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同正















經歷了堪稱愁云慘淡的2017年,全法國的葡萄酒生產者終于可以松一口氣。盡管天氣狀況并不算理想,但2018年全法葡萄酒總產量還是達到了46.5億升,比起2017年增長了近1/3,甚至比起過去五年的平均產量也有小幅度增長。不少酒類外媒在報道時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豐盛”( Generosity)以及“狀況各異”(Heterogeneity)兩個關鍵詞。那2018年對于法國來說是否又是一個大年呢?酒商們最關心的產量與質量是否有提升?希望這份報告能夠讓飽受減產升價壓力的酒商們一份安慰。
總體來說,2018年法國的葡萄采收狀況讓人滿意,不過對不同產區的灑農來說,這一年的際遇各不相同。就各產區的產量而言,北部地區的產量較過去5年的平均水平要高出不少,像香檳、勃艮第、阿爾薩斯等產區,相比2017年都有了兩位數的產量增長。而南部產區受灰霉病害的困擾,平均產量增長的幅度相對要小,某些產區對比過去五年的平均水平甚至有所下降。
全法總體采收情況
像法國這樣體量龐大而且成熟的葡萄酒產國,如果不是遭遇全國性的嚴重天災,產量基本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過去5年間,法國的葡萄酒年平均產量在44億升左右,除了2017年遭遇歷史性的霜凍災害導致嚴重減產外基本很少低于40億升的大關。(見下頁圖二)
盡管對于大部分產區來說,201 8年的產量比起慘淡的2017年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長。但即使是在產量增幅最大的幾個產區,如香檳、勃艮第、汝拉等地也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2018年較為溫潤的天氣滋長了灰霉病害的擴散,由于同一產區內微氣候的不同,各葡萄園受到的影響也有較大的差異。
從各產區公布的采收報告來看,北部產區如勃艮第、香檳、阿爾薩斯等,對比過去5年的平均產量都有不錯的增長,而南部產區里,國內進口商們更關注的波爾多、羅納河谷、朗格多克等產區受灰霉病害影響,相比過去5年的平均產量增幅不大,某些產區甚至有所下降(見下頁圖三)。
當然,相比收成慘淡的2017年,全法所有產區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長。波爾多及部分南法產區,也有兩位數的增幅。對于飽受2017年減產升價壓力的國內酒商來說,新年份的到來是否能夠稍松一口氣呢?對于日常飲用的IGP餐酒以及一般的AOP級別葡萄酒來說,也許能擺脫上一年份減產帶來的漲價陰霾。(見圖一:各產區產量比例)但對于高端的葡萄酒,也許答案還要等到下個月期酒周后才能揭曉。
法國三大主要葡萄酒產區采收概況
對于法國的葡萄酒出口業來說,波爾多、勃艮第、香檳三個產區在出口量額上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從地理意義以及品牌效應來看,這三大產區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反映法國葡萄酒的品質及產量概況,對于酒商來說更具參考意義。
波爾多:有機酒莊受災嚴重,但總體水平優質
