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龍銀姣
摘要:在我國,隨著電力負荷的日益快速增長和遠距離大容量輸電需求的增加,特高壓輸電線路和變電站數目日益增多。傳統輸配電電塔雖然結構合理,但造型略顯單一,缺乏藝術性,從城市美學觀點出發,高壓輸電塔在滿足輸電功能的同時,應更新設計觀念,引進和創新現代景觀設計理論,增加與自然及城市的協調,提高電塔造型藝術的感染力,使其成為城市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本文結合我國高壓輸電塔景觀發展現狀及景觀設計的全球化格局,從美化城市形象,延續城市文脈,體現人文關懷等角度出發,探索高壓輸電塔塔景觀化設計策略。
關鍵詞:高壓輸電塔;景觀化;設計探究
1 引言
在我國,隨著電力負荷的日益快速增長和遠距離大容量輸電需求的增加,城市電力設施的數目日益增多,高壓輸電塔與人的活動區域越來越近,人們對周圍的電力設施有著強烈的不滿,傳統輸配電電塔雖然結構合理,但造型略顯單一,缺乏藝術性,如果城市輸電塔能像法國巴黎市中心的艾菲爾鐵塔,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那樣成為城市工業景觀的代表,是當前國內外學術界致力研究的重大課題。本文從城市美學、人文關懷等觀點出發,高壓輸電塔在滿足輸電功能的同時,應更新設計觀念,引進和創新現代景觀設計理論,增加與自然及城市的協調,提高電塔造型藝術的感染力,使其成為城市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2 國內外現狀
2.1 國內現狀
國內對電力設施設計研究大多數是從滿足于輸電線路塔型的機械特性、電氣特性、安全性、穩定性、耐久性及抗雷性的需求,湖北美術學院的尹傳垠等人引入色彩地理學和色彩心理學理論,通過“顯”與“隱”兩種途徑,分別從地形、氣候、文化三個方面提出適應性景觀策略。國內對研究高壓輸電塔景觀化設計還未提起足夠的重視,存在著電力工程設計師與建筑師、景觀設計師的脫節,高壓輸電塔作為城市景觀的構成元素,大量的設計千篇一律、單調冷漠,缺少對城市形象整體考慮以及對受眾的人文關懷,這種狀況已經不適應當今時代的發展要求。
2.2 國外現狀
西方國家在對后工業景觀實踐的認識基礎上,把景觀作為電力設施設計中的重要考慮因素,已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重視。國外工業景觀的設計引入了新的建筑設計、景觀設計理論,當代信息產業的興起產生了新型的工業類型從而發展了新的設計手法,地域文脈與企業文化等文化因素的介入,設計思想與手法的多元化等等都對新建輸電電塔景觀化設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外,眾多有影響力的建筑師、景觀設計師也都大量地從事工業建筑及工業景觀的設計實踐,涌現出了一批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優秀作品,例如丹麥新型鷹式鐵塔設計、冰島巨大人形塔、南非開普敦“隱身塔”、澳大利亞雨林塔、瑞士“網球拍”鐵塔、瓦薩雕塑性鐵塔、亞利桑那州沙漠的管狀Y型塔、這也為高壓輸電電塔景觀化設計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3 高壓輸電電塔景觀化設計策略
3.1地域特色
城市的地域特色不僅局限在區域內經濟作用的物質內容展示,更重要的是該地對藝術文化的概括性認知。一座城市的歷史沿革、名勝古跡、文學典故、民間藝術等,都是城市的精神財富與文化靈性的積聚,是城市與眾不同之處與靈魂所在。例如被稱為“馬蹄蓮”的武漢新能源研究院大樓是國內最大的綠色仿生建筑,加上獨特的造型成為武漢新的地標建筑,在高壓輸電塔景觀化的設計中,可以恰當地挖掘地域中這種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象,喚起大眾的文化共識。
3.2 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既是一個價值觀的表達與引導,也體現出一座城市的格局,一種追求,是人們奮力前行的精神動力。武漢的市花梅花,具有不屈不撓、奮勇當先的精神氣概,與武昌首義“敢為天下先”的核心精神內涵是一致的,輸電塔景觀化設計可以保留傳統的塔身造型不變,將輸電塔的塔頭部分塑造成不同形式梅花的造型,輸電線懸于城市上空的拉線,將一個個塔頭的“花燈”串聯起來并可以隨著線路延伸,交替變化造型,塑造靈活多變的景觀效果,打造城市的第二張面孔,體現城市文化品格和個性氣質,突出所在城市特有的人文情懷。
3.3切合當下
在高壓輸電塔景觀化的設計實踐中,隨著科技的革新,多領域、跨媒體藝術的參與,讓輸電塔景觀藝術不僅裝點城市空間,更可以切合當下,在新媒體、跨媒體、融媒體等歸屬藝術創作的最新領域進行探索,激活城市空間。
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是黨的十九大后我國舉辦的第一場大型國際賽事,是展示國家發展偉大成就、詮釋我國和平發展道路、彰顯改革強軍全新面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窗口,意義非凡,影響重大。在軍運會競技場館附近的輸電塔設計以“軍人”形象為設計靈感來源,配以獨特的燈光音響效果,充分反映、體現公共大眾的意志和需求,并通過輸電塔客體本身來傳達對“軍人”這一主體的情感上的關懷和呵護,彰顯當下的軍體風采。
4 結語
傳統的電力設施由于自身的特殊性,通常懸掛標明“危險!請勿靠近”字樣的警示牌,各類防盜防護措施的實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國家財產及人身安全,但也造成了民眾對電力設施的壓抑感、緊張感、孤立感與距離感。高壓輸電電塔景觀化設計通過體現地域特色、城市精神、切合當下等策略,可以有效的緩解這種心理壓抑, 借助于藝術的造型語言,以審美形式為基礎,可改善、裝飾、強化城市生活環境,用其充滿人文情趣和詩意的形式表達著藝術美,改變著傳統的生硬與冷漠,從人文關懷的角度滿足大眾人群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參考文獻:
[1]劉振亞.特高壓電網[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
[2]丁十鑫.特高壓交流工程建設典型措施示例[M].北京: 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
[3]李硯祖.大趨勢:藝術與科學的整合[J].文藝研究,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