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琴惠
三、采擷“鄉風鄉情”,樂玩創意風情小鎮
紙漿創意活動游戲性強、靈活性大,在一定程度上為孩子提供了無限可能的學習平臺。同時,依托地方小鎮文化的牽引,孩子們不僅感受到創意制作的樂趣,也得到了家鄉之情的熏陶。整個活動是一次自由觸摸、自信感悟、自主發展的歷程。
1.小鎮云集,風情展現
一塊區域一隅特色,以班級為基點的“小鎮文化”在“紙漿創意”的熏染下,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一個班級就是一個小鎮的代表體,走進每一個班級就仿佛游覽了某一個小鎮,有綠色盎然的莫干風情小鎮,有鳥語花香的庾村小鎮風光,以及蓑衣油傘、葦塘蕩漾、古鎮長巷等不同特色的小鎮之風。這些極具特色的“小鎮”環境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對孩子們來說,這里既是美術創意制作的“一方天地”,也是盛情民風的“體驗館”。孩子們在活動中的表現也不僅僅停留于制作與欣賞,還有創意想象和情感的生成,這些都是教育“美”的折射與體現。


2.節日渲染,鄉情鄉趣
多姿多彩的節日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生活常因節日而顯得更有韻味,不同的節日在環境、飾品、主題、吉祥物等方面都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因此,將節日資源作為創意美術的一個切入點,梳理和歸納出一年中不同的節日元素并融入“地方小鎮”的創意活動之中,讓幼兒在精彩紛呈的活動中感知生活、享受生活,這是回歸自然本性的幼兒園活動的有效途徑,也是一種富含人文特色的教育手法。活動讓節日文化的種子從小在孩子心中深植,也讓地方文化的氣息不斷地蔓延。主要內容見表3。

3.家鄉情誼,油然而成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教師要通過自身的努力,開發和利用豐富的社會和自然資源,為幼兒提供感受和體驗家鄉文化的機會,加深對家鄉文化尊重和熱愛。”依托“地方小鎮”紙漿創意活動,孩子對自己的家鄉文化從耳聞逐漸變得深化,從眼見逐步拓展為創意。如在制作“下渚湖熊貓”時,加深了對濕地風貌的了解;在表現“莫干山脈”時,增進了對山區風景的探訪;在創意“家鄉美食”時,增加了對家鄉傳統文化的認知……整個創意過程,無論是環境還是主題,也不管是創意想象還是制作表現,都有“愛家鄉”感情的傾注。孩子們在一系列的活動中,積極的情感如同“噴泉”般一涌而出,這是教育所倡導的最后歸宿,也是幼兒園藝術活動的精彩體現。

四、結語
藝術源于生活,創意就在身邊!以“小鎮文化”為載體的紙漿創意美術活動,摒棄了為美工而進行美工的觀念,基于兒童發展的視角,立足于兒童興趣的使然,探索如何運用紙漿這一主要材料,借助輔助材料,依托多元的表現形式,進行“完美創意”活動,促成了兒童在藝術、創意、情感等方面的發展。活動展現了現代教育的元素,實現了創意美術的理念。活動帶著濃濃的地方特色,帶著孩子們的無限童心,不斷激蕩著孩子們的激情,讓他們在其中樂不思蜀,自主學習,個性發展,獲得藝術性、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真正印證了“紙為心動,創意抒發,漿情雅趣”的活動宗旨!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3月
[3]全晉春.《“紙”為心動——探索現代紙藝的魅力》.蘇州大學2011屆碩士學位論文
[4]宋劍峰.《紙漿藝術的造型研究》.湖北工業大學2008屆碩士學位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