“如果說2015年和2016年是五星年份,那2009和2010兩個年份就是五星年份Plus,而201 8年,有著2009-2010年份的潛力。”一在201 8年采收剛剛開始,波爾多列級莊聯盟主席( UGC, Union des Grands Crus Classes de Bordeaux) Olivier Bernard站在自家酒莊的葡萄園上談起新一年份的收成,信心滿滿。
2018年的波爾多天氣就像過山車一樣,春季多雨濕潤,就像其他法國南部的產區一樣,灰霉病害襲卷了整個波爾多。這一災害究竟有多嚴重?Chateau Canon和Chateau Rauzan-Segla的總經理Nicolas Audebert在年初曾悲觀地預測:“我們今年可能完全沒有任何收成。”對于波爾多的頂級名莊來說,這可能是他們近40年來所經歷過最嚴重的一次灰霉病害。特別是對于那些采用有機,甚至是生物動力法種植的酒莊來說,因為有機的手段對抗真菌效果并不太見效,損失變得尤為嚴重。如Saint-Estephe產區的Chateau Lafon-Rochet由于正在申請有機認證而無法采取有效的對抗灰霉病措施,只能放棄這一年的收成。
但受灰霉病害影響損失的只是葡萄的產量,而非質量。因為只要去掉受感染的部分,幾乎不對葡萄的質量產生影響。即使是十分嚴重的灰霉病害,給葡萄造成的生長壓力更多在于推遲了成熟的時間。事實上,上面提到的右岸名莊Chateau Canon,選擇了減少青摘的數量以挽救產量。但它的姊妹酒莊,瑪歌產區的Chateau Rauzan-Segla則已經沒法挽回產量下降的困境。這兩家酒莊也正在申請有機認證,盡管有機認證的法律規定在“真的必需”的情況下可以使用農藥對抗灰霉病。但這些名莊基本上都采取了嚴格按照有機認證的方式處理,所以,2018年,對于有機認證的酒莊來說,產量最低的可能每公頃只能收獲1500kg葡萄,而最高的也可能在5000kg左右。
雖然201 8年對于波爾多來說并非是一個高產的年份(見下頁圖三),但至少情況相對201 7年的災難性歉收要好得多。但在質量方面,就如上面提到的,是一個值得慶祝的年份。2018年不管紅、白葡萄的表現都十分出色。果皮較厚的赤霞珠經受住了灰霉病的考驗,而占全波爾多產量2/3的梅樂也有著不錯的質量。晚熟的小味兒多( Petit Verdot)因為有了比往常多一周的溫暖生長期,有了更高的成熟度。白葡萄品種如長相思也同樣有著不錯的潛力。
但對于貴腐酒產區蘇玳來說,這里的酒農真心捏了一把汗。9月份炎熱干燥的天氣并不適合貴腐菌的生長,到了9月底的一場大雨才讓貴腐菌開始生長。由于果實成熟以及貴腐菌生長之間存在較長的時間間隙,這一年的蘇玳甜酒可能會產生酸度不足的問題。此外,去年世界杯期間蘇玳產區遭受了嚴重的冰雹災害,部分酒莊減產嚴重。如著名的芝路灑莊( Chateau Guiraud) 95%的收成被摧毀,已經宣布2018年不再生產正牌酒。而列級一等酒莊滴金酒莊( Chateau D' yquem)也宣布,201 8年份的產量將比平常年份要減少20%。
勃艮第:非常復雜卻“質”“量”雙收的一年
2018年對于勃艮第的酒農們來說是值得慶祝的一年。
去年11月份采訪勃艮第專家Jasper Morris MW,他曾提到:2018年持續時間長而且天氣十分不錯的夏季讓紅葡萄灑和白葡萄灑的質量都普遍有著優異的品質。而勃艮第慈濟院的釀酒師Ludivine Griveau甚至認為2018年份將會是和2009年和2015年一樣的大年。
2018年的開局對于勃艮第酒農來說還是挺讓人憂心的,春季多雨,特別是圣誕節到3月之間幾乎是不間斷一直在下雨,據Clive Coates MW回憶:許多酒窖里都積了一地的水。幸好春季并不嚴寒,雖然下雨較多但并不過量,有著充分的地下水供給使得4月份天氣回暖后,葡萄能夠很快進入生長期。充足的水分供給也使得葡萄更容易度過比往年更為炎熱的夏季。2018年勃艮第的葡萄也比往年更早成熟,果實更大,潛在酒精度更高。不少特級園收獲的葡萄測得潛在酒精度在14%-15%之間,甚至有實驗室測得Bonnes Mares特級園的葡萄潛在酒精度達到了16.3%。
