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成 丁煒煒 邱潔婷



摘 要:水體中的藻類是評價水質環境的重要指標之一。韶關6座飲用水庫共鑒定出藻類7門10綱21目36科68屬,南水水庫主要為藍藻、綠藻、硅藻,水體為中營養化狀態;花山水庫、蒼村水庫、赤石逕水庫和白水磜水庫主要為綠藻和硅藻,水體為貧中營養化狀態;瀑布水庫主要為藍藻和綠藻,中營養或富營養化狀態。在藻類中發現8種潛在危害性藻類。
關鍵詞:藻類分布;飲用水庫;營養狀態
中圖分類號 TV69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15-0134-02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水體富營養化和藻類水華問題嚴重水質安全。藻類作為水生態系統中的初級生產者,其種類組成、數量分布和種群多樣性等生態學特征,能較好地反映水質污染情況,是評價水體環境的重要指標之一[1]。水庫型水源地因其獨特的自然環境特征與水文特征,較之天然河流更容易發生藍藻水華[2]。韶關市的南水水庫和瀑布水庫分別在2009年2月和2012年6月發生了藍藻水華,嚴重影響了韶關市的供水安全[3]。為了建立韶關市飲用水庫水體富營養化和藻類水華預警應急監測體系,對全市的主要飲用水庫(2009~2015年)樣品進行藻類定性、鑒定和拍照工作,并將檢測到的藻類進行分類統計,為韶關市的水體富營養化和藻類水華應急預警監測提供基礎資料。
1 材料和方法
1.1 采樣水庫的選擇 根據韶關市的飲用水分布狀況,選擇韶關市各縣市的6座主要飲用水庫為研究對象,由南向北分別為:新豐縣的白水磜水庫、乳源縣的南水水庫、曲江區的蒼村水庫、仁化縣的赤石逕水庫、始興縣的花山水庫和南雄市的瀑布水庫。
1.2 樣品采集與分析 2009~2015年對上述6座水庫的敞水區每月進行1次采樣。使用采水器對浮游植物進行定量采樣,取表層0.5m處混合水樣1L,用魯哥氏液固定,帶回實驗室濃縮;定性采樣使用25號浮游生物網(64μm),從不同方向拖網,用50mL的小白瓶收集,甲醛固定,最終濃度(體積比)為4%。定量和定性樣品均使用OLYMPUS CX-41顯微鏡鑒定和計數。
2 結果與分析
2.1 6座飲用水庫藻類種類組成 經對6座飲用水庫藻類監測,共鑒定出藻類7門10綱21目36科68屬。其中,藍藻門1綱3目7科12屬,綠藻門2綱8目14科31屬,甲藻門1綱1目3科4屬,金藻門2綱2目2科2屬,隱藻門1綱1科2屬,裸藻門1綱1目1科3屬,硅藻門2綱6目8科14屬。研究表明,不同營養狀態的水體中存在不同的浮游生物種類,在一定程度上可直接反映出環境條件的改變和水體營養狀態[4-5]。由表1可知南水水庫出現藻種類有微囊藻、色球藻、魚腥藻等富營養化水體常見種類,也有錐囊藻、角甲藻等貧營養水體常見種類,還有舟形藻、異極藻、葡萄藻、鼓藻等中營養水體常見種類,總體上南水水庫的種類以藍藻、綠藻和硅藻為主,水體為中營養狀;花山水庫、蒼村水庫、赤石逕水庫和白水磜水庫的藻種類以纖維藻、角星鼓藻、曲殼藻、直鏈藻等貧中營養常見藻種類為主,水體藻類為綠藻和硅藻型,水體為貧中營養狀態;瀑布水水庫的藻種類主要以微囊藻、魚腥藻、小球藻、鼓藻等富營養和中營養常出現的藻種類為主,水體藻類為藍藻和綠藻型,水體為中營養或富營養。
2.2 潛在危害性的藻類 有研究表明,部分淡水藻類為潛在危害性藻類[6]。在此次藻種類統計中,韶關發現8種潛在危害性藻類,其可能產生毒素或產生異味,分別為魚腥藻屬、束絲藻屬、隱球藻屬、擬柱胞藻屬、微囊藻屬、偽魚腥藻屬、尖頭藻類和鞘絲藻屬(表2)。
3 結論
韶關6座飲用水庫共鑒定出藻類7門10綱21目36科68屬。南水水庫藻種類主要為藍藻、綠藻和硅藻,水體為中營養狀態;花山水庫、蒼村水庫、赤石逕水庫和白水磜水庫藻種類主要為綠藻和硅藻,水體為貧中營養狀態;瀑布水水庫藻種類主要為藍藻和綠藻,水體為中營養或富營養狀態。同時,在藻種類中發現8種潛在危害性藻類。
參考文獻
[1]Reynods C S. The Ecology of phytoplankton[M].Cambridge University,2006.
[2]韓博平.中國水庫生態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湖泊科學,2010,22(2):151-160.
[3]岳強,黃成,史元康,等,粵北2座不同營養水平水庫浮游植物功能類群的季節演替[J].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12,28(04):432-438.
[4]REYNOLDS C S,HUSZAR V,KRUK C,et al.Towards a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the Freshwater Phytoplank [J].Plankton Researh,2002,24(5):417-428.
[5]PADISAK J,CROSSETTI L O,NASELLI-FLORES L.Use and Misuse in the Application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A Critical Review With Upadates [J].Hydrobiologia,2009,621(1):1-19.
[6]陳茜,吳斌,邵衛偉,等.浙江省主要常見淡水藻類圖集(飲用水源)[M].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2010.
(責編:楊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