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概括能力是一種較高級別的思維能力,除了閱讀的教學是讓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中心思想外,在習作教學時也能滲透對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概括訓練與習作指導相結合,既有利于概括能力的培養也有助于習作水平的提高。上學期我就對此進行了有效的嘗試,現說說自己的做法和感受。
關鍵詞:習作教學;概括能力;語文
一、 概括事件,確定選材
寫什么,常常是學生習作時面對的難題。習作前有效地指導學生聯系生活,打開思路,巧妙選材,合理構思,是學生完成好習作的第一步。生活中發生了那么多事情,選哪件事來寫呢?教學時可以用概括事件的方式幫助學生確定選材。學生提取生活中的事件,用一句話概括主要內容,用關鍵詞概括事例中人物品質,概括作者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再引導學生通過思考、比較、歸納,把可以寫的內容按一定規律進行分類,這樣學生的思路得以拓寬,寫作對象更明確,寫作目的更清晰,同時學生的概括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以習作《難忘的“第一次”》填表法為例談談具體做法。
教學初始先讓學生用概括性的語言說說自己的“第一次”,此環節立足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表達的興趣,而后讓學生靜下心來,獨立思考:在你的學習生活中,印象深刻的“第一次”有哪些,用簡潔的語言填寫表格,然后小組交流。
這一環節,學生的生活被喚醒,豐富的生活場景在腦海里浮現,學生要對自己生活中事件進行提煉、比較、梳理、選擇,找出典型的事件,同時還要學著抓住事件的要點概括事件的主要內容。填寫“給自己的啟示”的過程就是在提煉概括事件的中心思想。在多次對事件的概括過程中讓學生明確自己選材的內容和目的。接下來小組討論后集體交流,每個同學們的發言都將觸發新的思考,選材的思路被拓寬。這時教師幫助學生把發言內容進行梳理,按事情的類別進行歸納,帶著學生再次進行概括訓練。事情可能發生在不同的地點,如:家里、學校、街上、公園,也可能發生在不同的時間:上學時,課堂上,吃飯時,游戲時……從時間、地點進行歸類;也可以從事件的性質進行歸類,有些第一次是成功的、充滿喜悅的,而有些第一次是失敗的,收獲的是教訓,有些第一次是勇敢的嘗試,有些第一次卻是猶豫膽怯的。通過歸類,引導學生從他人的選材中得到啟發,更優化自己的選材,確定寫作內容。
二、 梳理結構,理清文路
在語文學習中,使語言概括化和讓文字具體化是正好相反的思維過程。習作時要想把文章寫得有條理,結構清晰,在學生習作前,就要教學概括梳理自己的文章結構,列提綱。通過使用概括方法,如“題目擴展法”“六要素串聯法”“段意合并法”“繪制思維導圖法”……訓練學生理清寫作思路,梳理文章結構,分清段落、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對自己的行文思路進行梳理,既為有序表達鋪路,又能提升概括能力。
再以《難忘的“第一次”》為例,教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概括習作的內容框架。教學時,老師可以帶著學生一起做,先找一個核心詞,或一個中心句作為構圖的核心。如“第一次騎車,讓我變勇敢”“第一次參加比賽讓我獲得前進的動力”等;二是找到事情所包含的幾個方面內容,用幾個關鍵詞作為習作展開的分支,如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啟示”等,三是繼續分支,哪里需要細節描寫,哪里重點寫心理活動,哪里寫啟示。(以“第一次釣魚”為例)如圖:
第一次釣魚耐心與堅持
開頭導入(時間、地點、起因)
經過(具體)
因為急,沒收獲(心理活動)
父親教育要有耐心(對話)
漫長的等待釣到魚
結果及啟示學習、成功也要這樣
結尾(名言)
三、 總結寫法,幫助表達
在閱讀教學中,寫作方法的教學往往散點似的分散在每個單篇課文里,到了真正習作時,學生常常不能學以致用。在習作教學時,針對單元習作要求,回顧課文的精彩片段,關注例文的寫法技巧,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寫作方法,從而獲得寫作的規律和技巧,既指導了習作,又能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
以語文S版教材五上第四單元的習作為例,寫一件關于誠信的事。誠信是一種心理品質,當為了信守承諾遇到困難時,人常會有復雜的內心活動。在教學時,可以回顧整單元課文《釀》《十年后的禮物》《月下槳聲》《裝在信封里的小太陽》,引導學生回顧文中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的片段,把文章中有共性的內容放在一起,讓學生通過分析文章片段,歸納總結寫心理活動的不同角度:可以假設事情正反兩方面的結果進行對比;可以寫守信與困難之間的矛盾,可以寫預想與現實之間內心的懷疑,可以寫聯想內心對誠信的認識……總結了方法,學生習作時就容易了。
再如,習作教學時教師常常喜歡使用例文,但如果只是讀一遍,蜻蜓點水,教學效果未必佳。如果教師能帶著學生從文章中梳理歸納具體的方法,學生的收益會更大。如可以展示不同的文章的開頭,讓學生評析后再歸納文章開頭的多種方法:用環境描寫開頭,襯托人物心情;開門見山,交代事情背景;引用古今名言,直接點明中心;使用排比,增強語勢;制造懸念,提出猜想……
明晰了方法,學生就能獲得舉一反三的能力,在寫別的文章時遷移運用,也能得心應手寫出好文章。
總之,習作教學與概括訓練相結合,既能促進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又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我們在教學時可以不斷實踐、嘗試,獲得新的體驗。
參考文獻:
[1]吳道銓.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透視和反思[J].當代教研論叢,2018(5).
[2]葉永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1).
作者簡介:蒙艷紅,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桂林市將軍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