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青
從幼兒園到小學是兒童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轉折,它意味著幼兒的學習方式將從游戲中的學習轉向系統的學科知識學習。幫助幼兒順利過渡,盡快適應小學生活,是幼兒園大班的一項重要工作。為了更好地實現銜接的目標,北京市大興區第一幼兒園采用家、園、校三方攜手的方式,探索幼小銜接的新途徑。
“家”——更新互動方式
隨著時代的發展,家長會、面談等家園合作的傳統途經已經不能滿足當今家園工作的實際需求。在幼小銜接工作上,我們認識到和家長的互動方式也需要不斷地拓寬思路,多種渠道溝通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同時,我們也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只有讓家長了解我們的工作,我們了解家長的需求,才能達到攜手共育,促進幼兒發展的目的。
家長講座 ?現在的家長學歷高、工作忙,經常會因為指導幼兒而煩惱。因此,幼兒園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進園開展幼小銜接方面的知識講座,使家長認識到幼兒入學前究竟要做好哪些準備,也明確了家庭教育中家長應該怎樣幫助幼兒做好入學準備。
網絡溝通 ?利用“幼兒園APP”和幼兒園網站,家長能夠隨時了解幼兒的發展動態,并積極參與到網絡互動中。定期向家長推薦一些育兒知識的文章、幼兒在園活動情況等。共同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促進家園有效溝通。
形式多樣的親子活動 ?一是大班幼兒家長進課堂活動。為了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大班組教師依托情境數學活動,為幼兒創造動手動腦學數學的環境,并將活動向家長進行開放。通過家長進課堂活動,家長更加了解了幼兒的學習方式,尊重幼兒的發展特點。
二是一早一故事,一早一詩,家長進班級活動。我們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采用家長自愿報名的形式,開展一早一故事,一早一詩,家長進班級活動。通過開展“一早一故事,一早一詩”,家長進班級活動,我們看到了因為家長們的參與,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積極、專注。
三是把“閱讀帶回家”親子閱讀活動。結合世界讀書日,開展“把閱讀帶回家”的親子讀書活動,發放“快樂閱讀 隨心記錄”的親子閱讀記錄本,鼓勵幼兒及家長養成讀書的好習慣。經過一個學期的閱讀積累,幼兒理解故事、創編故事的能力有了明顯的提升。
“園”——豐富特色活動
以主題活動為載體,促進幼兒快樂發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要使幼兒萌發喜歡上小學的愿望,為上小學做好心理準備。為此,大班組教師將幼兒的興趣與發展目標相結合,以原有經驗為切入點,通過多種形式的主題探究活動,使幼兒在參與中獲得直接認知,在互動中汲取他人經驗,從而將幼小銜接的內涵落實于主題活動之中,促進幼兒快樂發展。
依托室內自主區域游戲,增強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 ?室內自主區域游戲是幼兒主動地尋求解決問題的一種獨特方式,各班結合幼兒入學準備創設了多個特色自主區域游戲,幼兒自己制定游戲計劃,自己選擇游戲內容,自主游戲等。在游戲中,年級組內打亂班級界限,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游戲計劃到不同班級的區域中進行游戲,在與不同班級幼兒的游戲中學會互相尊重,學會與他人相處。同時,也在活動區中完成各領域知識的遷移和融合,從而提高各方面的技能。
針對幼兒在參觀小學后對小學中不同教室產生的興趣,大班創設了小課堂的游戲區域。幼兒可以在活動區里展示自己的本領和特長,爭當小老師,互學互助,在同伴學習與合作中建立自信,培養主動學習的意識。
小市場大收獲,增強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為了提高大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社會交往能力、計數能力,在游戲中體驗資源共享、公平買賣的樂趣,我們開展了每月一次、一次一主題的自由購活動。通過親子自由購、圖書自由購、新年自由購等形式,幼兒在與同伴的公平交易中積累了生活經驗,同時也提升了表達能力和計算能力。
“校”——雙向交流體驗
幼兒園→小學 ?幼兒園多次組織幼兒參觀北京小學大興分校、大興區第二小學、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附屬小學進行參觀。通過每次一主題的參觀,大班幼兒加深了對學校的認識,感受到了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同時,幼兒也消除了對上學的恐懼心理,萌發了成為小學生的美好愿望。
小學→幼兒園 ?一是小學生參與幼兒園活動。在走進小學的同時,幼兒園也邀請小學生來到幼兒園中參加我們的健康周活動。此舉縮短了幼兒和小學生的距離,提升了幼兒對小學師生的親近感。
與小學教師的交流 ?引領教師樹立正確的、科學的銜接方法,對開展銜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不同階段的教師間的溝通可以使教學活動的目標更準確。因此,幼兒園曾邀請學段銜接建設項目組、小學低年級的教師分別來到幼兒園觀摩大班幼兒的室內外活動,交流幼小銜接工作的新模式,使幼兒園教師從理論、實踐、反思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以往的活動中,我們單純地以為學知識就是在銜接。在實踐中,我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幼小銜接的核心是幫助幼兒提高與小學學習相適應的各種心理能力,形成小學學習所需的學習品質。而這些品質的形成不是幼兒園或是家庭單方面就可以實現的,只有家、園、校三方合力,才能更好地實現銜接的目的,幼兒的入學準備才會更加有效。
(作者單位:北京市大興區第一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