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揭示了本應當是體現人的本質力量的勞動,但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經濟條件下,成為否定人的異化勞動。在如何克服異化勞動的現實問題上,馬克思在批判繼承黑格爾辯證法的基礎上認為,異化勞動的揚棄和異化勞動走的是同一條道路,即要在積極地占有私有財產的基礎上進行揚棄私有財產的革命——共產主義。在當今新時代的中國,大力弘揚和提倡的工匠精神對于克服異化勞動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異化勞動 私有制 共產主義 工匠精神
一、異化勞動的發生
要認識異化勞動,必須先認清勞動的本質。勞動是實現人和自然之間物質和能量轉化的過程,是人的自由自覺的活動,人所需要的精神財富、物質財富無不是通過勞動創造出來。但正是體現人的自由而又全面發展的勞動,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前提下,失去了對人的意義和價值。馬克思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生產不僅把人當做商品、當作商品人、當做具有商品的規定的人生產出來;它按照這個規定把人當做既在精神上又在肉體上非人化的存在物生產出來?!痹谫Y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勞動不是通過肯定的形式表現出來,而是以否定的形式即異化勞動的形式表現出來。
而異化勞動主要有四種表現形式,一是勞動者同他的勞動產品之間的異化關系。這個規定是表示,當工人生產的對象越多,他能占有的對象就越少,并受其生產的產品的控制和支配?!肮と松a的財富越多,他的產品的力量和數量越大,他就越貧窮。物的世界的增值與人的世界的貶值成正比?!倍莿趧踊顒颖旧淼漠惢?。這個規定是表示,勞動活動本身變成了否定勞動者的東西,是使勞動者不幸的東西,是使勞動者在肉體上和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東西?!皠趧拥漠惣盒酝耆憩F在,只要肉體的強制或其他強制一停止,人們會像逃避瘟疫那樣逃避勞動?!比侨送约侯惐举|的異化關系。這個規定是表示,人是類存在物,人正是通過對對象世界的改造,才實際地確證自己是類存在物。但是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統治下,人的勞動變成了一種維持動物般生存的手段,也就把人的類生活變成了維持人的肉體生存的手段?!爱惢瘎趧影炎灾骰顒?、自由活動貶低為手段,也就把人的類生活變成維持人的肉體生存的手段?!彼摹⑷伺c人之間關系的異化。這是上一個規定的必然結果:既然人從自己的類本質中異化出去并與自己的本質相疏遠,那么他也必然與其他人相分離并處于敵對的對立中,正像他人也同他相對立一樣。
二、工匠精神對于異化勞動的克服
馬克思在批判繼承黑格爾辯證法的基礎上,認為異化勞動的揚棄同異化勞動走的是同一條道路,換句話說,產生異化的社會關系本身包含著它的否定性環節,發展著揚棄異化的條件。因此,只有通過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通過徹底的不妥協的革命,實現無產階級專政,才有可能達到對私有財產的否定,即共產主義。共產主義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因而是通過人并且為了人而對人的本質的真正占用,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會的即合乎人性的復歸,這種復歸是完全的,自覺的和在以往發展的全部財富的范圍內生成的。
在工匠精神的引領下勞動具有一些新的特征:其一,勞動具有創造性。工匠精神是一種積極的勞動價值理念,這將激勵勞動者盡情地發揮、展示全部的智慧和才能,最大限度地彰顯自我創造的本性,勞動本身就給勞動者帶來一種內在的充實感,。而在工匠精神引導下,勞動者的人生價值建立在勞動活動本身而非占有勞動產品上,是一種從“商品拜物教”到勞動的回歸,通過勞動實現自我發展和完善,從而實現人生價值。
其二,勞動具有超功利性。在異化勞動中,勞動僅僅是維持生存的手段,是生產剩余價值的工具,勞動的“謀生性”、“功利性”被無限放大,勞動的這種屬性使人同動物無異,人的自我價值和意義無法彰顯。而工匠精神是一種專心專注、追求至精至善,將產品的每個細節都盡可能做到極致的精神信念,以個人的興趣和自我實現為出發點,它超越了勞動的謀生性和功利性。秉持此種精神,勞動者更多地從興趣愛好和自我實現出發,從而對其造物過程和產品質量高度關注,不受功利目的的驅使,充分發揮其自主能動性和創造精神,更能體會到勞動帶來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其三、勞動具有超利己性。工匠精神,精品為重,但精品并不是簡簡單單、敲鑼打鼓就能完成的,精品的背后是一種對產品的不斷打磨的過程,需要付出常人無法現象的艱辛。工匠對于產品的精益求精的追求,不僅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而是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多樣化、高質量的消費需求,在更高的層次上提高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市場競爭力,推動中國產品走向世界。通過分析工匠精神所蘊含的創造性、超功利性、超利己性等特征,可知工匠精神對于異化勞動的揚棄和克服所具有積極意義。
三、結語
走出一條克服異化勞動,并讓勞動真正回歸到體現人的價值和意義的軌道上,僅僅是通過勞動者積極地樹立工匠精神是遠遠不夠的。同時,需要政府的高效作為,完善相關的體制機制和健全相應的勞動法律法規,并大力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和培育時代精神,而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應主動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為克服和揚棄異化勞動做出無愧于時代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第171頁。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第159頁。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593頁。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第159頁。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47頁。
作者簡介:劉佳琦(1996—)性別:女,研究生在讀,江南大學,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