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11”,很多美國媒體在總結、反思美國反恐戰爭的得失,以及美國當下外交政策的利弊,我們認為這樣的回顧和思考總體上是有益的。
應當說,從美國的角度看,反恐戰爭是有效果的,國際恐怖組織對美國發動“9·11”式大規模恐襲的能力被瓦解或極大遏制了,美國國土相對安全了。但是另一方面,恐怖主義像癌細胞一樣擴散到了全世界,它們將世界各地的問題作為動力和燃料,有了很多更為具體的目標。
最重要的是,仇恨和隔閡在這個世界上并沒有減少,這使得對恐怖主義治本愈發困難。治本不能,只好治標,各國為防范恐怖主義投入了極其巨大的資源,這些資源如果能夠用于發展落后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幫助窮人,那么全球治理或許會呈現出另一個面貌。
我們認為,美國作為當今世界最強大的國家,它對增進這個世界的和諧,讓它變得更加和平、有序負有特殊責任。然而遺憾的是,美國并沒有為此付出應有的努力,它的諸多做法表現出的是自私、狹隘、任性,甚至野蠻,在很多方面給國際社會做了壞的榜樣。
回頭看反恐戰爭,美國對國際恐怖組織的打擊并沒有與對恐怖主義的治本結合起來,反恐戰爭更像是僅僅把恐怖組織“打散了”。這些年恐怖主義活動不僅分散了,而且更加多發,它們對應的各國深層矛盾也變得多樣化,卷入的激進分子更加五花八門。
中東的形勢出現變化,原有的內部結構出現嬗變,伊斯蘭世界內部的派系斗爭前所未有地突出了出來。美國從過去支持以色列與伊斯蘭國家對抗轉為了在中東更公開地拉一派打一派,以及選擇性地支持該地區的“民主運動”,收獲了短期利益,但卻讓大中東地區變得更加混亂。
最近兩三年,華盛頓在全球范圍內推行“美國優先”政策,采取一系列過去難以想象的顛覆性做法,極大沖擊了原有脆弱的世界秩序,讓威脅和平的各種風險開始了新的全面積累過程。
首先,美國嚴重破壞了冷戰之后以合作為主的大國關系,它公開宣布中國和俄羅斯為自己的戰略競爭對手,并且將這一新的定義付諸行動,發動瘋狂的對華貿易戰,導致了整個國際關系的空前緊張。
第二,華盛頓公開拒絕履行其作為超級大國的責任和義務,退出一系列國際條約和機制,令原有的重大國際合作殘缺、停滯,甚至癱瘓,已經形成的一些全球治理難以為繼。
第三,白宮把極限施壓和出爾反爾作為公開的談判策略加以炫耀,嚴重侵蝕了國際關系的一些基本準則,成為國際秩序的攪局者。
美國似乎要按照它的意愿對國際關系和全球利益分配進行重新洗牌,以期實現“美國優先”原則的落地。然而不能不說,這是一種狂妄和逞能,當世界在現代技術條件下變得愈發混亂時,美國很難對這種混亂進行駕馭,從中建立起有利于其利益最大化的有序性。在全球化時代,世界的風險就是第一大國的風險。
在美國攪動的各個領域,迄今都出現動蕩和不確定性,自由、開放的國際經濟秩序和基于裁軍與軍控機制的國際安全架構都呈現碎片化態勢。華盛頓在揮霍美國長期積累的老本,在幾乎所有方向制造新的不滿甚至仇恨。這顯然不符合美國的長遠利益,華盛頓的決策者們在通過煽動美式民族主義來支持這種非理性的對外策略。
“9·11”是巨大的悲劇,希望華盛頓的政治精英們認真回憶18年前的世界是如何同情并且幫助了遭到襲擊的美國,而在那之后,美國的所作所為又如何有愧于這個世界。今天的世界猶如曼哈頓的雙子塔大廈,誰都不應做撞向大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