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剛剛結束G20接待工作的日本政府突然宣布,將限制對韓國的三種半導體材料出口。日經中文網分析稱,此次制裁中涉及的半導體材料都是制作電視、智能手機部件的材料。日本供應商在上述這些材料的市場中都占有絕對支配性的份額,一旦制裁生效,韓國買家將很難在市場上找到替代的供應渠道,而這必然會對韓國三星和LG這樣的公司帶來潛在沖擊。韓國的回應也相當強硬:召見日本大使抗議,并表示將采取訴諸世貿組織等反制措施。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日本的制裁措施固然罕見,但并非意在讓韓國“傷筋動骨”。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胡令遠認為,可以從日韓兩國關于歷史問題的積怨,以及兩國各自國內政治的角度來理解這一輪日韓外交風波。
對于日韓民眾來說,日本此次罕見制裁并非完全是意料之外。兩國因為歷史問題積怨已久,齟齬甚深。日本共同社分析稱,導致兩國關系惡化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韓國最高法院對戰時勞工的立場。去年10月,韓國大法院對歷時13年的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強征勞工案作出終審判決,裁定新日制鐵向4名韓國原告每人支付賠償金1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8萬元)。日方堅持認為,韓方放棄了1965年《韓日基本條約》中提出賠償要求的權利,而日本為韓國提供了巨額“經濟合作”資金,其中包括價值3億美元的贈款和10年期2億美元的貸款——總額是韓國當時年度國家預算的1.5倍。日本官方認為戰后已經為韓國提供了經濟補償,因此不希望對韓國勞工再進行賠償。
調查還顯示,日韓關系迅速惡化的另一個原因是去年12月韓國海軍驅逐艦向日本海上自衛隊巡邏機照射火控雷達事件。根據該調查,日韓雙方有超過60%的受訪者都表示相信本國政府提供的事件版本。日方稱此次事件是“極其危險的行為”,并向韓方提出嚴正抗議。韓方則解釋稱這是正常作戰訓練行動,并非針對日本。
“歷史問題久拖不決,日本確實覺得心里有一口‘惡氣’。日方覺得,樸槿惠已經和日本簽訂了一個關于‘慰安婦’問題的協議,但現在韓國也不承認了?!薄霸谌辗娇磥?,既然兩國政府間已有協議,不能說老百姓一有情緒,政府就推翻協議。這讓安倍感覺非常沒有面子?!焙钸h說。
對于兩國硬碰硬,不少聲音表示擔憂?!度毡窘洕侣劇氛J為,日本對韓制裁措施實施,日本企業對韓銷售必受影響,反過來,日本企業從韓國進口的內存、閃存也將受到影響,使日韓企業共同受災。法新社援引韓國國家外交學院前院長尹德敏的話說,兩國經濟都將受損,這場爭吵最終將沒有勝者。韓國貿易協會首席研究員文炳基認為,通過經濟手段解決韓日歷史問題不可取。他對《韓國經濟》說,比起相互經濟報復或者在世界貿易組織相互起訴,更好的辦法是通過政治和外交途徑解決強征勞工賠償問題。
(據澎湃新聞 7.3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