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連日走高,心臟“中暑”的患者也日益增多。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氣溫升高,人體皮下血管擴張,皮膚血流量比平時增加3至5倍,導致回流到心臟的血液量減少,直接影響心肌供血。此外,夏天人體出汗多也是導致血管堵塞,甚至引起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因為人體水分通過汗液大量蒸發,水分減少,結果導致血液粘稠度升高,達到一定程度時人就發病了。
一瓶冷飲下肚老伯被送進醫院
50多歲的黃老伯身患冠心病,到公園游玩頗感炎熱難耐,于是一口氣喝掉一瓶冰鎮礦泉水,不到兩個小時就感覺心慌、胸悶,走路發軟。被家人緊急送到醫院,后經醫生診斷是冰水喝得太多從而引起冠心病復發。
? 醫生提醒老年人,晨練后不要大量喝冰水、吃雪糕。夏季人體新陳代謝快,血管處在擴張狀態,人體突然攝入大量冷飲,血管會迅速收縮,心臟、大腦等臟器的耗氧量加劇,會引起血壓波動,繼而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中老年人由于自身的血管調節功能較弱,更容易誘發心梗。
此外,若氣溫偏高,不主張冠心病患者進行運動鍛煉。夏季鍛煉宜從簡從輕,晚飯后涼爽時進行適當強度的活動為宜。減少心臟負荷,降低心肌耗氧量。陰雨天氣、天氣悶熱或者高溫天氣,應減少戶外活動。生物鐘節律研究表明:一天之中,上午6至11時是急性心梗、腦卒中、猝死的高峰時間,被稱為“魔鬼時間”。病情較重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晨起宜提前服藥,上午不宜安排過量活動。外出鍛煉時也應備好相關急救藥品。
夏季冠心病患者慎用空調
夏日,空調的確為很多人提供了涼爽環境,但不少人也因為使用空調而患上“空調病”。對于冠心病患者來說,使用空調更應慎之又慎。空調可能會給冠心病患者帶來較大傷害,嚴重者甚至會誘發心肌梗死。空調環境下的空氣經過反復過濾后,負氧離子數量會減少,這種情況下會影響人體的正常心理活動,引起煩躁、情緒不穩。與此同時,低溫環境下還會刺激機體,引發皮膚汗腺和皮脂腺收縮,導致血液粘稠度大大增加,從而加重患者的心臟負擔,最終引發冠心病的發作。
與誘發疾病發作類似,空調還會加重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缺氧程度。冠心病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在使用空調之時,更容易出現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的癥狀,一些人會出現胸悶、頭暈、心絞痛等情況。特別是一些中老年人從外面炎熱的環境下,猛地進入涼爽的空調房,更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如果確實酷暑難耐,使用空調時應做好相應的準備措施,減少疾病對身體的傷害程度。第一,應注意調節好室內空調溫度,一般情況下,室內溫度以25至27攝氏度為宜,不要過高,也不要過低。第二,應保持室內空氣新鮮,設有空調的房間要時常開窗換氣,一天保持房間開窗通風至少要2次。第三,晚上睡覺也不能通宵開著空調,以免發生意外。第四,長期處在空調環境的人,容易缺少水分,日常要注意多補充水分,多喝一些清淡的茶,盡量不要喝冰水。
夏季防暑降溫很重要
防暑降溫是冠心病患者在夏季需要做的第一門功課。在室外活動或工作時應戴遮陽帽并備足水。每天l0:30至15:00氣溫升高時,不宜外出勞作或遠行。防止因血管擴張、血容量不足而使冠狀動脈供血減少,心肌缺血而誘發心絞痛。當天氣悶熱氣溫超過35℃以上時,應謹慎使用空調,但切記不可貪涼。
在飲食上應保持清淡以及少食多餐。此外,穩定情緒也十分重要。
(摘自《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