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詠梅



【摘要】? 本文立足地理常規課堂教學,提出深入研究教材,設計課堂實踐活動,整合研學實踐課程資源,巧借網絡資源等策略和途徑,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高中生地理實踐力,以期為中學地理教師創新地理常規課堂、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 地理實踐力 常規課堂教學 高中生
【中圖分類號】? G633.55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1-019-02
地理實踐力是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之一,既是指在真實的情境中應用所學的地理知識、技能和方法解決地理現實問題的能力,也是指一種意識(如環保意識那我今天整理、科學意識、安全意識、行動意識)和習慣(如動手的習慣、思考的習慣、調查研究的習慣等)。地理實踐力是目前中學生地理學習中最欠缺的素養,廣大學生的地理學習與實踐相背離。缺失地理實踐力將導致書本知識與解決現實問題能力的脫節,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力成為中學地理教師的當務之急。
戶外地理實踐活動無疑是提升地理實踐力最有效的途徑,但日常教學中,由于師生精力和時間有限、教學設施設備的制約等限制條件,無法經常組織全體學生參與戶外實踐活動,那么立足常規課堂,充分挖掘并創生課堂教學資源,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提高高中生的地理實踐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深入研究現行教材,提高教材利用率
課堂教學活動必須在理解課程標準的基礎上,依據教材進行設計和安排。地理教師要加強對新課程標準和現行教材的學習和研究,提升對教材設計意圖的領會,挖掘教材資源,提高教材利用率,發揮教材優勢,才能生成高效的課堂教學策略。現行高中地理教材在編排上非常注重體現新課程的理念。教材中設置了大量的探究、實踐和思考活動,為探究性學習活動提供了素材、依據和指導,支撐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時落實培養地理實踐力。筆者對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學生活動類型及數量做了統計、梳理(如圖1和表1):
圖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1
教材還提供了豐富的閱讀材料,以拓展學生的視界。筆者按照教材的編排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安排落實相關主題的探究、思考活動,指導學生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完成探究學習活動內容,使學生體驗、感悟地理學科的價值,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能力,實現地理實踐力的核心素養的培養目的。
二、設計課堂實踐活動,引發學生實踐體驗
根據教材內容合理設計實踐活動,適時引進模擬實驗,引發學生實踐體驗,增強課堂教學實效,可助力提升高中生的地理實踐力。地理模擬實驗直觀、形象,能高效地展示某一地理現象和過程,揭示地理事物的分布、發展和變化規律。它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地理思維能力、組織與溝通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課堂上引進真實、客觀的模擬實驗情境教學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地理教學的實效性。為能適時引模擬實驗進課堂,筆者對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典型可行的實驗項目進行了梳理(如表2):
表2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典型可行的實驗項目(摘錄)
全體學生的動手參與是地理實踐之本。學生動手操作實驗是地理實驗教學的最理想狀況,一般采取小組合作模式,選取需要過程探究、立體觀察的知識為實驗內容,是對學生地理實踐力培養的有效途徑。通過動手操作實驗,學生可以獲得寶貴的直接經驗,也能體驗到合作和探究學習的樂趣。如圖2:
圖2
當前中學地理課上不可能全面開展實驗教學,課堂上教師的演示,應該是地理課堂實踐活動的主要打開方式。這種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獲得生動而直觀的感性認識,加深學習印象,形成正確的地理概念。演示實驗既適用于單一抽象知識的展示,也適用于復雜地理運動規律的揭示,應用范圍廣,靈活性高,綜合性強。為確保實驗效果和提高課堂效率,筆者通常在課前錄制好實驗演示的微課視頻,在課堂上播放。如圖3:
圖3
三、整合研學實踐課程資源,拓展常規課堂教學
常規課堂教學的創新,主要是教學方法的創新,要淡化教學形式,注重實效。2018年,湖南省公布了49個單位為首批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這些基地結合自身資源特點,開發有與學校教育內容銜接的研學實踐課程。研學去哪里,選擇哪些項目,如何將學科課程與基地資源整合,讓外出研學成為學科課堂的拓展與延伸,地理教師大有可為。今年,學校組織先后學生到瀏陽梅田湖實踐基地、湘陰洋沙湖生態農業園等基地研學,行程前,地理老師布置地理研學任務,要求學生按照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研學過程中體驗、思考相關地理問題,如參觀生態農業園時要研究玻璃溫室大棚的構造與功能、了解現代種植技術是如何科學利用和改造自然地理環境的(必修一第一章P13實踐活動);采摘蔬果時要認識農作物品種、了解其生長習性與自然地理環境特征的關系;下田收割稻谷時要思考水稻種植業這種農業地域類型的特點及成因(必修二第三章P64~66實踐活動);下池塘捕魚時要了解濕地資源利用模式、湖區漁業生產方式(必修三第二章第P42~46探究活動)等。回校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提交研學作業,并在地理課匯報展示,一人主講,小組其他成員補充,其他小組同學互評,教材的相關內容一改往常的老師教為學生先體驗探究后互學互教,老師在必要時點評補充,化常規課堂的紙上談兵為實踐出真知,在研學活動課程中有效的提升了學生地理實踐力。
實踐證明,在有限的課時條件下提升學生地理實踐力,高中地理教師要善于整合課程資源,要有鉆勁,要能見縫插針地在學校開展的各種課程活動中滲透、嫁接地理學科內容,拓展地理常規課堂教學,將地理學科的思維、習慣植入學生的腦海中。
四、巧借網絡資源,拓展師生視野,培養地理思維習慣和能力
便捷的網絡方便我們從浩如煙海的網絡資源中遴選合適的新聞、紀錄片等素材,用以豐富學科課程內容,拓展師生學科視野。筆者經常利用課余時間給學生播放《航拍中國》、《超級工程》、《走進非洲》、《遠方的家》等紀錄片,讓學生廣泛涉獵課本之外的資訊、萬水千山和風物人情,開拓視野,有意識地養成地理思維習慣、培養地理思維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屢有所獲,偶有驚喜。2019年高考文綜全國I卷第6~8題,學生聯系《航拍中國》黑龍江專輯的相關內容,不難準確作答(見圖4)。
圖4
通過網絡資源積累豐富的地理素材,開拓視野,激發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現象探索的好奇心,從而切實體會到地理的實踐應用價值,并學會用地理眼光認識和欣賞地理環境,提升地理實踐力。
地理實踐力培養的核心是課堂,學科核心素養指向的當下課堂教學改革,需要我們轉變教學觀念,創新常規課堂教學方式,讓學生廣泛體驗、深刻感悟,主動參與地理課堂實踐活動,提升地理實踐力。
【本文系湖南省“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資助課題“三主合一”構建中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編號:XJK012AZXX007)的研究成果】
[ 參? 考? 文? 獻 ]
[1]王錳,李云鵬.高中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J].學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24期.
[2]邵長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之地理實踐力[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2018年第01期.
[3]葉良煊.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策略[J].新課程研究·上旬.2017年第4期.
[4]梁秀芬.核心素養之地理實踐力[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17期.
[5]李宜欣.淺談提升高中生地理實踐力的有效途徑[J].知音勵志·教育版.2017年第06期.
[6]張志賢.核心素養研究綜述[J].教育視界.2015(09):56-57.
[7]侯婧.高中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