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綜藝節目模式是構成綜藝節目的多種元素的綜合體,具有創新性和經濟價值。因此,對綜藝節目模式的保護是重要的。本文從對綜藝節目模式概括入手,分析其綜藝節目模式的法律屬性及在現有法律保護的基礎上,得出綜藝節目模式整體不屬于著作權法保護的范圍,但其各個要素可能受到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的保護,而其它不受知識產權保護的商業成果可以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進行保護,以規范市場競爭秩序,打擊不勞而獲,模仿抄襲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關鍵詞】 綜藝節目模式 法律屬性分析 法律保護
近幾年來,各大電視臺和網絡平臺為了贏得收視率,各種綜藝節目層出不窮,為了提高收視率,制作單位從海外引進節目模式,提高專業制作水平 以此取得豐厚的市場利益。伴隨而來的是國內同行的競相模仿,對綜藝節目模式的法律保護方面,我國目前還處于一個法律盲區中,由此引發綜藝節目模式是否受著作權的保護以及該怎么進行法律保護的思考。
一、綜藝節目模式的概括
一般認為,綜藝節目模式是綜藝節目創意、流程、規則、技術規定、主持風格等多種元素的綜合體,其與節目名稱、節目腳本、舞臺設計和布景等具體元素一起,共同構成完整的綜藝節目 。綜藝節目模式是多種要素的綜合,由不同的模塊共同組建而成。所以,綜藝節目模式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一是具有綜合性,綜藝節目模式這個大框架下囊括了很多元素,如節目類型,流程、規則、人員配備、場景布置等等,其具有綜合性。二是具有新穎性,每一個節目模式都具有自身的特色以吸引觀眾,提高收視率。所以,在節目模式的設置上必須具有特色,也及新穎性。三是具有抽象性,綜藝節目的完美呈現一大部分原因是其節目內容的精彩性,而節目內容在進行過程中并不是對節目模式的照本宣科,中間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因為其所包含的要素如人員的變化、游戲內容、情景設置等等具有靈活性和不確定性,會發生戲劇性沖突,以呈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所以,節目模式是處于一個抽象的框架之下的,而不是對其的肯定描述。
二、綜藝節目模式的法律屬性分析
在目前的綜藝節目中,出現了大量對節目模式的抄襲模仿。對于這種現象,引發了我們的思考,綜藝節目模式是什么,是否屬于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及其原因。
(一)綜藝節目模式不屬于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
首先,著作權法中的“作品”是指關于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特性并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創作成果。著作權所指的作品必須是人類的智力成果,是能夠被他人客觀感知的外在表達,它只保護表達,不保護思想。
其次,上文提到,綜藝節目模式是綜藝節目創意、流程、規則、技術規定、主持風格等多種元素的綜合體,能被感知的是其模式下的具體元素,其整體處于一個抽象的概念,它沒法做到“有形”。
最后,從綜藝節目模式產生過程來看,首先形成有關節目的創意,根據創意進行各種安排,對每個環節進行設計,最后到節目的制作與播放。節目模式包括主持人的主持技巧、舞臺設計、流程、規則、技術規定等等,它整體來說是根據節目創意而來的各種元素的綜合體,其主要體現的還是“創意”,各種具體的要素是對創意的填充,也是綜藝節目的核心競爭力。所以,節目模式是在創意的框架之下的一種抽象概括,更多來說是一種創意,創意屬于思想范疇。因此,綜藝節目模式不屬于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當然,在綜藝節目中形成的節目名稱,各種loge,文字腳本、音樂、舞美設計等符合作品要求的,是受著作權的保護。
(二)綜藝節目模式不應受著作權保護的原因
首先,如果對綜藝節目模式進行著作權的保護,會限制創新。節目模式本身不是一個固定化的存在,只是抽象的概括,如果將其具體化,反而在實施過程中會生搬硬套,缺乏了靈活運用的能力,會使節目效果大打折扣。節目模式中的很多內容不可能一開始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它需要在綜藝節目制作過程中不斷進行完善,這是一個不斷揣摩和革新的過程。如果對其進行保護會出現這樣的問題,著作權法是否應該保護在已有節目模式下不斷革新的內容,如果保護,就造成了保護范圍的無限擴大,這也有違法律保護的初衷,而且也會造成各種法律負累。
