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移植中失眠臨床療效觀察"/>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蘇文武, 田菊升, 高修安
(1.佛山市婦幼保健院中醫科,廣東佛山 528000,2.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針灸推拿科,廣東廣州 510375)
隨著不孕不育診療技術的發展,輔助生殖技術在國內已廣泛應用,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combined with embryo transfer,IVF-ET)是目前應用較多的輔助生殖技術。在移植過程中母體穩定、良好的身心狀態是胚胎植入成功的前提條件,任何影響母體身心的因素均可能導致IVF-ET失敗。對求助于IVF-ET技術的不孕不育夫婦而言,因助孕周期中需要經歷建檔檢查、有創操作、促排取卵、胚胎移植等各種繁瑣步驟,往往在超高的求孕期望值和巨大的壓力易下發生易失眠,引發身體和心理應激反應,使人體出現負面情緒(緊張、恐懼、擔憂、焦慮等)、體質下降,造成母體發展到不利于妊娠的狀態。盡管國內外許多生殖中心IVF成功率已經達40%~50%[1],但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對緊張、高壓不孕婦女而言,如何提高IVF成功率,除了需要考慮胚胎的質量,更應該關注母體身心的狀態。研究[2-5]表明,胚胎植入成功與否與母體身心狀態密切相關,良好的身心狀態能為胚胎營造適合的著床環境,而負面情緒、身心應激狀態下容易導致植入失敗。本研究應用通督調神針法對IVF-ET中失眠婦女進行治療,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研究對象及分組選取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準備在佛山市婦幼保健院行IVF-ET術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在進行胚胎移植的前3個助孕周期確診為失眠的患者共70例。按隨機數字表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5例。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議通過。
1.2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參照《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中失眠的診斷標準[6];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病證部分》中不寐的診斷標準[7]。
1.3納入標準①在IVF助孕周期中,準備行胚胎移植者;②年齡22~38歲;③行胚胎移植前出現失眠,因睡眠不足取消移植周期者;④助孕周期中沒有服用安神中藥、安眠西藥,沒有接受其他助眠治療;⑤患者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排除標準①年齡小于22歲或超過38歲者;②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患者;③精神病患者;④因焦慮癥、抑郁癥或器質性疾病引起失眠的患者;⑤因酗酒或服用藥物導致失眠的患者。
1.5治療方法
1.5.1 對照組 月經干凈后開始進行普通針刺治療,直至行胚胎移植前。取穴[8]:神門、內關、百會、安眠,調和陰陽、寧心安神。具體操作[8]:患者取仰臥位,局部皮膚常規消毒,采用0.35 mm×40 mm一次性無菌針灸針,快速破皮進針得氣后行平補平瀉手法,針感均以患者感覺強烈且能夠耐受為度。
1.5.2 觀察組 月經干凈后開始進行通督調神針法治療,直至行胚胎移植前。取穴[6,7]:后頂、百會、前頂、印堂、大椎、肝俞、心俞、脾俞、胃俞、厥陰俞、腎俞、膀胱俞,通督調神、引氣歸元、調和陰陽、安神助眠。具體操作[9,10]:患者取仰臥位,局部皮膚常規消毒,采用0.35 mm×40 mm一次性無菌針灸針,快速破皮進針得氣后行龍虎交戰手法,用壓手(左手)緊按針旁以守氣,刺手(右手)拇食二指緊握針柄,先拇指向前捻轉針柄(左轉)9次;再拇指向后轉針柄(右轉)6次,針感均以患者感覺強烈且能夠耐受為度。
1.5.3 療程 針刺后,留針60 min后,每20 min行針1次。每日1次,5次為1療程,1療程后休息2日,治療至月經來潮時停止,共治療3個IVF助孕周期。
1.6觀察指標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匹茲堡睡眠質量量表(PSQI)評分及進入IVF助孕周期準備行胚胎移植所需時間。按照常規標準方案行胚胎移植,胚胎移植后14 d檢測血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確定是否妊娠,胚胎移植后28~35 d進行B超檢查,確定臨床妊娠,并計算妊娠成功率。
1.7療效判定標準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發布的《22個專業95個病種中醫診療方案》[11]的評價標準進行療效評價。臨床痊愈:睡眠時間恢復正常或夜間睡眠時間增加至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PSQI評分減少率≥75%,或治療結束時PSQI評分<11分;顯效:睡眠明顯好轉,睡眠時間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評分減少率≥50%;有效:癥狀減輕,睡眠時間較前增加不足3 h,評分減少率≥30%;無效:睡眠無明顯改善,評分減少率<30%。
