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榮 呂昕昱 劉靜慈
摘要:一個個家庭組成一個國家,而一個婚姻意味著一個新的家庭的開始婚姻家庭的美滿與否直接或間接影響著一個國家,因此國家需要用利用法律的手段來保護婚姻。事實婚姻是與法律婚姻相對而言的一個概念,由于一方面長期歷史的封建思想,另一方面我國婚姻家庭法起步較晚不夠完善,使得事實婚姻廣泛存在,可以說事實婚姻有其存在的必然性。然而法律是否應當承認事實婚姻的效力,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本文簡要介紹了事實婚姻的概念,現狀形成原因及我國立法對事實婚姻的演變,并從公私法融合,我國傳統習俗以及國際大趨勢這三個角度承認事實婚姻效力的必要性。
關鍵詞:事實婚姻;立法演變;效力
事實婚姻的概念及成因
事實婚姻的概念
婚姻是人生的中轉站,意味著一個新家庭的開始,一個新的親屬關系的起點。婚姻是男女雙方共同生活的一種契約,而這種契約是否有效關系到婚姻的當事人雙方是否取得法律上的配偶關系,雙方財產如何分配,其子女是否為婚生,以及對第三人的效力。這就需要法律對其進行保護,法律婚姻必須同時具有兩個要件,即形式要件和實質要件。
事實婚姻的特征
第一,實質符合性。即事實婚姻男女雙方均應當符合結婚的實質要件,此為事實婚姻的首要特征。包括中國婚姻法中規定的達到法定婚齡,雙方完全自愿,不具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疾病,符合一夫一妻制等。
第二,主觀目的性。即事實婚姻男女雙方具有婚姻的目的和共同生活的形式,此為事實婚姻的本質特征和內在特征。這種目的性通過雙方以夫妻名義公開共同生活來體現。
第三,關系公示性。事實婚姻男女雙方具有公開的夫妻名分,并為周圍的群眾所公認,這是事實婚姻的外部特征。
第四,形式欠缺性。事實婚姻男女雙方未履行結婚登記手續,不具有法定的結婚形式要件,此為事實婚姻的形式特征。
(三)事實婚姻的現狀及形成原因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結婚的傳統便是按禮俗舉辦結婚儀式,地位越崇高儀式越隆重,但六禮是必不可少的,例如私奔,雖然說古代歷史上有關于私奔的愛情故事,但是私奔卻不被當時社會認可。古代社會對私奔的男女做出殘酷刑懲,而且家人甚至整個家族也會因此被鄰里指摘。因此婚姻的程序是非常重要的。這樣的文化傳統一直被延續到現在,形式可能借鑒了西方,但婚禮儀式仍被人們廣泛重視。
(一)承認主義階段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有很多未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身份同居的事實婚姻存在。而從 1953 年 3 月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的《有關婚姻問題解答》等一系列文件來看,在這一時期我國的相關立法與司法實踐承認事實婚姻的效力。
(二)限制承認主義階段
1989年11月21日至1994年2月1日,這一階段對事實婚姻采取的是相對承認主義。 1989年1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于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理結婚登記而已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不但要求事實婚姻要符合事實婚姻的實質要件,而且還對成立的時間有 了具體的限制,這表明我國此時結束了無條件承認事實婚姻效力的階段而對事實婚姻的立 法趨于嚴格的態度。此階段將不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事實婚姻界定為“非法同居”的關系。
不承認主義階段
1994年民政部頒布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第 24條規定: “未到結婚年齡的公民以夫妻名義同居的,或符合結婚條件的當事人未經登記以夫妻名義同居的,其婚姻關系無效,不受法律保護。”根據該規定,以及其他相關規定,這一時期對于欠缺形式要件的婚姻行為,不承認其效力。
現階段《婚姻法》的有關規定
2001年修正后的《婚姻法》第8條規定:“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 婚姻的效力就取決于當事人是否采取積極的態度補辦登記, 2001年的司法解釋規定, 補辦登記的, 婚姻關系的效力從雙方均符合婚姻法所規定的結婚的實質要件時起算。
對事實婚姻效力的思考
(一)從公私法融合的角度
我國刑法第258條規定了重婚罪,即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重婚罪的具體形態主要有(1)前一個是法律婚,后一個也是法律婚(2)前一個是法律婚,后一個是事實婚(3)前一個是事實婚,后一個是法律婚(4)前后都是事實婚。由此可以看出有事實婚姻出現的,《刑法》都認定為其為有效婚姻。而在《婚姻法》中,規定事實婚姻須經登記轉化為法律婚才有效。《刑法》并不會因為未辦理登記而不以重婚罪論處。也就是說在《婚姻法》中國家為了限制公民私權利的行使,將事實婚姻認定為無效,而在《刑法》中國家為了行使公權力,而將婚姻法認定為有效。這樣的規定使得公法和私法出現了矛盾,更難談融合。
《婚姻法》是規制婚姻家庭關系的基本法和主要法,《刑法》關于重婚罪的規定是規制婚姻家庭關系的附屬法和次要法,若要使二者統一,要么在刑法中廢除事實重婚狀態下重婚罪的認定,要么在婚姻法中賦予事實婚姻法律效力。但在重婚罪中前后都是法律婚犯重婚罪的情況很少,大多數都是事實重婚,如果刑法廢除事實重婚狀態下重婚罪的認定,那么重婚罪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既不利于保護當事人權利,也破壞了一夫一妻制,那么在婚姻法中承認事實婚姻的法律效力,使得公私法一致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從我國現狀及傳統習俗的角度
婚姻法作為人身法更多的受民族風俗、文化傳統等內在因素影響,婚姻立法應尊重民族傳統習俗。在我國歷史長河及習俗傳承中,儀式婚已成為中國民間的婚俗,特別是在民風淳樸的廣大農村地區,不登記而直接以“酒宴結婚”更是一種普遍的現象。
(三) 從國際大趨勢的角度
在前文“不同國家法律對事實婚姻效力的認定”中已經對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國家的事實婚姻制度進行舉例,由此不難看出事實婚姻合法化已是大勢所趨。如今,法律對事實婚姻已經由消極的限制變更為積極地引導,這樣更有效的解決事實婚姻的問題。在全球化的國際社會中,法律作為一國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學習和借鑒勢在必行。我們應該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借鑒國外對事實婚姻的合法化處理,與國際社會法律接軌,也更好的保護當事人權利。
參考文獻:
許亞琴.淺論事實婚姻【J】.經濟研究導刊,2009,(16):255-256.
馮宏舟.論事實婚姻的法律效力【J】.法制與社會,2013,(06):282-283.
黃卉.事實婚姻的效力之我見【J】.法制與社會,2015,(02):236-237.
緱敏.我國事實婚姻的思考【J】.法制博覽,2013,(0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