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在人的生活實踐中,具有重大的意義。興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產生愉快的緊張感,它對人的認識和活動會產生很積極的影響。Python之父吉多·范羅蘇姆對編程濃厚的興趣,讓他在無聊的圣誕節期間,選擇開發新語言,而不是選擇在床上發呆。暢銷書作家約翰·Z.森梅茲,可以每天花上十幾小時的時間,制作編程教程,動力來源便是興趣。
事實告訴我們,興趣真的可以左右一個人的方向和發展瓶頸。然而,絕大部分人對于“興趣”二字,存在著很大的誤區,認為興趣是天生的,而不是被開發出來的。他們的理由是,你看哪一個大佬不是從小就對編程感興趣,從小就開始學編程的?喬布斯11歲、扎克伯格10歲、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10歲就對編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們隱藏了很多事實,讓你對興趣產生了認識偏差,認為興趣是天生的。喬布斯從小就生活在硅谷附近,鄰居都是惠普公司的職員,扎克伯格的父親從小就開始教扎克伯格編程,并為他聘請名師,馬斯克愛上編程,也都得益于父親的啟發。
興趣是成功的基礎,而興趣,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靠后天開發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對編程產生興趣,從而服務于學習編程呢?小孩子的判斷能力和有限的認知水平,很容易受到環境和家庭的影響。作為成年人,我們卻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方法,使得自己對某件事產生興趣。家長們可以借鑒,用來培養孩子的興趣。
一、學習驅動力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小時候寫寒暑假作業,我們知道早寫早輕松,也知道只要作業完成了,基本上是想干什么干什么,大人不會有太多的干涉。然而知易行難,大部分人還是選擇先玩后寫,寒暑假時間很長,寫作業并不是一件很緊急的事。
等到快開學的時候,才意識到,如果作業不做,就會受到老師的批評,甚至還有請家長的風險,寫作業已經成為了一件不得不做的緊急事,我們才開始行動了。緊急不緊急,在我們的心里是有排期的。我們要做的,只是將學習編程這件事的緊急程度提高。
怎么讓自己認為學編程真的很緊急?學習的驅動力,由兩方面組成:動力和壓力。給自己繪制一張圖,列出自己不得不學習編程的動力和壓力因素。讓自己明白了學編程是必須馬上做,現在做的事情后,就容易產生一個良性的結果。有了學習的驅動力,是遠遠不夠的,如果落實不到執行,這一種圖表就沒有意義。
二、分解目標
如何讓自己能夠持續不斷地學習,并且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那么就給自己制定一個目標,比如我要今年學會做一個游戲,明年學會做一個App。目標不能實現,很大程度歸咎于沒有對目標進行分解,長期的目標顯得那么望塵莫及,而如果我們將長期的目標,分解成多個短期目標,實現的難度就會大大地降低。
管理學之父德魯克曾提出一種分解目標的方法——逐級承接分解法,這一方法可以將目標進行分解,從而提高實現目標的成功率。作為編程初學者,我們并不知道要學哪些知識,更不知道學習這些知識需要多長的時間。
首先,我們需要查看對應課程的學習路徑,了解所有需要學習的內容(查看相關教程目錄)。
其次,試學幾個小節,方便我們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確定學習目標(比如Scratch的相關視頻、圖文教程)。
需要注意的是,制定學習目標時,一定要低估自己。很多同學喜歡制定一些看似很宏偉的目標,每天能學兩個小時,這兩個小時的學習極限是10個知識點,于是就給自己制定每天10個知識點的學習目標。
高估自己的后果是,天天目標達不到,或者無比艱難,進而心生放棄的想法。所以,我們一定要低估自己,制定的學習計劃,是每天最低的學習量。如果達到了目標,可以繼續學習明天的課程,這樣一來,原本計劃10天要學習完成的課程,可能5天就全部學完了,成就感滿滿。
有了學習的驅動力,也有了一個可被分解的目標,還遠遠不足以建立“興趣”,也許你還處于“被迫式”的學習窘境之中,沒有關系,接下來的兩個步驟,將會讓自己愛上學習編程。
三、即時反饋系統
每按下一個按鍵,系統就會立即給予回應,每放出一個技能,都可以看到一個敵人倒下,還能聽到獨特的技能音效等等。反觀現實生活中,幾乎不存在這樣的反饋系統。
在生物學中,生態系統有一個天然的、穩定的反饋機制,值得我們研究和學習。要維持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大自然采取了兩種不同的方式,第一種是讓生物的種群數量增加,并具有多樣性,保證不會因為物種太過單一而失衡,這屬于正反饋。
第二種是通過各種方式制約生物種群的發展,減緩系統內部的壓力,這屬于負反饋。
正反饋和負反饋,讓整個生態系統維持數千萬年的平衡,并且處于不斷的進化中。學習編程也是如此,我們需要建立這兩種反饋方式,讓自己在不斷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不至于失去興趣。
四、習慣成自然
古語云,萬事開頭難,意思是剛開始做某件事的時候,總會覺得特別難,后來就簡單了。有人認為,萬事開頭難的原因,是源于我們對想做的這件事的不了解。
其實并不是這樣的,之所以剛開始就覺得難,是因為我們還沒有養成做這件事的習慣。
剛開始減肥,你覺得難,是因為你還沒有養成天天跑步的習慣,還沒有戒掉吃零食的習慣;
剛開始學編程,你覺得難,是因為你還沒有習慣編程的思維方式,還沒有戒掉玩游戲、看電影這些習慣。
假如我們能養成學習編程的習慣,這件事就變得沒那么難了。在行為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的形成,并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為21天效應。
我們想養成學習編程的這個習慣,只需要堅持21天即可。
企業家易發久將習慣的形成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1~7天,這個階段表現為“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
第二階段:7~21天,此階段表現為“刻意,自然”,但還需要意識控制。
第三階段:21~90天,此階段表現為“不經意,自然”,無需意識控制。
明白了這一規律,你會發現,其實學編程真的沒那么難,貴在堅持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