1.8統計方法采用SPSS 11.5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或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觀察組35例患者中,年齡25~36歲,平均(31±2)歲;不孕年限2~6年,平均(3.5±1.6)年;胚胎移植次數平均(1.5±0.5)次。對照組35例患者中,年齡23~37歲,平均(30±3)歲;不孕年限2~7年,平均(3.6±1.3)年;胚胎移植次數平均(1.5±0.5)次。2組患者的年齡、不孕年限、胚胎移植次數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2組患者的基線特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2.2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表1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1%,對照組為80.0%。觀察組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n the two groups n(p/%)
2.3 2組患者治療前后PSQI評分比較表2結果顯示:治療前,2組患者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的PSQI評分明顯改善(P<0.05),且觀察組PSQI評分改善作用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PSQI評分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PSQI score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x±s,s/分)
2.4 2組患者進入IVF助孕周期行胚胎移植所需時間及妊娠成功率比較表3結果顯示:2組患者移植優質胚胎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進入IVF行胚胎移植所需時間明顯改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妊娠成功率明顯升高,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2組患者進入IVF行胚胎移植所需時間及臨床結局的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time scheduled for performing embryo transfer after entering IVF assisted pregnancy cycle,and clinical outcome in the two groups (-x ± s)
3.1失眠對胚胎著床的影響對于求助于IVF-ET的不孕夫婦而言,由于長期生活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特別是女方,更是時刻面臨著婚姻危機,加上傳統思想的影響,家庭長輩的催促,女方無形中承受著更多的心理負擔,難免會產生負面情緒(高壓、緊張、恐懼、擔憂、焦慮等)。研究[12-17]表明,婦女長期處于負面情緒狀態會造成大腦皮層功能紊亂,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血液中兒茶酚胺類濃度增高,促使身體產生應激反應以對抗負面情緒,負面情緒彌漫不消除可作用應激源持續影響機體,一旦超出其正常心理生理承受能力,則容易出現病理狀態、誘發失眠;失眠的出現又作為新一輪的應激源作用于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TPA軸)和下丘腦——垂體——卵巢(HPOA軸),導致兒茶酚胺分泌增多、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增多、外周血中活化的T細胞含量下降、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分泌減少,造成性激素分泌減少,引發子宮輸卵管痙攣、宮頸黏液分泌增加、盆腔新陳代謝減慢及局部免疫失調,造成母體生殖及免疫系統功能下降,降低IVF-ET著床率。
因此,失眠既是負面情緒狀態產生的臨床結局,也是引發新一輪應激的誘因。在IVF-ET助孕周期中,婦女如長期處于這種惡性循環中,勢必身心同病,降低胚胎種植率,造成不良妊娠結局。
3.2通督調神針法治療IVF-ET過程中失眠的作用機制不寐,《內經》稱之為“不得臥”、“不得眠”、“目不瞑”。本病病因常為臟腑、氣血、陰陽失調,病機與神密切相關、臟腑與心腦腎密不可分,臨床表現常常為睡眠時間、深度不足、睡眠質量下降。本研究中通督調神法是國家名中醫賴新生教授經過總結數十年經驗提出的一套針灸療法。賴教授首先提出經穴腦相關學說,主張調針之要在于調神,調神之機在于通元,認為針刺對人體的干預作用首先經過大腦中樞的調整,后作用于靶器官。此套針法主治腦病,后被廣泛應用于焦慮、抑郁、失眠等多種與心腦相關病癥[7]。本研究之所以采用通督調神針法治療IVF-ET助孕周期中出現失眠的患者,是因為督脈循行貫脊屬腎,上額交巔入絡腦,貫臍中央,上貫心,《本草綱目》稱“腦為元神之府”,經脈的神氣活動與腦功能有密切關系;當督脈、心、腦、腎為病,人出現不寐時,可從督脈論治[9]。
由于求助于IVF-ET的不孕夫婦大多病程較長,承受的心理壓力巨大,負面情緒較多,在進行胚胎移植前常常處于“氣機不調、陰陽失衡”的狀態。因此,本研究選擇通督調神針法中督脈及背俞穴作為主穴,采用明代針灸家徐鳳著作《針灸大全》中“龍虎交戰”針法進行治療,即在針刺得氣的基礎上,交替使用左轉、右轉兩法行針,同時配合九、六頻次的復式手法行補瀉調氣。中醫理論認為“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九六者,陰陽之至數也”,而傳統文化以龍虎分守左右(左蒼龍、右白虎),故古代醫家運針時取類比象以左轉(拇指向前捻轉針柄)喻為龍、為補法,右轉(拇指向后捻轉針柄)喻為虎、為瀉法,交替使用左轉、右轉、按“九六之數”行針,稱為“龍虎交戰”,喻指龍虎爭斗之聲勢,實起補虛瀉實之功效,意收扶正祛邪之目的,用之可通調督脈氣血、調和五臟功能、平衡心腦神之陰陽。
本研究發現,觀察組睡眠質量較對照組好轉明顯(P<0.05);觀察組進入IVF助孕周期行胚胎移植所需時間較對照組短(P<0.05);觀察組的臨床妊娠率高于對照組(P<0.05)。因此,在IVF-ET助孕過程中若出現失眠癥狀的婦女,采用通督調神針法可通過改善其睡眠質量、緩解負面情緒、逆轉應激狀態,起到調神助眠、安神助孕的作用,并有助于縮短其胚胎種植所需時間、提高IVF-ET臨床妊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