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鳳
摘要:證據制度是訴訟制度乃至司法制度的核心與基礎,是指國家司法制度的組成部分。證據制度隨著社會經濟基礎的變化而變化,并與人類主觀認識客觀世界的能力密切相關。刑事證據制度是我國刑事訴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刑事訴訟公平公正的重要保證,完善刑事證據制度是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必然要求。
通過對我國刑事證據制度歷史與未來發展的探究,可以明確我國刑事證據制度的歷史發展規律。為新時期全面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完善司法權力運行機制提供參考方向。本文以時間順序對從我國奴隸制時期到當代的刑事證據制度及其特點和形成原因進行了系統闡述,并對我國刑事證據制度的新發展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刑事、證據、制度、歷史、發展
正文:
一、中國奴隸制時期證據制度。
中國奴隸制時期所實行的證據制度與同時期其他亞歐國家相比有很大不同,根據歷史記載,在我國局部少數民族聚居區曾采用過神示證據制度的某些做法。但總體來看,神示證據這種證據制度在我國適用較少,消失較早。
我國古代奴隸制社會適用“察言觀色”的證據制度。在我國奴隸制時期“法官”判斷證據和認定案情,重要根據審判實踐中所形成的經驗。這種裁判證據的方式是我國奴隸社會時期司法經驗總結的成果。其中有很強的主觀唯心主義色彩,但也不乏存在合理的因素。表明我國奴隸制社會時期在刑事訴訟中,特別注重對被告人心理狀態的分析。
二、中國封建社會證據制度。
我國封建社會有其獨特的法律體系,與同時期其它亞歐國家的法律制度大相徑庭。因而,刑事證據制度也同樣大不相同。中國的歷史傳統、民族習俗和文化背景與西方國家有諸多差別,因而中國封建社會基本上沒有受到法定證據制度的影響,而是實行了一套自成體系的證據制度。
封建社會的證據制度是當時物質生活條件的產物,有罪推定、刑訊逼供等也是由歷史條件所決定的。其一、刑事訴訟自身的規律。訴訟是一種用證據再現不可能重現的過去某種事實的人類活動,本來就有巨大難度。其二、生產力水平。其三、法律的道德化和無訟是求的民族訴訟心理。
三、中國近代證據制度。
清朝末年刑事訴訟改制開創了中國近代刑事證據制度的先河。《大清刑事訴訟律草案》的專門立法,是直接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影響的產物,并引進了一定的資產階級民主法制思想。在這一階段,沒有形成或者說出現新的刑事制度。及至北洋軍閥政府時期,形成了以“自由心證”為主的刑事證據制度。主要的表現形式即為國民黨政府的《刑事訴訟法》第269條規定:“證據之證明力由法官自由判斷之。”這就是說,證據之真假效力如何,完全由法官按照個人心理進行判斷。
四、中國當代證據制度。
中國當代證據制度是人民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證據法律規范雖然不完整、不規范,但是它所確立的證據制度的的基本原則,為我國證據制度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創建工農民主政權,開辟革命根據地之時,就在訴訟活動中提出實事求是, 一切從實際出發的訴訟活動指導方針。實事求是的證據制度是在同錯誤路線斗爭中逐步發展起來的。
在解放戰爭中,根據地和解放區不斷擴大,各地人民政府陸續頒布了一系列法令,進一步確立了“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原則,也就使事實求是的證據制度,得到了進一步落實。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新的歷史時期。證據制度也經歷了要一個艱難曲折的發展過程。
從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造成了無數冤假錯案,使億萬人民深受其害。
1979年7月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下簡稱《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等七部重要的法律, 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重新起步。
1996年3月又對《刑事訴訟法》作了重要的增補修改。在《刑事訴訟法》中專門規定了“證據”一章, 把實事求是的證據制度條理化、定型化,它標志著新中國的證據制度逐步成型和趨于完善。
五、我國刑事證據制度的新發展。
2008年中共中央頒布了《關于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若干問題的意見》,關于刑事訴訟證據制度改革問題,該文件明確指出,完善刑事訴訟證據制度,明確證據審查和采信規則以及不同訴訟程序的證明標準等。
2014年隨著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依法治國的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下發,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建設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各項法律制度趨于完備。在新的歷史契機下,刑事證據制度的發展與改革必然是我國司法體制改革的關鍵一環。縱觀我國社會主義法治進程,新形勢下我國對刑事證據制度的改革和發展會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第一,更加注重程序公正。長期以來,我國刑事訴訟存在“重結果,輕過程”;“重實體,輕程序”的思想觀念。更加注重程序公正將對轉變我國公安司法人員的訴訟觀念產生深遠影響。
第二,完善證據規則體系。我國目前證據規則體系還有待形成,缺少一部專門對刑事證據制度加以規范和統一的法律。而現行的《刑事訴訟法》在證據規則方面較為欠缺。
第三,建立統一的證據法典。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依法治國的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專門提出要“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在當前影響司法的諸多因素并存的情形下,作為一個成文法國家,制定統一的證據法典是完備和建立我國證據規則最有效的手段。也符合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有法可依的前提。
參考文獻
1、《刑事證據學》劉萬齊,2012年10月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10月。
2、《清末民國時期證據制度的證明標準》梁曉楠,《法制與社會》。
3、《中國近代證據制度研究》蔣鐵初,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