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人龍上千,鐵閘被頂壞,模特新衣被扒,展架玻璃碎了一地……優衣庫xKAWS UT系列6月3日開售,在全國各地引發瘋搶,各大優衣庫門店更是上演“連環格斗”。對于這種消費現象,該怎么看?
蜂擁人群讓人看不懂——從前一段時間的星巴克貓爪杯,到搶得熱鬧的優衣庫與KAWS聯名款T恤,應該刷新了很多人的認知。很難說蜂擁的人群中到底有多少真正了解KAWS,那些動輒買十件八件的,很大可能是網紅經濟時代的“二道販子”。而如果對KAWS不甚了解,也要爭先恐后“搶”它一件兩件,則是一種“不甘于吃虧”的心理在作怪。
讀懂年輕人消費密碼——盡管許多人看不懂,但必須承認這樣瘋搶的事情越來越多了。而它的背后,隱藏著年輕人的消費密碼。年輕人聚焦于它,除了實用性,更多因為它代表潮牌,代表時尚,代表話題度,是人們在社交平臺上彰顯個性以及和他人互動的資本。我們必須認識到這一點,才能更好地理解他們。
跟風炒作不應該——對“瘋搶優衣庫”消息,不少媒體簡單把網友發的圖片、視頻、留言復制粘貼在一起,就當作一篇新聞稿件推送出去,而且還是“頭條”推送。如此一來,即便不是營銷廣告,也會起到廣告效果,“鼓勵”一些人盲目跟風消費。消費者跟風不可避免,但媒體作為一種公器,卻不可以跟風炒作。
(綜合《南方日報》、澎湃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