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永紅,男,漢族,1980年12月出生,1999年12月入伍,中共黨員,大專學歷,甘肅省嘉峪關市消防支隊鏡鐵中隊三級消防長。從一名農村青年,到滅火救援幾千次的消防長;從一名僅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宣傳報道員,到發表稿件三千多篇的新華社特約攝影師;從基層消防隊伍的普通消防員,到被黨委政府授予“助人為樂道德模范”榮譽稱號的雄關好人……在甘肅消防的大熔爐里,他走出了一條極不平凡的“勵志”之路。
他曾5次榮立三等功,被公安部消防局表彰為全國消防部隊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消防部隊優秀網絡員,4次評為“優秀共產黨員”,13次受到各級嘉獎,獲全省消防宣傳報道特等獎、一等獎各1次,5次評為“優秀新訓帶兵骨干”,被嘉峪關市委、市政府授予“助人為樂道德模范”榮譽稱號,連續兩年被嘉峪關市委宣傳部表彰為“最美雄關人”,獲甘肅省首屆道德模范候選人,第四屆甘肅省直機關“助人為樂”模范;他的攝影作品榮獲第五屆全國公安系統“衛士之光”攝影比賽二等獎,獲甘肅攝影界最高獎“奔馬獎”,全省公安系統學習宣貫黨的十九大精神攝影比賽一等獎,“最美中國人”各族群眾笑臉照片征集展三等獎,2018年“雄關印象”攝影比賽一等獎等30多個獎項。被嘉峪關市委、市政府授予“雄關文藝獎”,連續兩年被中國新聞社甘肅分社表彰為優秀通訊員。
不懼生死:火海熱浪鍛造的“排頭兵”
入伍19年來,他一直戰斗在滅火救援一線,曾參與“11·20” 天然氣槽車側翻著火、嘉東工業園“10·3”水災、岷縣漳縣“7·22”地震、蘭州石化“8·4”爆炸等災害救援2800多次,營救遇險群眾200多人,疏散被困人員1300多人,他用血肉之軀踐行著消防指戰員為國為民的錚錚誓言。
2007年11月20日上午8許,一輛從新疆開往廣東的天然氣槽車側翻泄漏引發大火,兩名駕駛員當場死亡,旁邊的村子受到威脅。作為特勤班班長的師永紅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主動請纓實施堵漏,天然氣噴發燃燒,高溫炙烤下的罐體隨時可能發生爆炸,明火一次次撲滅又復燃。臨危受命,他將生死置之度外,多次接近泄露點,又被轟然的火焰逼了回來,經過5個多小時的奮力撲救,明火終被撲滅,堵漏成功,危機化險為夷。
2018年4月15日13時37分,嘉峪關市迎賓農副產品綜合批發市場發生大火。由于當天中隊第一出動力量撲救另一場火災,他與留守的4名戰友第一時間趕到火場,濃煙滾滾,火光滔天,他果斷的將消防車停靠在受火勢威脅的南面,迅速爬至車頂,不顧濃煙高溫的熏烤,操作水炮壓制火勢,等待增援。由于他臨危不亂,進攻方向正確,及時保全了南面的商鋪,為全面撲救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聚焦一線:沖在救援前沿的“報道員”
師永紅熱愛消防宣傳工作,他經常深入學校、企事業單位宣講消防安全知識,還自學攝影、攝像和新聞寫作,堅持邊學邊干。在《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人民公安報》《甘肅日報》和新華網、中新網等媒體發表稿件3600余篇,被新華社聘為特約攝影師,被甘肅日報社、嘉峪關日報社聘為通訊員。他平時聚焦消防工作的點滴,關鍵時刻隨警出動,奔赴救災一線執行報道任務,出色完成了舟曲“8·7”特大泥石流、岷縣漳縣“7·22”地震等大型救援的宣傳報道工作。
