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可心
摘要:電子商務法律是針對于目前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繼而出現的電子網絡為基礎進行的全球性商務貿易,而相應提供這種貿易的各平臺的發展,也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而在快速構建中,與之相應的應該是法律也隨之快速建設,以應對該種情況,但實際上目前的法律監管力度極度缺乏,許多安全隱患在其中比比皆是,尤其是在進行第三方支付以及電子簽名問題時,涉及相關法律問題,因此研究法律如何在此基礎上進行完善是有必要的,也就是要針對于國際電子商務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研究。
關鍵詞:電子商務;信息技術;法律完善
引言:
作為伴隨互聯網發展而出現的電子商務平臺,在目前已經成為了青年人主要的購物渠道,而在未來這種快速購物模式還會繼續發展并擴大,出現更多的交易手段和交易物品,這里就意味著法律要跟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進行更新,然而就實際而言,不能要求法律去約束互聯網和購物體系的發展,然而法律本身的局限性導致其更新速度較慢,那么如何對法律方面進行完善,以保證法律的快速適應當前環境,來促進國際電子商務發展。
一、國際電子商務相關概念及法律特點
就電子商務本身來說,是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網絡交易,在買賣雙方只通過信息交流的方式完成目前的銷售和購買,這是一種新型而目前已經較為常見的商業運營模式,然而就實際情況來說,國際電子商務發展,也就是在電子商務運營的過程中,跨國界進行,22005年我國首先對電子商務進行了詳細的政策和法律規定,這也是我國電子商務安全認證的重要法律基礎,然而就國際電子商務來說,除了電子商務本身的商務流程電子信息化、消息的實時性之外,還有著開放性和無地域性的特點,流程電子化是目前較為常見的,也就是說不管是資金的交易還是電子合同和保險,也都是通過數字化平臺進行的。而在信息方面,無論是用書信息還是其他方面的交易信息,都是雙方共享,且具有實效性的,而國際電子商務還有無地域和開放性,可以從網絡上無視地域國界尋找所需要的物品,這滿足了消費者和銷售者雙方的共同需求[1]。
二、國際電子商務立法的現狀探究
(一)國際電子商務發展情況
就國際電子商務發展來說,在2016年,隨著全球互聯網用戶接近總人數的一半,我國也出現了8億左右的網民,進而可見未來必然是全民互聯網時代,因此支付方式和消費方式都已經轉為網絡進行,而較為著名的電子商務平臺,在我國主要是淘寶、支付寶等等,在美國則有亞馬遜、易趣,而目前也有消費者通過海淘進行購物,與外國商戶與互聯網進行溝通訂貨。
(二)國際電子商務各國針對性立法
就國際社會來說,聯合國貿易法的設定,在較早的情況下就已經規定了電子商務的基本法律問題,這也是目前各電子商務法律問題的范本,而之后的諸多拓展立法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而此外美國也是較早建立電子商務法的國家,并且頒布了電子簽名法,相應的歐盟和新加坡的電子商務法也值得學習借鑒,前者是對歐盟成員進行的法律約束力,而后者尤其是針對于電子簽名的認證,設定了效力機制2]。
(三)我國國際電子商務立法
我國的獨立電子商務法典并沒有頒布,僅僅在合同法中對電子商務貿易進行了承認,而相應的在2004年,也對電子簽名法進行了通過,這也就意味著,在面臨與國際電子商務接軌時,也要對于相關法律問題進行明確以促進其貿易發展,尤其是要參考國際慣例與國際進行接軌,而相應的電子簽名法在相關問題上仍然有所欠缺,應該出臺相應的解釋和配套法規,以幫助該法律更好的實行并健全我國電子商務貿易。
三、國際電子商務所需要進行建設的相關法律
(一)第三方支付的法律問題
第三方支付是通過像支付寶這樣,有一定的實力和信用度,并且是第三方機構所提供的,其作用是對消費者和賣家提供的一個購物支付平臺,而由于虛擬網絡的緣故,通過第三方支付的安全服務,以規避隱私,而無信用保障的情況下幫助買賣雙方進行匿名隱蔽性交易,然后需要注意的是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安全性,以防止信息被竊取,而被不法分子利用或轉移銀行存款資金,而美國已經將第三方支付界定為中介機構,這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借鑒和參考,也應該立法明確第三方致富在我國的意義,使得在國際貿易進行時,能夠順利接軌,此外也要注重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保護,以防止由于過量的資金調動而導致管理性出現問題。我國對第三方支付早已明確了資金的所有權屬于客戶這一法律監管要求,然而就上述所說,仍然需要進一步的進行完善,比如所提及的第三方支付的機構定位和界定[3]。
(二)電子簽名的法律問題
電子簽名類似于合同確認,而是通過數字化和電子化進行的合同代替方式,因此該種方式也可以被稱為印章,一般認為,電子簽名主要是圖像、口令和生物技術三種表現形式,主要是通過這三種技術,對于簽名人進行辨別,而相應的,其風險性較高,并不一定能反映簽字人的認可,我國已經出臺電子簽名法,也就認可在簽名后承認內容并可以作為法律依據,而同樣呢,其認證服務也是由第三方平臺進行的,然而第三方認證平臺的可信程度無法進行確定,這一點我國在電子簽名法中早有規定,并且要確認第三方認證平臺的條件具備。
(三)刷臉支付的爭議問題
刷臉支付也是目前新興的支付方式,同樣也是進一步方便人們購物而出現的,然而就目前實際情況來說,部分APP惡意收集人們臉部信息,因此對該方面的安全性產生了質疑,這就意味著國家也要對該方面進行認識并出臺相關法律,不但要保護居民的肖像權,還要對刷攬支付的方式進行一定的認可和界定,而實際情況也要隨著其未來的發展進行[4]。
四、結束語
我國雖然沒有建立相應的國際電子商務法,然而在其他法律或相關法律中也有所規定,但針對于目前電子貿易,逐漸國際化的進行,沒有合理的法律體系,將會影響到電子商務的發展和運營,因此就對比歐美各國的電子商務法律制定,我國也應該進行借鑒,并建立行之有效而完善的國際電子商務法律,從最大程度上幫助電子商務在國際方面的發展,而就實際來看,這也是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因此及早著手進行建立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爽,孫鵬.《電子商務法》對跨境電商的影響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12):49-50.
[2]張強.中國電子商務稅收立法問題及其應對[J].銅陵學院學報,2019,18(01):74-79.
[3]王美麗.電子商務相關法律問題研究[J].電子商務,2019(01):42-43.
[4]魏瑞曉.淺析電子商務的發展和民商法的創新[J].法制博覽,2018(29):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