其次,法律賦予作者著作權是為了鼓勵創作,但如果對節目模式進行保護,反而會限制了其創新。每個人創作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或多或少會基于前人已有成果的啟發。如果思想也有著作權,那么每個作者都向原始提出者繳納許多許可費后才能使用,這將極大限制創作行為 。如果一個綜藝節目中的節目模式整體受到保護,而限制其他綜藝節目的節目模式,這直接限制思想表達的自由,很多節目模式都有共通之處,如果將其共通之處認為是侵權,這只會壓抑創新環境,對整個市場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
最后,從市場角度看綜藝節目模式,對綜藝節目模式進行著作權的保護,不利于市場競爭。綜藝節目的受歡迎程度主要是取決于綜藝節目的內容,而綜藝節目的內容是具有很大的靈活性的,是處于不斷變化之中的。節目模式為綜藝節目提供整個流程設計、各種技術規則等要素,在節目制作過程中不斷完善,是在各期節目的不斷探索中抽象出來的節目框架、規則、風格等,是一種創新思想。所以,對綜藝節目模式不予著作權的保護,會促使其不斷創新,提高競爭力。如果只是一昧的模仿抄襲會構成不當競爭,市場規則會加速其淘汰的訴訟度。還有,有些綜藝節目是通過購買國外綜藝節目版權的引進來的,但從本質來看,其引進來的是綜藝節目模式的舞臺設計、燈光布景、人物情節等的具體操作流程,為其提供服務和技術指導,是一種“商業模式”下的經營信息,不在著作權保護的范圍之內。
三、綜藝節目模式的法律保護及思考
目前,我國對綜藝節目模式的法律保護,主要是對整體的綜藝節目模式進行拆分,對單個元素進行保護。如節目的名稱,包括中文和英文,Logo標志等可以申請商標權,用《商標法》進行保護;綜藝節目腳本、舞臺設計和音樂只要滿足著作權法中作品的要求,就會受到著作權的保護;對特定的技術可以使用《專利法》進行保護;還有《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于同類經營者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如在有關的綜藝節目模式中出現相似會使觀眾產生混淆的行為,權利人可以運用《反不正當競爭法》進行保護,但它的使用,是在《著作權法》《商標法》中得不到救濟時的兜底條款。所以《反不正當競爭法》在保護綜藝節目模式中的可操作性較弱。
不管從市場領域還是商業角度來看,綜藝節目模式都是一種有價值的創造性貢獻,能增強其市場競爭力。綜藝節目模式整體沒有相應的法律保護,雖然整體節目模式中囊括的各個核心要素的法律保護分散于知識產權領域中的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但是對其的法律保護仍舊不充分。如果其他綜藝節目對其的節目模式進行模仿,在各個核心要素之間不能通過商標,著作權、專利進行維權時,綜藝節目模式的保護就處于一個法律盲區, 會嚴重打擊創作者的積極性,也會使市場陷入不正當競爭的環境中。
目前,綜藝節目的整體模式想要得到著作權的保護不太現實,但是可以運用反不正當競爭法對其進行彌補。在知識付費的年代,任何知識成果或者商業成果,在得不到知識產權的保護時,可以用反不正當競爭法來保護。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立法宗旨就是要把經營者的競爭行為強制的約束在“誠實信用的商業道德”的行為模式上,不允許以損害他人利益和公共秩序的手段去獲取自己的利益 。綜藝節目模式在得不到知識產權領域的相關保護時,可以將反不正當競爭法作為補充。反不正當競爭法可以對那些不勞而獲、模仿抄襲他人商業成果的行為進行規制,從而保護他人的合法權益和規范市場競爭秩序,秉承誠實信用、知識付費的商業道德。
在文化產業高速發展,且其商業價值不可估量的年代,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制的行為不能很好的應對經濟發展變化中的需求。所以,對于知識文化領域的法律需求,應該成為反不正當競爭法考慮的范圍,可以增設關于文化領域的反不正當競爭條款,以達到對不受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商業成果的補充保護,增強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可操作性,以營造良性的競爭環境,促進文化產業的興盛與繁榮。
四、總結
綜藝節目模式是對各個要素的抽象概括,屬于思想范疇。所以,各個要素可能受到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的保護,其整體不受我國著作權法的保護,但是其作為一種有價值的創造性的商業貢獻,如果不對其進行保護,會嚴重打擊創作者的熱情,不利于正當的市場競爭。因此,以反不正當競爭法作為補充保護,將不受知識產權保護的商業成果納入其中,這就對反不正當競爭法提出新的要求,要不斷正視社會經濟文化發展過程中的現實問題,對所需的法律需求不斷完善,使其有法可依,以此規范社會市場經濟的競爭秩序,促使經營者秉承誠實信用的商業道德。
作者簡介:姓名:劉云芳,出生年月:1993年12月,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陜西省神木市,當前職務:學生,學歷:碩士學歷,研究方向: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