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市教育局
無錫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圍繞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目標,聚焦公平普惠這一群眾最廣泛、最直接的教育關切,固本強基,提優補弱,精準發力,持續擴大資源供給、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質量水平。
堅持優先發展,優質教育資源普及規模不斷擴大
對標無錫當好全省高質量發展領跑者的目標定位,無錫市委市政府始終將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明確要求教育“先起跑”“跑在前”。堅持公共資源配置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每年將幼兒園、義務教育學校新建改擴建工程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面實施中小學幼兒園建設聯審聯批制度,確保教育資源供給與人口增長和新型城鎮化推進規模相適應。全市優質教育資源規模進一步擴大,72.98%的幼兒園建成省優質幼兒園,96.54%的義務教育學校達省定標準化辦學標準,建成省四星級高中38所、省現代化示范性(優質特色)中等職業學校12所、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2所,成功引進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啟動建設東南大學無錫國際校區、南京理工大學江陰校區、江南大學宜興研究生院,在省內率先實現標準化社區教育中心全覆蓋。2019年,無錫全市共安排資金187.3億元,集中推進136個學校新開工和續建重點項目,項目數量、投資總額均創歷史紀錄。全市學前3年教育毛入園率長期穩定在99.5%以上,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終身學習網絡覆蓋率均達100%,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65.4%,城市、農村居民社區教育活動參與率分別達70.68%、63.45%,優質教育資源普及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優化資源配置,教育均衡發展格局日趨鞏固
多措并舉縮小校際辦學水平差異,嚴格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每年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專任教師和骨干教師參與校際輪崗交流的比例達15%以上,市區熱門普通高中70%以上招生指標分配到區域內初中學校,以“辦好老百姓家門的好學校”為目標遴選培育兩批57所無錫市“新優質學校”,引導支持開展集團化辦學、組建學校共同體,梁溪區43所公辦中小學實現集團化辦學全覆蓋。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出臺《市政府關于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促進優質均衡發展的實施意見》,加快實施鄉村支持計劃,實行鄉村教師職稱單獨評審制度,建設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45個,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改薄工程,累計投入改薄資金49.8億元,全市各市(縣)、區全部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國家認定,4個區建成“江蘇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示范區”。保障非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公共資源供給,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占財政性經費比例提高至7.28%,90%的幼兒就讀于公辦幼兒園或普惠性民辦幼兒園,高中階段財政性教育經費占高中階段教育經費比例達92.99%。
守牢民生底線,各類群體平等接受教育
堅持“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原則,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義務教育入學工作作出了全面規定。近年來,又根據居住證制度的建立和生育政策的變化對入學程序進一步優化。目前,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占比達43%,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多年來始終保持在90%以上。以落實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為契機,進一步健全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為主體、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干、以送教上門和遠程教育為補充的特殊教育體系,建成融合教育資源中心59個,實現了全市殘疾兒童少年接受15年免費教育政策全面覆蓋。2018年,出臺《無錫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辦法》《關于完善學生資助體系加強資助經費管理的意見》,統一各學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條件,進一步提高資助標準,擴大資助內容,初步構建形成精準資助機制。“十三五”以來,全市已累計落實資助資金3億余元,惠及學生30余萬人次,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00%按照省定標準接受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