒教師存在輕度心理健康問題,4.6%的農村幼兒教師存在中重度心理健康問題。
綜上所述,不同的地方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狀況有所不同,有的情況較為樂觀,有的問題卻比較嚴峻,急需得到解決。總的來說,幼兒教師這一特殊職業群體總體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在不斷增多。我們需要持續不斷地關注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為祖國之花謀取更多陽光。
四、影響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政府及社會層面
教育部連續頒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使得幼兒教育改革得到不斷深化,幼兒教育事業得到很大發展。繁雜的幼兒課程內容,課程目標的全局性,教學方法的多樣多變性,讓幼兒園教師覺得對幼兒進行教育有心無力,從而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基于我國國情,長期以來幼兒教育市場化,學前教師是我國一個特殊的教師群體,幼兒教育又是教育領域的一塊短板。同其他教師相比較,幼兒教師責任重大,進行保教結合,工作繁雜。縱觀我國幼兒教師行業,其在全社會的地位屬于偏低層次,且待遇相對較差。這在于社會觀念的落后,許多人把幼兒教師看成“底層”職業,甚至把幼兒教師僅當作是“保姆”,對幼兒教師缺乏尊重。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目前多半家長都持有“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家長教育觀偏智育,因此家長對幼兒教師有太高過量的期盼,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幼兒教師的壓力。
(二)幼兒園層面
幼兒教師在工資收入存在差距,工作任務以及福利待遇方面有很大差別。但不管是公辦園、民辦園還是合作制園,在以上方面都存在相似性。例如工資收入的尷尬性,工作任務的繁重性和重復性以及職業競爭的激烈性等。目前,與其他同類行業比照,我國幼兒教師的收入偏低(付出和回報徹底不成正比,如差不多的工作量,同等的學歷,相似的工作性質等)。這方面,民辦幼兒園比較典型。
幼兒教師的壓力源不停增多的原因在于社會對幼兒教師的不適要求,體現在工作持續時間長,所教園班級人數多。白天工作學習,晚上還要進行學科備課,除此之外還要準備環境創設,參加各類培訓,迎接上級的種種檢查等。在這無形的壓力下,教師的心理壓力也在增加。近些年,“虐童”事件頻發,與幼兒教師沒有及時排解的心理壓力有很大關系,或者由于工作繁雜影響心情,直接采取不適合的方法來管理幼兒。
(三)個人層面
個人層面主要有兩個方面:來自教師生活中的其他壓力事件和教師個人的心理特點。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遭遇挫折,幼兒教師也不例外,包括工作不被家人理解,與家人相處不愉快,在處理個人感情上欠缺妥當的方式方法等;我們沒法改變環境,但是可以改變對環境的態度,而個人對環境的反應取決于他本身,當幼兒教師自我心理調適能力有限時,這也將成為危害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幼兒教師對自我有著較高的期望值,特別是公辦幼兒園教師,她們不但希望能勝任工作,并且想要能做出更好的成就,于是施加更大的壓力于自身。若是達不到預期的結果,她們將遭受更大的心理打擊,致使種種心理問題的產生。
五、維護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對策
(一)政府及社會層面
加快《學前教育法》的立法工作,通過法律來確保幼兒教師權益。政府及社會要做的還有很多,比如提升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使幼兒教師形成職業認同感,增強其職業榮譽感;大力政府資金投入度,改善其待遇,在社會保障方面享有更多關照;加大幼兒教育先進觀念宣傳力度,開展不同群體幼兒教師的心理服務,使得全社會更多的關懷和支持幼兒教育。
(二)幼兒園層面
幼兒園應為幼兒教師創設和諧的人文環境,切實摸清幼兒教師的實際困難,當幼兒教師與家庭有矛盾時,要及時介入,解除幼兒教師的后顧之憂。創設優良的進修機制,確保每一位幼兒教師都有學習和晉升的空間。合理安排工作量,減少不必要的文字工作,減輕工作壓力同時恰當的給專業發展水平有差別的教師提供深造的機會,確切扶助幼兒教師專業水平取得進步,從而得到更多的成就感。幼兒園管理制度需要盡可能完善,盡可能避免幼兒園教師離職現象的產生。注重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使用多種方式促成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發展。每學期都進行一次心理測評,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請心理專家進行專題講座等,幫助教師尋找解壓之法,在業余生活中組織相關活動來緩解教師的緊張與疲勞,如戶外活動、展覽活動、歌唱活動等。
(三)個人層面
成長中的幼兒是幼兒教師的教育對象,學會愛是適應幼兒教師職業的根本方法。幼兒教師要有一顆包容之心,用愛心來與幼兒相處。幼兒教師的工作態度,不但影響著幼兒的健康成長,也決定著自己工作的成敗。幼兒教師不但要學會怎樣對幼兒進行教育,還要學會怎樣對幼兒實施保育,真正做到保教結合。真正了解幼兒教育、幼兒教師職業的重要性,對自己的職業形成認同感、榮譽感,提升工作動力。
小結
幼兒教師心理健康與否,不但關系到幼兒的成長成材、教師的身心健康,還關系到幼兒教師隊伍的總體建設。要想培育出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必須有一支身心健康的教師隊伍。幼兒教師不但應當學會減緩本身的工作壓力,還要調解好本身的心理狀況,用最佳的狀態去影響孩子,盡力把他們培育成為擁有健康身心、健全人格的好孩子。
【參考文獻】
【1】 佟碩,王萍.沈陽市幼兒園教師心理健康現狀與發展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13.
【2】汪海斌,陳海燕,桑青松.幼兒園教師心理健康變遷的橫斷歷史比較[J].學前教育研究,2013(5):42-48.
【3】王娟,賈林祥.近十年來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元分析[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3(4):12-17.
【4】 閆春芳, 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D], 2013, 內蒙古師范大學. 第 4頁.
作者簡介:龍金林,出生年月:1991.10,專業:學前教育學,學歷: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學前教育基本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