2013年7月22日7時45分,甘肅岷縣、漳縣發生6.6級地震,師永紅被抽到宣傳報道組,于當日下午趕到受災最嚴重的岷縣梅川鎮,他在道路盡毀的山間徒步行走2個小時,到達永光村救援點,隨即投入拍攝中,第一時間報道了消防官兵奮力救災的新聞。在災區工作的八晝夜,他拍攝和撰寫的稿件被國家和省級媒體刊發100多篇,引起了強烈的政治和社會反響。
2014年8月4日8時39分,中石油蘭州石化公司煉油廠30萬噸/年氣體分餾裝置泄漏著火, 11個消防中隊的252名官兵緊急處置,師永紅隨警出動,不怕危險,與滅火人員并肩作戰,用鏡頭記錄災情的發展和消防員奮戰的畫面,他拍攝的照片和視頻被報送至國務院,也為火災原因調查與戰評提供了可靠的資料。
他還發揮特長,為部隊內外舉辦的宣傳培訓班免費授課18次,并積極宣傳駐地嘉峪關,系列報道“甘肅嘉峪關雪中雄關美如畫”等經《人民日報》、中新網等刊發,受到了政府領導和市民的贊譽。
樂于助人:雄關人民心中的“活雷鋒”
嘉峪關市的大街小巷,展示師永紅同志先進事跡的宣傳櫥窗隨處可見,他連續7年悉心照顧孤寡老人張育民的事跡被傳為佳話,被譽為雄關新時代的“活雷鋒”,他應邀在部隊內外巡回宣講38次,約12.3萬人聆聽,引起強烈反響。
2000年,師永紅結識了77歲的孤寡老人張育民,看到老人孤苦伶仃的生活,師永紅決定照顧老人,他隔三差五幫老人洗衣、買菜、做飯……每逢春節,買年貨、掛燈籠、貼春聯,陪老人吃年夜飯。
2007年3月14日凌晨3點多,張育民老人糖尿病突發,師永紅即刻將老人送到酒鋼醫院,幫著辦理住院手續,他還專門向部隊請假,24小時陪護,端水、喂飯、擦身體,直至康復出院。回到家中,老人看著熬得消瘦的師永紅,流下了眼淚,并提出讓師永紅作他的孫子,其實他早已把老人當成了“親爺爺”。2007年9月8日,老人因心臟病突發住院,醫院下發了病危通知。可是老人無兒無女,該通知誰呢?此時,他唯一想到的是師永紅。正在老家休假的師永紅得知消息,立即趕了回來,晝夜守護在老人的身邊。
就這樣,師永紅悉心照顧張育民老人整整七個年頭。2007年12月25日,師永紅接到老人鄰居的電話,說老人因心臟病突發去世了,他趕到家看見身體已冰涼的張爺爺,不禁失聲痛哭,強忍著悲痛,他為老人料理了后事。
師永紅照顧張育民老人的事被《嘉峪關日報》《甘肅日報》《人民公安報》和中央電視臺《國防時空》等媒體進行了報道。
師永紅樂于助人,多次為嘉峪關市大唐路小學40名家庭困難的學生購買書包、文具、鞋子等,時常通過“水滴籌健康”為素不相識的患者捐助治療費,也為生活貧困的人送過米、面、油等。
師永紅常說,自己取得的成績,一靠組織培養,二靠努力學習。他堅持向書本學、向戰友學、向實踐學,先后考取汽車駕駛初、中、高、技師證,順利通過了特種車輛駕駛兼操作高級、消防裝備二級技師考核。為系統地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2016年秋,他在嘉峪關市電大報名開始行政管理的函授學習。由于工作繁重和身份特殊,工學矛盾突出,但他一有閑暇書不離手,每周輪休一天也堅持去聽課,白天執勤訓練疲憊,晚上仍準時出現在學習室。遇到不懂的就上網找答案,或微信向老師請教。每次考試前,他會加倍工作,努力把既定工作提前完成,為考試爭取時間。而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支隊已有多名士官參加函授學習。他注重學以致用,將行政管理學運用到部隊管理上,積極建言獻策,優化中隊管理方式。2017年3月,由他主編的《部隊正規化管理圖冊》作為全國消防部隊現場會重要資料配發,在全國推廣,為部隊的正規劃管理做出了積極貢獻。
(本刊記者 夏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