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
摘要:農村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提升農村經濟整體發展質量的關鍵,對這一問題進行優化策略的制定,可以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利支持。本文首先對農村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存在的不足進行了研究,并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際需要,制定了優化農村區域經濟發展質量的策略,對提升農村區域經濟的總體發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農村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是當前農村居民的迫切期待,提升農村的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水平,可以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質量的優化提供有利支持。因此,很多農村經濟發展策略的設計人員都對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具備很高水平的重視。
一、農村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存在的不足
(一)農村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理念存在局限性
理念因素是影響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性因素,但是,現有的很多農村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策略在制定和實施的過程中,主要依靠傳統的貫徹行政指標的方式進行業務處理,缺乏地農村地區居民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培育和引導,無法在思想觀念轉化方面取得理想的進展。一些農村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工作的執行人員對于現有農村群體的小農意識分析不夠詳細,尤其對來自傳統文化的影響缺乏必要的分析,簡單的按照經濟工作的思維制定協調發展的策略,對阻礙各方面合作的思想障礙缺乏足夠的了解,難以為農村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理念的轉變提供幫助。一些農村經濟在制定創新發展策略的過程中,對于產業資源的整合具備一定的抵觸,更多人士在缺乏利益保障的情況下,擔心屬于自己的利益遭到不合理搶占,寧愿失去商機也不愿意與人合作。還有部分人員對于計劃經濟時代的集體主義弊端具備一定的了解,認為經濟協調發展戰略有集體主義傾向,因此對這一協調策略存在抵觸心理,無法為農村區域經濟的優勢互補提供思想性基礎。
(二)區域經濟發展協調機制構建不夠成熟
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工作,只有保證各方面的利益訴求和矛盾沖突得到妥善的解決,才可以為區域經濟的良性發展提供有利保障。但是,現有的一些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策略在制定的過程中,對于協調機制建設的各方面影響分析不夠全面,在進行協調策略設計的過程中,無法保證全面的滿足各方面的利益關切,難以顯現出協調機制在區域經濟協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一些協調機制在進行建設的過程中,對于經濟調控可能對民營經濟創新發展構成的影響重視程度較高,這就使得協調策略的實施的過程中,存在思想較為保守的問題,無法為農村現有產業資源的全面整合提供幫助。還有一些區域經濟發展協調機制的構建存在行政化傾向過于明顯的問題,經常按照地方經濟發展的整體需要對創業者發布指令,導致創業者的積極性受到打擊,不利于區域經濟發展質量的全面優化。還有個別區域經濟發展協調機制在進行構建的過程中,對于競爭性質業務的重要性認知存在不足,缺乏對競爭規則的充分掌握,導致協調機制的構建無法為市場競爭機制的自由發展提供保障,難以為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提供更高質量的環境基礎。
二、農村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優化策略
(一)轉變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理念
制定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策略的人士,一定要對思想觀念因素的基礎性作用具備足夠的關注,使農村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體系的構建可以在思想觀念得到轉變的情況下實現高質量推進。要對農村地區人員的認知局限性加以研究,尤其要對傳統農業生產方式下,小農意識的普遍性和深刻性具備足夠的了解,使思想觀念的轉變可以被作為一項復雜漫長的任務進行定位。要對當前農村產業構成的比例加以研究,并對個體經營的局限性進行分析,憑借對農村現有社會關系體系的利用,提高個體戶之間的協作水平,使區域經濟發展工作的開展可以更大程度上實現對現有產業資源的整合,為農業生產方式的全面創新提供幫助。要對現代化農業體系建設的優勢進行宣傳,尤其要對經濟效益的狀況加以說明,使區域經濟發展所釋放出的巨大利益可以引導農村個體戶參與到經濟協作體系的建設之中。要對傳統的集體主義經濟所存在的弊端加以研究,并對農村個體戶在思想層面存在的抵觸進行分析,使區域經濟協同發展與傳統集體主義經濟的差異得到顯現,使農村個體戶可以有效的實現思想觀念的轉變,并在區域經濟協同發展體系建設的過程中,具備更強的積極性。
(二)提升區域經濟發展協調機制的建設水平
在制定農村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策略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理論和文件的研究學習,使協調價值構建的重要性和先進性可以得到明確,使協調機制的建設可以得到充分的重視,并為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顯現創造理論基礎。要從轉變行政機構職能的角度出發,對區域經濟協調機制的建設策略進行設計,使行政機構可以在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構建區域經濟協調機制的過程中,一定要從農村經濟發展的大局出發,對維護經濟發展穩定性的重要性予以說明,并對關系到民生的重點項目進行關注和分析,使協調機制的構建可以有效的發揮對農村經濟的指導協調作用,維護農村區域經濟的整體健康性。要強化對競爭機制的關注,并在運用協調策略的過程中,避免對競爭機制構成影響,切實保障農村民營經濟的積極性。
結論:
農村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保證農村各項生產資源實現科學整合的關鍵,也是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更大成就的基礎。加強對當前農村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過程中不足之處的分析,并制定優化農村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具體策略,對提升農村經濟發展質量,優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具有重要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薛建改.農信社創新性服務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的對策——以河南新野縣為例[J].農業經濟,2016(02):33-35.
[2]肖利群.縣域經濟發展與新農村建設互動關系研究[J].商業時代,2012(06):131-132.
[3]汪麗萍.近年來東西部地區農村經濟發展比較研究[J].創新,2007(03):72-76.
[4]丁孝智,季六祥.政府組織型新農村建設模式的實證研究——以廣東德慶縣為例[J].中國軟科學,2008(08):93-103+127.
[5]沈欣.縣級職教中心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的思考[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26(10):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