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福利研究一直都十分重要,因為人們將提高自身福利作為發展的最終目標,但是傳統的福利主義研究視角在對于福利主義的研究中存在著一定的困境。因此阿瑪蒂亞·森對福利主義進行了批判。
【關鍵詞】:阿瑪蒂亞·森 福利主義 批判
人們生活中的福利狀態能夠成為各個學科共同關注研究的話題,主要是因為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其終極目標就是提升全體社會成員的福利,使他們獲得幸福。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瑪蒂亞·森批判了福利主義,由于功利主義是福利主義重要的表現形式,因此主要以功利主義為例進行批判,本文重點關注的“福利”為“功利主義”視角下的福利。
一、功利主義的長處
功利主義的評價方法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為(1)后果主義,即所有的選擇都需要根據其實行的后果來進行評價;(2)福利主義,即把關注的重點放在每一項選擇或行為所產生的效用上;(3)總量排序,即不注重效用總量在個人之間的分配,而要求把不同人的效用直接相加。
雖然對功利主義的爭議頗多,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功利主義視角確實也提供了一些洞見。“(1)按其結果來評價各種社會安排的重要性(后果敏感性應該說是很有道理的,盡管完全的后果主義看來是太極端了);(2)評價各種社會安排時,需要關切所涉及的人們的福利(注意人們的福利的想法顯然具有吸引力,即使我們不同意評價福利時采用以效用為中心的心理測度方法)。”
功利主義的這一視角并不都是一無是處的,因為在所有事務中,結果并不是無關緊要的,有“很多社會安排由于其建構性特征的吸引力而得到提倡,后果則完全不受注意” ,阿瑪蒂亞·森在這里以產權為例,人們可以對產權持有不同的態度,但是我們不應該被這些特性左右,而應該將重點放在產權所產生的后果上。一方面,私有制是經濟擴展和全面繁榮非常強大的動力;另一方面,私有產權不受約束的運作會助長貧困、妨礙環境保護以及社會基礎設施的發展。這兩種視角都不是完美無缺的,這也證明關于產權的安排也要至少部分的按照其可能產生的后果來進行評價,這個結論是與功利主義精神相符的。
二、阿瑪蒂亞·森對福利主義的批判
阿瑪蒂亞·森明確主張功利主義是福利主義的特例,對此主要有三點批判:(1)漠視分配:功利主義的效用計算方法一般只關注個人利益的效用總和,但沒有涉及如何分配的問題從而忽略了幸福分配中的不平等。(2)忽略權力、自由以及其他非效用因素:功利主義觀點只關心人的效用,不認為權利和自由有其自身固有的重要性。(3)適應性行為和心理調節:“甚至功利主義視角采用的個人福利的觀念本身也不是很穩定可靠的,因為它很容易被心理調節和適應性態度所改變” 。功利主義集中關注心理特征會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人們的愿望和享受快樂的能力會隨著自身環境的變化而進行相應的調整。
阿瑪蒂亞·森除了批判了福利主義的重要表現形式之外,還批判了平等的福利主義的分析路徑。“森認為福利平等主義存在著嚴重缺陷:一方面,對幸福的考量忽視能力的責任和義務,另一方面,福利主義的效用不能作為判斷正義的首要價值。” 福利主義認為“事物的相應狀態的善完全根據相關狀態中個人的效用特征來加以評判” ,針對福利主義把效用當做唯一的價值的這一觀點我們可以進行兩種不同性質的批判。
“第一種批判是,效用至多是個人福利的反應,一個人的成就并不能僅僅根據個人的福利來判斷(即使社會成就判斷所依據的是有選擇權的個人成就)。對于特定目標的促進或特定事件的發生來說,一個人可能是重要的,雖然其重要性并不能用他或她的福利成就來反應,即使能夠反應,也僅僅是他們各自的目標。第二種批判是,關于福利主義把個人福利僅僅看成效用,而無視其他意義上的個人福利這一作法是有爭議的。” 首先,“只要以效用為基礎的福利主義計算所關注的僅僅是一個人的福利,而忽視一個人的主觀能動方面,或者說未能實際地區別主觀能動方面與福利方面,那么一些具有真實重要行的東西就會被丟失。” 其次,效用的定義方法有很多種,可以被定義為幸福、欲望滿足,但是幸福程度都是與其他人相比較而言的,如果一個人曾經有過不幸經歷,那么他們會更容易滿足于清貧的生活。因此森認為,“意外環境會影響效用的衡量尺度,這一特殊問題只不過是一個更基本的問題的反應,即在關于一個人福利的判斷中,幸福程度或欲望滿足程度準則是不充分的。” 最后,僅就一個人的成就來評價他的利益是不恰當的。“雖然福利具有某種重要性,但是它并不是唯一有價值的東西,人們除了追求福利以外,還會追求其他形形色色的東西。” “因此,在森看來,功利主義有著很大的缺陷,僅僅將視角集中于效用,是一種粗魯的表現。”
【參考文獻】
【1】[印度]阿馬蒂亞·森著,任賾,于真譯.以自由看待發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51
【2】同上
【3】[印度]阿馬蒂亞·森著,任賾,于真譯.以自由看待發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53
【4】宋憲瑞.阿瑪蒂亞·森可行能力理論的評述[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7,25(1):52-57
【5】高景柱.超越平等的資源主義與福利主義分析路徑——基于阿馬蒂亞·森的可行能力平等的分析[J].人文雜志,2013,1:29-36
【6】[印度]阿馬蒂亞·森著,王宇,王文玉譯.倫理學與經濟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43-44
【7】[印度]阿馬蒂亞·森著,王宇,王文玉譯.倫理學與經濟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47-48
【8】[印度]阿馬蒂亞·森著,王宇,王文玉譯.倫理學與經濟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48
【9】高景柱.超越平等的資源主義與福利主義分析路徑——基于阿馬蒂亞·森的可行能力平等的分析[J].人文雜志,2013,1:29-36
【10】同上
作者簡介:黃鑠(1995—),女,漢族,遼寧撫順市人,碩士,單位: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政治學理論專業,研究方向:政治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