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禮蘭 趙聯劭
摘 要:農村初中的名著閱讀現狀堪憂,為讓學生汲取名著的營養,調動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在課堂中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閱讀名著,并及時評測閱讀狀況,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素養,培養健全追夢人。
關鍵詞:農村初中;名著閱讀;走進課堂;做法
讀書對學生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古今中外的許許多多的名人都是在青少年時代熱愛讀書,把書當作朋友,把讀書當作很快樂的事情。毛澤東主席曾經這樣說過:“我一生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蘇聯作家高爾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偉人是多么地酷愛讀書,書籍給他們提供多么寶貴的營養!對于農村中學的初中生來說,他們涉世未深,正處于汲取知識的時期,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尚未確立。這些人生剛剛起步的孩子們更需要讀書,他們開什么卷,讀什么書事關重大。對于初中生來說,有些書甚至不能讀。就像章學誠所說:“讀書如飯,善吃者長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這就需要教師當心,盡到立德樹人的責任,誨人不倦。幫助學生選準要讀的書,帶領學生徹底地讀書。教師認為古今中外的經典名著是人類文化的精華,更是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的精品。古今中外的經典名著是最璀璨的燈火,照亮著人們的心靈。經典名著的智慧光芒總是能夠穿透歷史,歷久彌新,讓人百讀不厭,增長見識,啟迪心智,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又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能為初中生的健康成長打好精神基礎,為學生提供精神營養,使學生終生受益。基于此,《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初中生名著閱讀提出明確的要求:“九年級課外閱讀的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對七到九年級的學生,要求更明確:“學會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所以,經典名著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經典名著閱讀是學生必須要讀的。農村初中的名著閱讀必須真正走進課堂。
但是當今的農村初中生,一部分是留守兒童,家長長期不在家,他們根本不好好讀書;一部分學生的家長雖然陪在孩子身邊,但是忙于生計,文化水平又低,很少關注孩子閱讀名著,甚至認為閱讀名著無用,影響學習成績。以致于有的學生甚至連中國的四大名著都不知道,更別說古代的和國外的經典著作,更談不上閱讀經典名著。因此,經典名著遭到一些農村初中生的冷落,被他們輕視。即使少數學生能讀名著,也是走馬觀花,不能深入地品味名著的精神內涵;好些學生面對厚厚的名著,就像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缺乏耐心,沒有興趣,遇到字詞障礙或者難讀的地方就放手,隨手亂翻。絕大部分學生認為經典名著可讀可不讀,讀著讀著就半途而廢,名著被閑置在一旁。況且好多同學喜歡電子閱讀和碎片化閱讀,體會不到閱讀名著的價值,收獲不到閱讀的快樂,享受不到名著的精神財富……
農村初中學生名著閱讀的現狀堪憂,讓名著真正走進課堂困難重重,但是為了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讓學生善于讀書,讓書愉悅學生的心靈,增長他們的才智和修養。教師積極尋找到解決困難的方法,讓農村中學的名著閱讀真正走進課堂。
一、 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讀書產生興趣,才能自覺地進入閱讀學習狀態,才能取得理想的讀書效果。比如,為了激發學生讀《西游記》的興趣,燃起學生讀《西游記》的欲望,教師首先摸清學生對這部名著的了解情況,知道學生閱讀名著的甚少,但是看過電影的或者動畫片的較多。初中學生對《西游記》的電影或者動畫片較感興趣,教師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索性和學生一塊觀看電視《大戰紅孩兒》,要求學生邊看邊想紅孩兒是一個怎樣的孩子?談觀后的感悟。孫悟空大戰紅孩兒的精彩場面,曲折的故事情節緊緊地吸引著學生的眼球。看完后,學生雖然沉浸在精彩的劇情中。但是經過冷靜的思考之后,學生紛紛舉手,爭著評價紅孩兒,談出觀后的感悟。學生不僅說出了紅孩兒的機智勇敢,狡猾無比,還談出了紅孩兒是一個恩將仇報,狂妄自大的人。更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事情要謹慎小心,不能被現象迷惑,不能自大,并且結合實際談出了在學習上也應細心,一絲不茍,不能驕傲自大。學生談出感悟后,老師緊跟著問學生這精彩的電視是根據哪部名著改編的。有些學生說出了名著《西游記》,教師順勢引導學生,告訴他們《西游記》這部名著中對孫悟空大戰紅孩兒的文字描述比電視演得還精彩,讀名著的滋味比看電視還香甜!接著,把《西游記》中描述孫悟空大戰紅孩兒的精彩語段用多媒體投放到大屏上,引導學生精讀,批注。要求學生字斟句酌地讀,聲情并茂地讀。老師指導學生從語言特點、表達效果、思想內容、層次結構、藝術手法等多個角度進行理解感受,鑒賞評價或者提出疑難問題。給學生交流、展示學習成果的時間和機會。
