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焱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與多媒體對各類事件的播報,網絡語言依托于我國移動互聯設備的迅速發展,在人們的生活中逐漸占領重要地位,但其消極影響也伴隨左右,并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漢語言文學的發展。為了維護漢語言文學的持續健康發展,我們要正確分析網絡語言,并在使用過程中注重選擇健康的網絡語言。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網絡語言;影響
引言:
漢語言文學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對弘揚、傳承中華文明有著積極影響。但在快速發展的當下,新媒體技術沖擊著各行各業,應運而生的網絡語言也對漢語言文學的發展產生了影響。
一、網絡語言的內涵與特征
網絡語言在廣義上包含所有網絡上使用的語言,包括一些計算機領域的專業術語。而從狹義上講,網絡語言是一種人們為了在網絡上充分展示內心情感、便于交流而產生的新興語言。網絡語言產生于網絡,也應用于網絡,并受到網絡社交的紅利而備受關注。
〔一〕時效性
網絡語言產生的特殊性,注定了其特征的時效性。網絡語言具有鮮明的時效性,只在一段時間內被人們使用。從“也是醉了”、“人艱不拆”到“洪荒之力”,從“真香”、“大豬蹄子”到“雨女無瓜”,一個接著一個的網絡語言在短時間內被病毒式地濫用,隨即又在網絡的狂歡中被拋棄,其更新換代之快令人咋舌。
〔二〕創造性
網絡語言也具有強烈的創造性。漢英結合、比喻諧音、化繁至簡、外文音譯等手法,于網絡語言的創作中屢見不鮮。怎樣會使其更具趣味性,如何更能挑起網友的神經,網絡語言創作者們深諳其道。網絡語言的流行,一方面得益于創造者們對時事熱點的精準把握,一方面也是創造者們創新思維的體現。面對各種各樣的社會事件,人們運用這些網絡語言有時自嘲,有時反諷,于感嘆中期許博君一笑。
二、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正面影響
〔一〕為漢語言文學增添語言豐富性
許多網絡語言都來源于廣受關注的社會熱點,如“996”來源于互聯網公司的加班文化,而“冰桶挑戰”則是為了呼吁人們關注漸凍癥患者而引發的國際性浪潮。這些網絡語言大都具有一定的社會深意,甚至有時還具有教育意義。根據資料顯示,現代漢語詞典每年都會對詞匯進行整理匯編,并依據使用情況進行酌情收錄,例如眾所周知的“黑客”一詞,現已被漢語言文學引入。所以,網絡語言的發展,也是對漢語言文學的一種備用補充。
〔二〕為漢語言文學拉近大眾距離
2008年十分流行的網絡語言“囧”為漢語言生僻字,本意為“光明”,由于網友認為“囧”狀似一張尷尬、悲傷的臉而走紅,并在2014年因電影《泰囧》而二度大熱。“囧”被廣泛運用后,人們探究其深意,才知其本意,使這個無人問津許久的漢字煥發生機,激發了人們學習漢語言的興趣。
三、網絡語言對漢語言發展的負面影響
泛濫無序的網絡語言會阻礙漢語言文學的健康發展。網絡語言有時為了趣味簡潔,使用錯字、別字,這一方面給中國學生學習漢語言帶來困擾,也給外國友人形成疑問,增加心理壓力,不利于人們學習漢語言。
年輕一代對網絡語言的熱衷,使他們交流寫作逐漸缺乏內涵,并且由于人們長期網絡社交,提筆忘字、提筆錯字現象屢見不鮮,不利于整體素質的提高。并且由于缺乏理性的分辨及合理的引導,部分學生無法辨別網絡語言和漢語言文學的區別,將網絡語言應用于日常交流、平時寫作,乃至考試作文中,導致其漢語言水平下降,破壞寫作文章的整體協調性。并且對于一些不良網絡語言,對其習慣使用,不僅不利于學生文明交流,還會助長出口成臟的習氣,給學風帶來不良影響。
四、如何正確使用網絡語言
網絡語言的發展有其時代的必然性,我們要理性地看待網絡語言,沒有必要一味排斥,也沒有必要一味迎合。 語言的發展總不是一成不變的,現在漢語的很多詞語本身便是取自外語單詞。社會在不斷發展,科技創新帶來新的詞語加入漢語言文學,這是無可厚非的。但面對一些不符合現代漢語規范的不良網絡語言,我們要心懷警惕,不讓其有機可乘。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要對網絡語言進行正確的引導,讓網絡語言走上正確的道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要規范網絡語言在生活中的使用,抵制不良網絡語言的入侵,讓網絡語言為中國文明做有益的注腳。
參考文獻:
[1]劉秉坤.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分析[J].現代鹽化工析,2019(4):2.
[2]呂言舉.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研究[J]. 教育天地,2017 (9):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