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守華
? “慢慢”是學(xué)生為班里的一個男孩取的綽號,我是接班后不久才知道的。
? 人如其名,“慢慢”做事情很慢。家長常常是一肚子苦水,他讓趕著上班的家長急得頭上“冒煙”;做家庭作業(yè)時,半小時可以做完的作業(yè)往往要用一個半小時。
? “慢慢”在值日同學(xué)中是最不受歡迎的。同小組的學(xué)生每次都對他“網(wǎng)開一面”,知道他很難勝任拖地、洗拖把這類活兒,便吩咐他擺放凳子。課堂作業(yè)十有八九不能當堂完成,以至于組長常常在我面前撂挑子。各科任教師對“慢慢”考試答卷的“驚人速度”搖頭嘆息,甚而無語……
? 家長的“苦水”、同學(xué)的“告狀”、老師的“埋怨”,這些不得不讓我更加“厚待”于他,努力讓“慢慢”慢慢改變。
? 我沒把“慢慢”當成“管理”對象,而是視其為“研究”對象。于是,逐漸形成了《“慢慢”改變方案》:
? 一是管住眾人口。從此以后不能管他叫“慢慢”。經(jīng)驗告訴我,越說越磨蹭,說多了就會形成“自我確認”,反而強化了他自己的“慢慢”意識。
? 二是行動是關(guān)鍵。不迷信“說服”手段就能解決所有問題,有時要靠行動來改變。鑒于他總是賴床不起,家長不妨用“硬手腕”,不必多費口舌,狠心將其“拽”起來。
? 三是注意研究。分析是什么情境、什么動機使他快起來的,這樣有助于創(chuàng)造類似的情境,使其真正快起來。
? 四是承擔責(zé)任。要讓“慢慢”承擔磨蹭的責(zé)任。
? 五是各個擊破。不要奢望孩子一下子改掉一身的毛病,先揀最易改的“磨蹭點”幫助改正。改了這個再改下一個,“各個擊破”就是這個道理。
? 在周圍人的密切配合下,“慢慢”終于向著期望的目標慢慢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