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n



對于德國酒農來說,2018年是歡天喜地的一年。盡管2018年降雨量較少,但葡萄產量驚人,13個產區捷報頻傳,漲幅從5%、36%到64%不等。據德國葡萄酒協會(German Wine Institute簡稱DWI)預測,201 8年德國葡萄酒總產量約為10.7f2升,比近10年的平均水平(8.8億升)高出23%,創1999年以來的新高。此外,質量也相當給力,葡萄香氣濃郁,其中高殘糖含量和新鮮果酸的平衡將使得貴腐甜酒表現十分出眾。回顧這一年的采收,有酒農表示,“2018年,主對我們太好了!”有產區的酒農甚至直接歡呼:“這是被寵壞的一年。”
炎熱干燥,采收提前
在這“被寵壞”的一年,卻并不總是那么“風調雨順”,開局的時候,上天還開了一個玩笑。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德國的氣候變化狀況顯著加強,變暖程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夏季的熱浪侵襲也成為德國葡萄酒產業的一大挑戰。201 8年,天氣過于溫暖,導致了巴登等產區花期大大提前,隨后夏季高溫天氣襲來,降雨較少,“干旱”幾乎成為絕大多數產區面臨的問題,甚至有產區出現旱災。最終采收期在8月6日就早早開始,堪稱德國歷史上葡萄采收期最早的一年。德國葡萄酒協會的恩斯特·布舍爾( Ernst Bscher)表示,2018年的采收期比30年來的平均采收期早了3周,比之前采收期最早的2011年還要提前2天。
采收期的提前,帶來了不少驚喜。德國所處的緯度較高,葡萄藤的生長期都比其南部如意大利等地區的葡萄生長期要晚一些,采收較為靠后,而葡萄上市的時間也相應延后。有葡萄酒生產商認為:2018年采收期的提前,將有利于葡萄酒提早進入市場,與其他氣候更為溫暖的葡萄酒產區競爭。其中,最先上市的葡萄灑將會是羽毛白( Federweisser),這種尚未發酵完全的白葡萄酒,相對于意大利的羽毛白葡萄酒,一般延遲四周后才上市發售,但2018年份卻明顯提前了。產量上漲,質量喜人
雖然高溫和干旱帶來了一定損失,但最終結果喜人,絕大多數產區產量漲幅明顯,也算是對2017年減產的一個撫慰。整體來看,阿爾( Ahr)、巴登Baden、黑森山道(Hessische BergstraBe)、中部萊茵(Mittelrhein)、納赫(Nahe)、萊茵高Rheingau這六大產區的漲幅尤為明顯,與去年同期或過往平均產量相比,上漲30%以上。其中,中部萊茵的產量漲幅最大,比2017年上漲了64%,躍升為460萬升。生產了全國三分之一葡萄酒的三大產區也成績傲人,巴登產量比往期平均產量高出近30%,而普法爾茲比過往平均產量高了17%、萊茵黑森比過往平均產量多了20%。
產量上漲,質量也頗讓人期待。漫長而炎熱的夏季,早早為2018年好收成埋下伏筆,充足的陽光增加了葡萄的含糖量,而異常干燥的天氣則阻擋了真菌的侵襲。“我們從來沒見過這么健康的葡萄。”萊茵黑森Braunewell酒莊的Braunewell先生說。“哪怕是年紀最大的那些酒農,也差不多忘了上一次這么大量成熟且健康的果實采收是哪一年了,”中部萊茵的酒農協會也表示。據外媒報道,目前德國葡萄酒生產商對2018年的葡萄普遍比較欣喜、樂觀。
白葡萄酒面臨挑戰,紅葡萄酒優勢明顯
驚喜之中,挑戰并存。受高溫、干旱影響,雷司令等白葡萄酒受到較大影響。果實含糖量較高,潛在酒精度較高,其中雷司令約為13%,有生產商表示:“我們今年(2018)的白葡萄灑更像是來自地中海的。”原產地經典風格的減弱,使得這些葡萄引起一定爭議。以雷司令為例,酸度較低,但果味濃郁,有觀點認為,雖然品質不錯,但不會成為偉大的年份,有業內人士預測,2018年份的雷司令將于2015年份的相似。
而紅葡萄則優勢明顯。來自歷史悠久的Weingut Aldinger酒莊的Matthias Aldinger先生認為,對于黑皮諾和萊姆貝格( Lemberger)來說,2018年是偉大的一年。其中,著名的黑皮諾產區巴登,經歷了超過7周的高溫天氣,但采收期天氣很好,幾乎沒有病害的壓力,最終葡萄質量高于往年平均水平。實際上,近年的氣候變暖,為德國黑皮諾帶來了不少便利,英國葡萄酒專家Stuart Pigott指出,20年前,最低售價100歐元的德國高端黑皮諾每十年只能生產3-4次,但現在每年都能生產了。而一旦質量也逐年增高,接下來德國黑皮諾又會展現怎樣的實力?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