二、 小組合作
有些學生家長不重視,不支持孩子讀名著,認識不到讀名著的意義,認為讀了也沒用,買書白花錢還影響學習成績。教師如果安排學生雙休日和假期里在家有計劃地閱讀名著,學生沒有好的讀書習慣,家長做不好監督,到頭來收不到理想的讀書效果。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讓名著閱讀走進課堂,在課堂上,小組同學一起讀,合作、交流、探究。老師引導、點撥、評測。
班里的學生,理解名著的水平參差不齊,閱讀名著的習慣好壞有別,閱讀名著的興趣有濃有淡。為了提高學生整體的閱讀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保持住學生對名著閱讀濃厚的興趣。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知識和讀書水平,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兩名同學為一小組,四名同學為一大組,每一組的組長是本組中閱讀水平最高的同學,他品學兼優并且具有組織領導能力。三個組員的閱讀水平分別為好、中、差。這樣,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個讀書小組,這些小組同組異質,異組同質,教師根據組數和學生學習能力分段,小組長在各段內自選組員。教師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科學調控,盡量使每組都是最佳組合。這樣,小組閱讀便于有序開展,組員互動有序進行,組內讀書活動高效。每一小組能達到公平競爭的目的。每一小組在組長的組織帶領下閱讀名著,先自主閱讀,圈點、勾畫、批注。然后小組內同學互相交流閱讀成果,互相答疑解惑。組內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組長提交給教師,教師把收集到的疑難問題加以整合,然后把整合的問題拋給全班同學,依靠全班同學的智慧,解決疑難問題,在解決疑難問題的過程中,老師適時引導、點撥,為學生搭橋、架梯、鼓勁。對于一些深奧的語句,老師領著學生啃。
三、 及時評測
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閱讀名著,發展他們的自身優勢,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同時也改善教師更高水平地引導學生閱讀經典名著。教師應及時對學生的閱讀作出評價與檢測,準確反映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狀況,以便對學生的名著閱讀進行方向性的改進,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保持住對名著閱讀較為濃厚的興趣,進而養成閱讀名著的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促使學生健康全面發展。在學生閱讀完一篇經典文章或者一部經典著作后,教師應及時做出恰當的評價和科學的檢測,在評測時應堅持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內容豐富化,檢測和評價方式應具有多樣性和創新性。評測的結果不能只是一定的等級和分數,也可以是對典型的客觀事實的描述。教師對學生的表現,特別是一些有新意和創意的表現要給予充分的肯定。給學生指出有待提高的正確方向,這樣,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一定的期待情緒,學生的閱讀能力便慢慢地呈梯狀提高。學生閱讀的趣味性慢慢地隨之增加,閱讀名著的習慣漸漸養成,閱讀水平和能力漸漸提高。閱讀教學質量便得到提高。例如,學生們讀完《駱駝祥子》后,教師及時檢測。讓學生用思維導圖梳理出祥子的三起三落。學生很有潛力,他們精心完成思維導圖,圖畫得惟妙惟肖,文寫得栩栩如生,真是圖文并茂,充分展示出學生們的才藝。然后,師生共同批閱同學們的思維導圖,推薦出大家都認可的作品,教師大力表揚,讓同學們傳閱學習優秀作品,擇善而從。對于沒有推薦出來的思維導圖,要求學生把不善之處及時改之,并明白不足的原因。在這樣的檢測中讓學生共同進步,整體提高。全班獲得大面積的豐收。教師也可以把精心準備的檢測題分發給學生,題目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選擇題、判斷題、填空題、簡答題、鑒賞題、小作文等。學生做這些檢測題時,教師要明確測試時間,營造考試氛圍,嚴格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題目。對于檢測的每一小題必須明確分數,為批改評價提供依據。批改檢測題時,教師提供參考答案,小組內同學互相批改。最后教師根據學生得分情況和錯題情況進行評價。評閱讀等級,評分數,評錯誤。以鼓勵學生為主,警示學生為輔,及時表揚優秀的同學,激勵有進步的同學,培養學生愛讀名著的習慣。總之,評測內容要多維化,評測方法要多樣化,評測過程要動態化,評測形式要新穎化,同時要注意組間評比。
在課堂上經過教師的及時評測,學生收獲滿滿,有快樂感,有幸福感,長此以往,學生閱讀名著的習慣漸漸養成,越來越熱愛閱讀名著。
以上淺談了農村中學的名著閱讀真正走進課堂的三點做法。以便讓名著中最美好的精神食糧滋養學生的心田,讓學生有更美好的心靈,更健康發展,成為更健全的追夢人!
作者簡介:鄭禮蘭,趙聯劭,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馬坡鎮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