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評價是“應試教育”的產物,有著很大的局限性。《新課標》指出:“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改變單純通過書面測驗考試檢查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的情況,倡導運用多種方法綜合測評學生。”倡導“立足教學過程,促進學生發展”。教學評價作為一種價值判斷活動,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關鍵詞:多元評價;角色多元;依據多元;語言多元;時空多元
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改進教師的“教”,激勵學生的“學”。面對具有多樣性和差異性的學生個體,多元的評價能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有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 評價角色多元——營造發展的民主氛圍
一直以來,教學活動中教師扮演著“裁判者”的角色,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新的評價體系強調以人為本,關注個體的處境與需要,建立師生之間交互式的多元評價主體,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體驗成功,建立自信,促進主動發展。
1. 教師評價學生——激發樂學的動力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內驅力”。教師的評價在學生的心目中具有一定的威信。在教學中,對各方面表現優異的學生要加以表揚;對學困生要及時肯定閃光點,委婉地指出不足。
2. 學生評價老師——教學相長增強自信
新的教學評價觀讓教師、學生成為統一的關系,使評價成為雙邊的活動。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勇敢向老師提出問題,大膽地對老師作出評價,增強學生的信心,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3. 學生相互評價——取長補短
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心傾聽,相互評價交流,將他人與自身的學習形成對比,互相取長補短,學會客觀地進行評價。
4. 學生自我評價——促進反思內化提升
學生自我評價能有效地促進學習的內化。例如一堂課結束時,他們對自己能否積極、認真地聽課、是否積極樂于參與活動、能否勇于發表自己不同見解等各個方面進行自我評價。逐步實現自主學習,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
無論哪種評價方式,都應倡導先肯定優點再指出不足。例如,在課堂教學中,經常先請一些學生在黑板上做題,然后請小老師批改、點評。剛開始時,大部分學生只找不足,這種評價顯然是消極的,課堂氛圍也不好。通過引導,學生在評價的時候先肯定優點,再指出不足。這樣一來,被評的學生就有了被別人肯定的愉悅,同時也更容易接受別人指出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正,加以內化,促進主動發展。
二、 評價依據多元——創建全面發展的模式
不論是家長、教師還是學生,都容易對學習成績過度重視,這是傳統的評價形式導致的。書面的考試成績并不能代表一個人的所有知識水平、能力乃至于情感態度。因此,拓寬評價依據,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 從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特點,設計不同的評價激勵機制,如“比一比,誰最棒”“爭奪小紅花”“爭章活動”等,鼓勵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習自覺性。
2. 從作業的完成情況觀察學生的學習態度
主要從書寫和正確率來進行評價。書寫用得“紅旗”進行評價,正確率采用“優、良、及格”的等級評價,加上鼓勵性評語。發現學生的創新之處和閃光點,及時肯定。
3. 從數學實踐活動中發現并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如設計班徽,動手測量身邊物體的周長、面積,課堂上的操作活動等,評出“班級小巧手”“我是生活有心人”等。
4. 從問題銀行了解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鼓勵學生將遇到的問題寫在數學書后面的問題銀行,通過查找資料、跟同學討論或者想其他辦法解決。評出“小問號”“小靈通”“小博士”等。
采用多元的依據,從不同的方面了解學生對雙基的掌握情況以及在學習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情況,使每個學生在數學學習上有所發展。
三、 評價語言多元——添加發展的催化劑
馬克·吐溫說:“只憑一句贊美的話,我就可以活上兩個月。”人人都希望聽到贊美的話,對于小學生,尤其是學困生,更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可。
1. 賞識性評價
用賞識的眼光和心態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用賞識的語言加以評價,使學生在賞識中得到舒展,促進他們更優秀,更自信。如:“你真棒!老師還沒想到這種方法,向你學習。”“這真是奇思妙想,棒極了!”“你善于觀察,又善于分析總結,實在了不起!”……
2. 啟發式評價
在學生回答后,順勢牽引,或在卡殼的情況下,啟發學生思考,尋找答案。這時運用啟發式的評價語言有助于撬動學生思維,開啟智慧,提升思維的質量。如:“你的想法很獨特,能告訴大家你是怎么想的嗎?”“她說的辦法很好,還有其他辦法嗎?”“誰愿意把你的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3. 鼓勵式評價
不論學生的回答正確與否,都給予積極的評價,呵護學習熱情,激發上進心。如:“你能勇敢地發言,老師為你點贊!”“別著急,你的想法不錯,把它說出來好嗎?”“別灰心,還有機會,咱們下次爭取。”……
4. 反思式評價
引領學生進行回顧和總結,引發自身思考,促進持續發展。如:“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的表現怎樣?”“回憶一下,剛才我們是怎么得到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你能用我們剛才學到的方法來得到我們身邊一些物體表面的面積嗎?”……
教師無意間的一句話,可能成就一個天才,也可能毀滅一個天才。做個“燃燒”型的老師,磨礪自己的語言,為有效的課堂錦上添花,為學生的發展添加催化劑!
四、 評價時空多元——引領學生不斷發展
1. 立即評價和延緩評價相結合
當學生說出想法或做出某種行為之后馬上對他的言行進行評價,使學生及時調整狀態。延緩評價是不急于進行評價,而是讓他們處于一種自然發展的狀態。給學生更廣闊的思維空間,輕松自如地思考問題,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來思考、解決問題。
2. 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習過程的觀察。了解學生學習的興趣、態度、行為……有了進步及時肯定,引領學生不斷修正行為習慣,并為最后的結果評價提供一定的依據。并將兩者結合起來,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總之,應充分考慮學生發展的多樣性和個體發展的差異性,以藝術化的態度關注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個體價值的最大化,讓評價更具魅力,促進學生健康、全面、持續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文風.建立多元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J].教育藝術,2011(10).
[2]李彩云.談數學教學中的及時評價與延時評價[J].軟件(電子版),2015(5).
[3]李彩云.談談如何實現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J].小學數學,2012(6).
作者簡介:洪秀麗,福建省南安市,豐州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