盡管201 8年總體天氣狀況看起來不錯,但對于酒農們來說,這還是復雜的一年。其中一大原因是2018年全法普遍存在的灰霉病害。羅曼尼康帝(DRC.Domaine de la Romanée-Conti)聯合莊主Aubert de Villaine在接受Decanter雜志采訪時也提到:“這一整年我們都在對抗灰霉病害,這是我們第一次停止了剪芽來保護葡萄藤(免受霉害)。”不過不是所有地方都存在灰霉病害,Aubert de Villaine提到:“我們(DRC)在Vosne-Romanee的田遭遇了灰霉病害,但伯恩丘的田則完全不受影響。”
不過除去不同產區受到不同程度的灰霉病害以外,許多勃艮第的子產區都匯報2018年收成的葡萄都達到了“完美的成熟度”,此外產量也比起往年有了不少的增長(見圖三)。據法國農業及食品部( Agrest)將勃艮第及相鄰的博若萊合并統計,對比過去5年的平均產量,2018年采收增幅可以達到20%。可以說,2018年對于勃艮第來說是“質”“量”雙收的一年。羅曼尼康帝酒莊2018年的采收量達到了每公頃3000升,而伯恩丘的葡萄質量會更好一些。Aubert de Villaine也提到:201 8年的質量接近了201 5和2003這樣的大年,雖然成熟度方面相比起2003年來說還是欠缺了些。
盡管葡萄的成熟度讓人滿意,但要釀出好酒對于不少酒商來說存在挑戰。勃艮第酒商Mark Haisma提到:“這是非常復雜的一年,想要同時保留酒的清爽感和平衡度十分困難。”葡萄越成熟,果實里面就含有更多的糖分,常常會阻礙酒精發酵的進行。蘋果酸乳酸發酵也會提早發生,使得葡萄酒的穩定性下降。
香檳:連續幾年的歉收,終迎豐收
對于香檳來說2018年是豐收的一年,而且罕見地,大部分子產區在8月下旬就開始了采摘。不少酒農反映,2018年葡萄園里結果的數量比起往年要多得多。如馬恩河谷的有機名莊Champagne Tarlant反映2018年的產量甚至比1970及1983這樣的高產年份還要多。(見圖三)
經歷了連續幾年的歉收,香檳區的果農終于可以不為新一年的出貨量和葡萄酒質量而煩惱了。不過即使2018年是高產的一年,并不意味著2018年份的出貨量會大幅度提升,原因還是要來說說香檳特有的采摘量設定。
事實上,香檳區是很少有的以市場銷售預期,而非實際葡萄產量來制定當年采摘量的產區。近年來全球的香檳銷量總體在上漲,但增幅和緩。而作為最大銷售去向的法國本土市場,從公布的數據來看,從2010年開始卻一直在下滑。所以2018年,香檳協會公布的最大可貿易采摘量( Rendement Commercialisable)依然與2017年持平,為10800kg/ha。不過香檳區已經歷了數年的減產,為了補充酒莊的儲藏灑量,香檳委員會將額外允許的儲藏酒( Reserve Individuelle)采摘量從2017年的3100kg/ha提高到了4700kg/ha。這一部分的采摘量不會用于這一年份的銷售,而是作為酒莊的儲備酒,用于應對不好年份造成的減產或者質量下降。
