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璽
摘? ?要:隨著我國各項技術的發展,灌木育苗技術也逐漸向工廠化方向發展,尤其在我國西北部干旱地區,灌木育苗技術的轉變,使干旱地區環境得到有效改善。但在育苗期間常出現苗木質量以及病蟲害問題,若無法針對該問題進行及時解決,不但會限制灌木生長,還將對干旱地區環境造成影響。針對灌木“霸王”工廠化育苗及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霸王;工廠化;育苗;病蟲害防治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3-0080-01? ? ? ?中圖分類號: Q949? ? ? ?文獻標志碼: B
與傳統育苗技術相比,工廠化育苗具有節約種子及育苗周期短的特性,并且該技術無須過多操作工序,能夠幫助苗木實現質量提升,進而促進灌木生長。隨著工廠化育苗技術的發展,如今大多灌木育苗技術已經逐漸向工廠化方向發展,但在實際應用期間仍存在部分問題。與此同時,育苗期間的病蟲害問題日漸頻發,若無法合理解決以上問題,將嚴重影響灌木的正常生長。
1? ?灌木“霸王”工廠化育苗技術
1.1? ?霸王特點及種子處理
與其他灌木相比,霸王具有較強的耐旱性,其主要為天然分布,人工種植尚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在霸王育苗期間需注意,避免將霸王苗木處于具有淤泥性以及鹽漬化較高的土壤內,否則將限制其正常生長。與此同時,霸王具有較為發達的根系,相比較其他灌木,其主根較為粗壯,在入土培育后,能深入土壤長達50~70 cm。但現有的霸王群落較為稀疏,并且數量逐年下降,目前其在海東市樂都區洪水鎮下街村南坡和高廟鎮老鴉村北坡有零星分布,具體面積為200 hm2。一般情況下,7月下旬至8月中旬為霸王種子的成熟時期,待果皮顏色逐漸轉向微黃后,可對其進行人工采種。采種環節結束后,應將種子晾曬48 h,而后對其進行剝皮處理及晾曬,最后保存至干燥陰涼處[1]。
1.2? ?工廠化育苗技術
工廠化育苗技術與傳統育苗技術存在較大不同,該技術實施的基礎主要是種苗生產車間以及先進的育苗設備,其將環境調控、施肥、灌溉等現代生物技術進行充分融合,有效實現了苗木質量和產量的提升。此技術雖能較大程度上提高育苗質量,但在實際育苗期間仍需針對育苗各環節進行細化,進而實現育苗產量的提升。在進行基質配制前期,相關人員應及時對其進行測試,保證其持水力及EC值等能夠與育苗標準相符,而后采用6∶3∶1的配方對泥炭、珍珠巖以及蛭石等材料進行攪拌,完成后對基質進行覆蓋或密封,以避免基質出現污染。在催芽環節,應采用次氯酸鈉及氯化汞對種子進行消毒,一般情況下5%次氯酸鈉的消毒時間為10 min,而0.1%氯化汞的消毒時間為5 min,二者的沖洗次數皆保持4遍即可[2]。在催芽環節結束后,即可對種子進行播種,霸王的種子大小及形狀與普通灌木種子存在較大不同,因此其種子播種需依靠人工方式進行。在播種環節結束后,相關人員需及時將蛭石覆蓋于表面。幼苗生長以及種子萌發與溫度有直接關系,因此在育苗期間應對溫度進行有效把控,保證基質溫度<15 ℃,同時白天及夜間溫度能夠維持在25~28 ℃和18~21 ℃,使育苗質量得到提升。幼苗出土后,需對其及時采用噴灑法進行營養液的供應,并充分考慮供液期間的環境及溫度變化,避免幼苗發生漚根現象。
2? ?病蟲害防治
苗期病害種類較多,如漚根、猝倒以及立枯等,其主要原因為光照強度過高或不足以及溫度的高低變化。針對此現象,可通過增加通風換氣的次數進行處理,避免肥水噴灑過量,應以少噴以及勤噴為主。若長期處于陰雨天氣,應適當為幼苗增強光照能力,進而降低其出現病蟲害的概率。在葉子展開時期,應及時對幼苗噴灑殺菌劑,采用可殺得殺菌劑,保證每10 d噴灑1次;采用撲海因以及大生M-45可每7 d噴灑1次[3]。與此同時,相關人員在噴殺菌劑期間,也可采用其他藥物交替噴灑,但必須注意噴灑時間,避免藥物影響葉片生長。
3? ?結語
霸王為灌木中較為突出的一種,隨著我國種植技術的不斷發展,育苗技術也得到改進,現如今,工廠化育苗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至實際生產過程中。其不但能夠提升育苗產量,還能提高育苗整體質量,保證霸王灌木的持續穩定發展。相關人員應加大工廠化育苗的應用,完善育苗期間的催芽、播種、溫度控制以及營養液供給等環節,注重病蟲害防治工作,從根本上杜絕霸王苗木出現病蟲害現象,為霸王的持續穩定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 1 ] 胡偉平.林業苗圃育苗新技術應用及其推廣策略[J].農業與技術,2018,38(24):209.
[ 2 ] 任國華,賈芬花,江建紅,等.雨水收集在工廠化育苗生產中的應用價值[J].長江蔬菜,2018(17):13-14.
[ 3 ] 李英,魏猷剛,唐懋華,等.南京市蔬菜工廠化育苗發展進程、存在問題及對策[J].長江蔬菜,2018(14):18-20.
(收稿日期:201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