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才軍
摘? ?要:首先分析了試驗示范基礎情況,隨后介紹了試驗示范的效果,包括秧苗狀況調查、物候期調查、分蘗狀況、產量成果、效益分析等內容,最后根據試驗結果總結出高產育苗技術對于水稻發展的好處,希望能給相關人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水稻;育苗技術;分蘗狀況;試驗示范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3-0112-01? ? ? ?中圖分類號: S511? ? ? ?文獻標志碼: B
促進農作物整體產量的有效提高一直是我國農業領域中重點研究的問題,其中水稻育苗技術能夠對水稻產量和經濟效益產生直接的影響,為此,應提高對于水稻育苗的重視,發展高產育苗技術,通過室內增溫等方法對水稻秧苗進行提前培育。
1? ?試驗示范基礎情況
項目試驗主要是在某一鄉村進行,水稻試驗品種為綏粳9號;示范則在其他4個村落中,水稻品種分別是北稻4號、東農430號、九稻41號等。育苗方式為室內加溫育苗,其是指在溫室當中利用火爐等設備進行加溫,同時結合雙膜覆蓋技術進行育苗。播種后,鋪設1層地膜,并扣上小棚增溫、保溫。具體育苗時間在每年的3月20—25日。苗床播種量為100~150 g/m2。在苗全部出齊后,將地膜去除,結合棚內溫度狀況,適當揭膜,根據水稻秧苗對于溫度的現實要求,進行通風煉苗。棚中的水分和溫度等管理內容可以參考常規育苗方式進行,在秧齡達到4~5片的狀態時,可以適當進行增肥,預防脫肥問題的出現。在水稻秧苗生長到6~6.5片的狀態、外部環境氣候條件穩定在13 ℃時,則可進行插秧。
2? ?試驗示范效果
2.1? ?秧苗狀況調查
通過新技術來培育水稻秧苗,發現試驗示范點中的水稻秧苗與一般大棚中的水稻秧苗相比,苗齡長25~30 d,葉齡也能夠多出1.5~2片,整體株高能夠增長3~3.5 cm,百株鮮重能夠增長5.5~6.5 g,植物的莖粗增長0.2~0.3 mm,千粒重平均增加1.5~2 g,帶蘗率可達到100%,幾乎都達到了1~2個分蘗。
2.2? ?物候期調查
通過調查不同示范點中水稻秧苗物候期狀況,發現高產育苗技術栽培下的水稻返青期和CK相比,要提前1~2 d;初期分蘗時間也要高出3~5 d;成熟期提前5~7 d,抽穗期提前4~6 d。
2.3? ?分蘗狀況
通過分析高產育苗技術下的水稻生長狀況和一般水稻秧苗發展狀況可知,高產育苗技術下的水稻分蘗要早一些,有效分蘗的時間也相對較長,幾乎能夠高出CK有效分蘗時間3~4 d。通過分析水稻分蘗具體數量發現,高產育苗技術下的水稻分蘗數量也比較多,同時水稻分蘗后的成穗率也相對較高,其有效分蘗數目增加,與CK相比,穴總量分蘗數量多出0.7個左右,有效分蘗數量也能夠多出1.1個。
2.4? ?產量成果
通過分析水稻產量的影響因素發現,試驗示范田中的水稻千粒重、穗粒數和平方米穗數等水平都要遠遠超出CK。同時果實還存在較高的結實率,水稻空秕率較低,與CK相比,試驗田中的穗數也要多出28穗/m2左右,穗粒數多出22粒左右,平均千粒重高出0.8 g,能夠促進水稻的有效增產。最后測試結果發現,不同試點中的水稻產量都高出CK產量,和CK產量相比,能夠增長9.8%~15.3%。
2.5? ?效益分析
利用高產技術培育的水稻秧苗與常規培養方法下的水稻秧苗相比,能夠節省1.5~20 kg的稻種,換算成人民幣大概為6~8元,稻谷增長64.3 kg/667 m2,若根據稻谷1.8元/kg進行計算,則增收115.7元/667 m2,支出費用提高25~35元,那么每667 m2水稻純收入大概為88.7元。4 km2的水稻一共增產38.6萬kg,整體經濟收入增加53.2萬元。
3? ?高產育苗技術的優勢分析
利用高產育苗技術能夠培育大苗、提前育苗,促進水稻秧苗培育時間的延長,從而培養出較為強壯的秧苗。通過對比水稻秧苗的秧齡發現,秧齡增加25~30 d,帶蘗率達到100%,千粒重增加15~20 g。由于高新育苗能夠提前進行,因此增加了水稻秧苗的吸收營養時間,植物內的營養物質不斷積累,提高了水稻有效分蘗率,同時讓水稻粒重更高、粒更多、穗更大,為水稻種植的高產打下堅實的基礎。高產育苗技術能夠促進水稻的增產增收,促進農民種植經濟效益的不斷提高。
4? ?小結
綜上所述,農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為了保證國家經濟穩定運行,應對農業系統進行研究,從而促進農業經濟效益的全面提升。育苗工作是農業生產的基礎,能夠對農作物產量造成直接影響,為此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水稻秧苗的培育效率。
(收稿日期:2019-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