所以201 8年份香檳區總的準許采摘的數量為15500kg/ha,其實這一數目已經不少了,不過201 8年如此高產,官方推測的香檳區葡萄園平均產量達到了16000-20000kg/ha。所以有不少獨立果農在去年7月份就提出申請要將允許銷售的采摘量再提高一點,以補貼收入。雖然官方宣布的采摘量已經劃定,也不用擔心2018年普遍質量較好的葡萄會被浪費在葡萄園中。香檳區的法律規定葡萄園內所有的果實都需要采摘下來,超過官方采摘量的部分會被劃分為“普通酒”(VO,Vin Ordinaire),需要釀成酒后在第二年的11月前送到蒸餾廠處理。據香檳區最大的合作社灑莊Nicolas Feuillate灑莊執行經理Laurent Panigai介紹:VO部分的葡萄灑被允許用其他較差的灑代替。舉個例子,如果2018年果農們在一公頃土地上采收到了19000kg葡萄,那么超出規定的3500kg質量較好的葡萄可以用往年質量沒那么好的儲藏酒代替,反正只要在2019年1 1月前把這個數量的灑送到蒸餾廠處理就好了。這也是香檳區為了提高總體產區質量而思考的獨特辦法。
只是對于體量較小的酒莊來說,增加儲量,或者用2018年較為優質的酒替換掉往年較差的儲藏酒都是會增加成本的。不過總體來說,2018年果實較好的成熟狀態也意味著這一年份甚至往后幾個年份較好的質量,因為占香檳出貨量80%的無年份香檳都會采用這一年的基酒釀造。而一些更極端追求質量的酒農,如精品酒莊Champagne La Closerie的莊主 Jérome Prévost則干脆早在葡萄結果之前就通過每株葡萄僅保留3個芽孢(香檳區法律規定每株葡萄最多可以保留5個芽孢,每個芽孢將長成一串葡萄)的方法讓葡萄酒的養分更為集中。在如此優質的大年依然這樣“壯士斷腕”地提高葡萄酒質量的果農不多,不過總體來看,2018年份對于香檳區來說依然算得上是一個優質的大年。
法國其他產區采收概況
相對于波爾多、勃艮第、香檳這樣的知名產區,法國的其他產區在2018年也有著不錯的表現。其中阿爾薩斯、盧瓦爾河谷都算得上是歷史性的大年。但部分南法的產區由于受灰霉病害嚴重侵擾,產量并不樂觀。
阿爾薩斯產區
對比過去5年的平均產量,2018年阿爾薩斯產量增長了13%,雖不如其他產區動輒20%以上的增幅,但質量上迎來了歷史性的提高。這一年阿爾薩斯的氣候條件如同過山車一樣讓人覺得“敬畏”。年前7個月的降雨量就已經達到了往年全年的水分供給,但幸好沒有對葡萄的生長周期產生影響。
事實上直到采收開始進行,葡萄的健康狀態一直都保持得很好。7月份阿爾薩斯的氣溫升高,使得受冰雹傷害的果實能夠很快恢復。而8月底的幾場及時雨補充了葡萄藤所需的水分,使得果實更容易成熟。雖然這也是早熟的一年,但阿爾薩斯的采收并不匆忙,事實上采收季里面果實的酸度一直保持得很好,也意味著葡萄酒品質的穩定。
2018年份質量較為突出的葡萄品種是灰皮諾和黑皮諾,前者有著不錯的結構感和力量感,而后者則被描述成“大氣且顏色深邃”。白葡萄品種方面瓊瑤漿有著不錯的香氣,帶一點點溫暖年份特有的香料氣息:而雷司令則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去等待其發展。
盧瓦爾河谷產區
盧瓦爾河谷是全法產量最大的白葡萄酒產區,雖然國內進口商的關注度稍弱,但這里能夠找到不少高性價比,以及特色的有機葡萄灑。201 8年盧瓦爾河谷的收成被官方形容成是“歷史性的年份”,甚至是“一生中僅見的大年”,不管是產量和質量都有著十分出色的表現。
從靠海的南特產區( Pays Nantais)到靠近中部的桑塞爾( Sancerre)產區,2018年份的紅、白以及桃紅葡萄酒都有著濃郁的香氣表現。盧瓦爾河谷產區代表性的白詩南和長相思品種有著不錯的香氣復雜度,特別是后者會有明顯的柑橘類香氣。2018年較為炎熱的天氣讓盧瓦爾河谷的葡萄酒普遍酒精度較高,紅葡萄酒會顯得更加柔美圓潤,果香十足。像是沙地上生長的品麗珠和赤霞珠會有著濃郁的紅色水果香氣,而且會帶有一點紫羅蘭的香氣。2018年份不少盧瓦爾河谷的葡萄酒適合長久的儲藏,某些優質葡萄酒的儲藏期甚至可以長達10-15年。
羅納河谷產區
