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伊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等政策的實施逐步深化,同時由于智能化的影響,使得下崗失業人員逐漸增加,這一現象的出現引發另一問題,就是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問題。本文從分析“4050”下崗失業人員的生活就業現狀出發,結合當前養老服務產業的人力資源短缺的問題,探究“4050”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途徑。
【關鍵詞】:“4050”下崗失業人員 養老服務業 機制
一、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進程加快,人口紅利消失殆盡,勞動力總量在減少,年齡也越來越大。“4050”下崗失業人員最初是指20世紀90年代,國企改革中被裁掉的人員。本文是指由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等各種因素導致企業破產或縮減規模而產生女性40歲左右、男性50歲左右的失業人員,他們就業愿望迫切,但因自身就業條件較差、技能單一等原因,難以在勞動力市場競爭就業的勞動者,即就業困難群體。
另一方面,據聯合國預測,到2020年,中國老齡人口比將提高到16.6%,2040年將達到34.26%。養老服務人員供給不足成為滯約養老產業發展的重要阻礙之一。 “4050”人員是人力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能夠充分利用這部分閑置的人力資源,既可以緩解人力資源緊張局面,也能夠有效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還能為社會減輕負擔。
二、“4050”下崗失業人員的現狀
從人的生命周期來看,“4050”下崗人員所處的年齡段,其生活和事業相對穩定,知識技能結構也比較固定了,一旦他們從原有的崗位退下來,生活、消費等各方面都會受到沖擊。根據調查以及相關資料,本文將“4050”下崗失業人員分為兩類:第一類是主動失業的人,這類人群家里物質條件相對豐富,主觀就業意愿不是特別強烈;第二類是被迫失業的人,這類人群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大,就業意愿強烈。因此,本文對兩類“4050”下崗失業人員的失業原因及就業困境分別進行了分析。
對于第一類“4050”下崗失業人員,他們失業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三種:(1)因特殊工種提前退休或企業要求內退而擁有較高退休工資或補貼;(2)土地被征收、房屋拆遷或家人收入較高,家里的物質條件比較豐富,主動放棄工作;(3)因幫忙家里事務或照顧小孩,主動失業。這類人群沒有太大的生活壓力,雖然在年齡上逐漸步入中老年階段,但他們的身體素質和文化素質相對于同齡人來說,處于中上水平,并且他們的生活水平下降得并不明顯,有豐富的娛樂活動,精神狀況良好,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強。對于第二類“4050”下崗失業人員,他們失業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兩種:(1)因企業破產,或沿海企業工廠轉移,失去工作;(2)受市場環境影響,產業結構升級,企業轉型,精簡機構,被迫失業。
在就業方面,第一類“4050”下崗失業人員,大多抱著隨遇而安的心態,雖然生活水平有所下降,但精神生活相對豐富。相當一部分人不愿意再進入勞動力市場,即使部分人員有一定的就業意愿,但不會積極主動尋找工作,對職業的要求也比較高,對于工資低,職位低,工作時間長,不受尊重的工作都不愿意去做。第二類“4050”下崗失業人員由于收入減少,生活拮據。他們就業意愿強烈,積極尋找工作,期待高報酬的工作,但不排斥工資較低,工作環境較差的工作。
三、養老服務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養老服務事業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養老服務現狀備受關注,特別是養老服務業人力資源短缺的問題。
首先,養老機構數量少,入院條件單一。目前,養老服務體系仍處于起步階段,大多地區敬老院只有五保戶可以進入,老年公寓收費高且服務模式單一,與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養老要求差距很大。其次,專業護理人才極度缺乏。工資待遇低、社會認可度低、入行門檻低等條件直接嚇走了一大部分求職者,因此大多養老服務人員都為臨時招聘,護理人員常出現突然辭職走人,使養老單位缺少服務人員,對老人的照顧僅限于一般的生活照料,精神照顧幾乎為零。最后,大多老人養老觀念落后,制約了養老社會化的發展。
四、引導“4050”下崗失業人員進入養老服務行業的建議
1. 引導“4050”下崗失業人員轉變就業觀念,客觀看待養老服務行業
加強對“4050”下崗失業人員的心里疏通及職業指導,引導“4050”下崗失業人員轉變傳統就業觀念,同時,充分利用政府和社會提供的培訓機會提高自己的職業競爭力。在就業形式多樣化的勞動力市場上,養老服務業等新興服務業已經成為容納就業的主要行業,要讓“4050”下崗失業人員認清就業形勢,并客觀認識自身所具備的知識、技術水平以及在勞動力市場上所處的地位,先就業再擇業。
2. 引導養老機構創造條件,吸引人才
公辦養老院或養老機構應該承擔起“領頭羊”的作用,要創新養老服務行業就業人員的管理機制,除了提高工資待遇以外,還要根據不同的就業群體特點制定相應的管理方針。例如,養老機構可以設置“時間銀行”來吸引“4050”人員就業,“時間銀行”是指在養老服務業就業的“4050”人員可根據其在當前機構的就業年限儲存其一部分養老時間,也就說等這部分人滿60歲或65歲以后可以給予其免費或優惠養老的待遇。養老機構實行這些激勵措施,既可以緩解當前養老服務業人才短缺的問題,也可以緩解未來養老的壓力。
【參考文獻】
【1】李可安,“4050”人員:他們未來的路該何去何從[J] .中國市場2015年第40期
【2】王士紅,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新進展[J] .經濟學動態,2017年第8期
【3】民政部社會福利中心課題組.我國養老機構從業人員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基于全國養老機構數據直報系統239312名從業人員的數據分析[R].中國民政,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