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非
摘要:刑滿釋放后人員是否還能夠享有退休養老金爭議頗多,本文根據不同人員身份和法律法規要求進行分析研究,為今后立法和執行法規提供參考。
關鍵詞:公職人員;刑事判決后;社會基本養老金;法律分析
前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諸多腐敗分子紛紛落馬,但大多數人將來仍然要回歸社會,其刑滿釋放后是否還能夠享有退休后的養老金引發諸多爭議,值得分析研究。
1.案例簡介
某處長(屬于行政公務員編制),1960年11月23日出生,1979年12月參加工作。2017年5月7日,因涉嫌受賄罪被檢察機關逮捕,2018年3月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6個月。在被執行有期徒刑期間(2018年12月),受到雙開處分,該當事人(罪犯)稱社保于2014年10月1日并軌,其于2014年10月1日起至2017年5月7日共交納了32個月社會保險費,加上視同交納的工作年限418個月,共計37年6個月(450個月),當事人認為應當在60歲(2020年11月23日)享受社會養老保險金。社保部門未批準其要求,遂提起行政訴訟,法院未予以支持。本案的焦點:(1).申請領取社保養老金的條件。(2).該案當事人(罪犯)能否享受養老金及養老待遇。
2.領取社保養老金的條件
2.1一般條件。2.1.1具有參加社會基本養老保險資格。2.1.2達到退休年齡。在我國,法定一般退休年齡是男工人滿60周歲,女工人滿50周歲,女干部滿55周歲;特殊工種的職工,如高壓高溫惡劣環境等特殊工種,男滿55周歲,女滿45周歲;因病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職工男滿50周歲,女滿45周歲。 2.1.3達到累計交費最低年限。社保累計交費年限最少應當滿15 年。所謂累計交費年限是指,實際累計交費時間與視同累計交費時間總和。實際累計交費時間,從參加社保交費開始計算。視同累計交費時間,是指個人實際交費以前,符合國家規定連續計算工齡的時間。2.1.4履行法定手續。
2.2排除條件。2.2.1參加社保本人身故。其個人帳戶可以繼承。2.2.2被判處刑罰。刑事判決是排除向其發放社保養老金的條件。
3.領取社保養老金資格的認定
3.1.人員身份范圍的確定。參保人群主要有三類,一是指公職人員(黨政機關公務人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行使公務職工的部分國企管理人員),二是指企業職工;三是指自由職業者。本案當事人為公務員,屬于第一類公職人員。
3.2.社保養老金并軌的影響。2014年10月1日養老金并軌之前,第一類人員不交納社會養老保險費,其退休后由財政全額負擔發放養老金;并軌之后,第一類人員交納社會養老保險費,由社保局發放養老金,并將2014年10月1日之前的連續工齡合并計算在之后的社保交費年限之中。第二類和第三類人從存在社會保險之初就開始在交納保險費,由社保局發放養老金。并軌后存在巨大的差別在于是否具有視同交費年限,具有視同交費年限的第一類群體是不曾真正交納并軌前的養老保險費的。
3.3不同身份下的不同影響。對于被判處刑罰的人,在服刑期間都沒有參加社會基本保險的權利,但是在其他方面確有不同影響。3.3.1對公職人員的影響。
公職人員適用《公務員法》。公職人員被判刑,如果該人員已經退休,所屬單位不對其進行行政處分,在服刑期間停止發放其退休金,刑滿釋放或假釋等提前出獄,繼續發放養老金,但按照服刑前標準發放。如果被判刑人員為在職人員,將被開除公職,取消養老金,若要繼續參加養老保險,工作年限將被清零重新計算。3.3.2對企業職工的影響。企業職工適用《勞動法》《勞動合同法》。企業人員被判處刑罰時,不一定會解除勞動合同。對于解除勞動合同的職工,除在服刑期間無權交納社保外,刑滿后仍然可以交納社保,并可以合并工作年限,若職工已經退休,刑滿后可以繼續領取服刑前標準的養老金。3.3.3對自由職業者的影響。自由職業者與企業職工類似,不作贅述。
3.4.本案當事人申領社保養老金權利的認定。根據社保法,本案當事人在逮捕前依法參加了社保,并按時交納了保險費,達到了累計交費最低年限,在2020年11月23日,其年齡達到法定退休年齡60歲時,似乎達到了申請領取養老金的一般條件。但是,社會基本養老保險與商業保險并不相同,該案當事人被判處有期徒刑,滿足了申請社保養老金的排除條件,即被判處有期徒刑是開除公職和取消養老金的條件。根據2001年人事部對當時的監察部《關于對離退休的國家公務員所犯錯誤如何追究其政紀責任的函》的復函(人函[2001]27號)之規定:“退休的公務員在任職期間或退休后觸犯刑律,并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自判處之日的下月起取消其退休費和其它退休待遇。”被開除的人根本不可能有養老金。該案當事人現在仍在服刑,根本不具有申請退休的權利。即使當事人因提前釋放、假釋等原因提前出獄,根據人事部《關于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受行政刑事處罰工資處理意見的復函》(人函[1999]177號)和1959年6月19日內務部《關于工作人員受過開除、刑事或者勞動教養處分的工齡計算問題的復函》([59]內人事福字第740號)文件規定,因判刑被除名后,被重新錄用的,工資待遇按新錄用人員處理,從新參加工作之日起計算工作年限。從申領社保養老金的正常條件來看,雖然其在服刑后已經達到了60周歲,但其在服刑期間失去了參加社保的權利,即使保留了其社保帳戶,但其社保工作計算年限也將清零。也就是說對于公職人員,一朝被判刑,立即回到解放前。所以,該案當事人(罪犯)在職時被判處有期徒刑,沒有資格申請退休和享受養老金及養老待遇。
結語
十九大以來,國家強調了依法治國,從本案分析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到受到刑事判決后,當事人承擔后果之嚴重,警示公職人員不可越雷池半步,同時在分析研究過程中發現,我國關于社會基本養老保險與刑事處罰的關系問題,政出之門,亟需出臺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規和統一的執行標準,以利依法辦理相關事務。
參考文獻:
[1].《社會保險法(2018年修正)》.2018
[2].《公務員法》.2019
[3].《勞動法》.2018
[4].《勞動合同法》.2008
[5].《關于對離退休的國家公務員所犯錯誤如何追究其政紀責任的函》的復函(人函[2001]27號)
[6].《關于工作人員受過開除、刑事或者勞動教養處分的工齡計算問題的復函》([59]內人事福字第7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