對于羅納河谷來說,雖然2018年的采收季需要種植者們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維護和處理灰霉感染的災情,但質量尚算讓人滿意。不管是南部還是北部的產區,所釀造的葡萄酒里都能找到炎熱氣候留下的痕跡,這也是自2015年開始的第四個高溫年份。
炎熱的天氣讓羅納丘(Cote de Rhone)產區的采收提早了數天,對于某些子產區來說,高溫讓果實的酸度下降嚴重。不過總體來說,羅納河谷的產量還是十分樂觀的。從灑的品質來看,2018年羅納河谷的葡萄酒酒精度會相對較高,不少酒農對這一年份的葡萄酒抱有很高的預期。
2018年羅納河谷面對的主要挑戰同樣在于灰霉病害,特別是南部的產區相對來說減產較為嚴重。有羅納河谷南部產區的生產商表示,這一年需要靠大量地噴灑農藥來避免產量的損失。而且由于羅納河谷南部產區分布較為碎片化,微氣候也相對較為多樣,葡萄的成熟時間分散,對于生產商來說確定合適的采收時機并不容易。相對來說北部產區葡萄的成熟時間較為統一,只是采收的窗口期相對要短一些。像羅納河谷的名莊吉樂世家( E.guigal)在采收報告中曾提到,E.guigal在羅納河谷北部的葡萄園在22天內便采收完畢,但位于教皇新堡的葡萄園采收時間卻長達5周。2018年對于不同的葡萄品種來說健康狀態也不一樣,羅納河谷的主要品種里歌海娜受灰霉病的影響嚴重,但西拉則成熟得很好,只是果實相對來說要小一些。汝拉產區
2018年,不少產區都迎來了高產的一年,但讓人驚訝的是,產量增長最多的產區卻是名氣相對沒那么高的汝拉產區。相比起2017年,汝拉產區的全年總產量上升幅度高達66%,即使是對比過去1 0年間最高產的201 1年也有不小的增幅。在連續經歷數年減產后,汝拉的酒農終于可以松一口氣:“今年的收成可以用來補足庫存。這些年因為庫存不足導致了出口市場的下滑,今年終于可以滿足市場的需求了。”
總體來看,2018年汝拉產區的氣候條件稱得上是優越,全年葡萄的生長都保持在不錯的健康狀態。汝拉葡萄酒行業協會會長Franck Vichet在接受媒體采訪中特別提到:“(2018年)產量比得上高產的2011年,而質量則可以跟1974這樣的大年媲美。”雖然炎熱的天氣讓Arbois地區的部分年輕葡萄藤受到損傷,但總體來看汝拉產區的紅葡萄酒表現十分不錯。南法產區:朗格多克.露喜龍、普羅旺斯等
相對于上述幾個產區.大宗進口的酒商也許更關心南法的葡萄收成狀況,特別是朗格多克地區的采收。
作為全法產量最大的產區,朗格多克和露喜龍產區的產量一直都十分穩定,2018年甚至比過去5年的平均水平還下降了2%。原因還是得歸咎于席卷南法的灰霉病害,還有夏季熱浪的侵擾。不過高溫天氣下,葡萄的根部能夠更深入地下吸收水分和營養,保持住了果實良好的酸度。所以這一年朗格多克和露喜龍的葡萄酒將會更加平衡。
而在傳統的桃紅葡萄酒產區普羅旺斯,全年充足的降水讓葡萄有效地補充了水分。采收季陽光充足的午后常常吹起蜜思脫風( Mistral),使得果實的健康狀況十分出色。普羅旺斯的采收相對較早,而且也很幸運地在10月份大雨來臨前完成了采收。據Agrest提供的官方數據,由于普羅旺斯產區的產量整體與羅納河谷合并,總體下降了11%。普羅旺斯新一年份的價格是否看漲仍存在疑問。
綜觀2018年全法國的采收狀況,總體產量和質量都維持在不錯的水平,但從眾多的產區采收報告來看,產區與產區之間,葡萄園與葡萄園之間會存在不小的產量和質量差異。特別是受灰霉病影響較多的區域,對于部分酒莊,特別是進行有機或是生物動力法的灑莊來說并不容易協調產量和質量的平衡。對于酒商們所關心的新一年份名莊灑價格也許還要等到4月1日開始的波爾多期酒周后才會陸續公布,敬請留意我們的后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