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聃
摘? ?要:在鮮食玉米生產中,防控病蟲草害和科學采收是關鍵的技術環節,是鮮穗獲得高產、高品質的保證。在田間生產管理中實行健康栽培,加強水肥管理,可大大減少病蟲害發生的概率。同時,要在病蟲害發生之前做好預防,發生之后要及時精準防治。基于此,主要對鮮食玉米病蟲草害防控及采收關鍵技術進行介紹。
關鍵詞:鮮食玉米;病蟲害;防控;采收技術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3-0093-02? ? ? ?中圖分類號: S435.13? ? ? ?文獻標志碼: B
1? ?健康栽培管理,減少病蟲發生機會
1.1? ?品種選擇及處理是防病控蟲的前提
選用通過國家或省級審定,適應當地農業生態條件,具備高產、優質、適應性及抗病蟲性強的金糯262、萬糯2000、吉農糯7號等優良品種。做好前期病蟲防控工作,購種時盡量購買有包衣的種子,如果沒有包衣,要進行包衣處理,種衣劑要選擇符合NY/T 393—2013允許使用范圍內的藥物,拌種時可加入0.1%濃度的鋅和銅等微量元素。
1.2? ?水肥管理及中耕是健康栽培的關鍵
1.2.1? ?科學施肥
運用測土配方進行平衡施肥,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側深施肥等施肥技術,做到農肥、化肥、生物菌肥相結合,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合理搭配,基肥、種肥、追肥立體施肥,科學施肥可促進植株健壯,增強抗性。
1.2.2? ?適時中耕
玉米出苗后,進行鏟前深松或趟一犁,深松深度以25~30 cm為宜;3~4葉時進行淺中耕;6~7葉時進行深中耕,同時壟上培土,增強抗倒伏能力。
2? ?強調有效精準,綜合防控病蟲草害
加強田間病蟲發生情況的調查以及監測預報工作,未發生病蟲害地塊或未達到防治指標時不施藥。達到防治指標的田塊,要及早用藥,選用符合NY/T 393—2013允許使用藥物。根據當地病蟲草害發生的不同情況,科學選擇適宜的防治技術。
2.1? ?大斑病
在玉米心葉末期即大喇叭口期,使用下列藥劑:己唑·嘧菌酯葉面噴霧、氟環唑葉面噴霧、1 000億芽孢克枯草芽孢桿菌(bs-10菌株)可濕性粉劑30 g+噴液量0.5%~1%有機硅助劑,在玉米大斑病發生初期進行2次用藥,間隔7~10 d。
2.2? ?絲黑穗病
播種前了解上茬玉米絲黑穗病是否較重發生,如果重發生,可用戊唑醇進行拌種。
2.3? ?地下害蟲
通過耕翻、清除雜草上的蟲卵和幼蟲以及用燈光誘殺等措施防治。地下害蟲較重的地塊可用下列藥劑:辛硫磷顆粒劑隨肥埯施;短穩桿菌拌種處理。
2.4? ?玉米黏蟲
玉米黏蟲屬于突發性害蟲,當6月中下旬平均100株玉米有50頭黏蟲時,用菊酯類農藥防治,每667 m2用藥量20~30 mL,8月上旬發生的3代黏蟲要進行人工方法捕殺。
2.5? ?玉米螟蟲
2.5.1? ?防治措施
防治玉米螟要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為主。在預測預報基礎上,百桿活蟲40頭以下可以不進行防治,百桿活蟲40頭以上時要進行防治。第1種措施:釋放松毛蟲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卵。在玉米螟產卵初期開始放蜂,共放3次蜂,每667 m2放蜂總量為15 000頭。第2種措施:運用高稈噴霧機噴灑生物殺蟲劑蘇云金桿菌,從而防治玉米螟幼蟲;在玉米心葉末期,當田間玉米螟卵孵化率達到30%時,采用自走式高稈作物噴桿式噴霧機,每667 m2噴灑50 000 IU/mg玉米螟專性Bt可濕性粉劑25 g。
2.5.2? ?具體方法
百桿活蟲在40~80頭時,選擇第1種防治措施;百桿活蟲在80~120頭時,選擇第1種或第2種防治措施,高蟲量時優先采用第2種措施;百桿活蟲在120~200頭時,選擇第2種防治措施,低蟲量采取1次防治,高蟲量采取2次防治;百桿活蟲在200頭以上時,選擇第2種防治措施,進行2次防治,特高蟲量時,采用第1種措施+第2種措施,并增加噴藥量,或穗期加噴1次。
2.6? ?農田草害
以人工機械鏟趟除草為主、化學除草為輔。采用化學除草時,可在土壤墑情較好的地區,選用播前或播后苗前土壤處理。
2.6.1? ?農藝措施
采用深翻、秋翻可殺死大部分多年生雜草;中耕除草,生育期間通過鏟趟進行。
2.6.2? ?化學除草
2.6.2.1? ?播后苗前封閉除草
可選擇配方:精異丙甲草胺+嗪草酮土壤處理;噻吩磺隆+乙草胺土壤處理;唑嘧磺草胺+乙草胺土壤處理(后茬不種植甜菜、馬鈴薯)。
2.6.2.2? ?苗后莖葉處理雜草
在玉米苗后3~5葉期、雜草2~4葉期用藥。配方分別為煙嘧磺隆+辛酰溴苯腈、苯吡唑草酮+莠去津、煙嘧磺隆+75%噻吩磺隆。施藥時添加噴液量0.5%~1%有機硅助劑,可減少10%用藥量。
3? ?適時科學采收,保障鮮食玉米品質
甜玉米采收后可溶性糖含量迅速下降,籽粒皺縮,味淡渣多、風味變差,糯玉米同樣會品質下降,采收后應及時銷售食用或加工。甜玉米品種最適宜采收期是在授粉后21~23 d,糯玉米是在授粉后20~25 d。
(收稿日期:2019-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