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張嫚 李梅
摘? 要:信息技術為有效的供應鏈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可以降低供應鏈的成本,提高供應鏈運作效率。本文從供應鏈的角度,探討了現代信息技術對供應鏈管理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出供應鏈管理的發展對策,以期對供應鏈的有效管理有一定的意義。
關鍵詞:信息技術;供應鏈管理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全球制造的出現,現如今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僅僅是單個企業間的競爭,而變成了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供應鏈管理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此,采用先進的管理理念與思想,打造一條圍繞核心企業、隨需求而變、快速高效的供應鏈成為現代企業的發展目標。
一、供應鏈管理的內涵
供應鏈管理的實質就是將供應鏈視為一個整體的運作過程進行集成化的管理,減少各環節之間的時間延誤,以最短的時間和最低的成本實現價值的增值。
供應鏈管理的基本理念是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和最終客戶有效地結合為一體進行產品的生產,目的在于以最低的成本盡可能地滿足客戶期望的服務水平,同時將正確數量的商品在正確的時間送達正確的地點。供應鏈管理尋求的是整體的最優,使各個節點企業都能夠獲益,而不是局部獲益。
二、信息技術對供應鏈管理的影響
信息技術是供應鏈管理中的重要工具與手段,從供應鏈上各個節點企業內部的運作到企業之間的合作運營,都需要應用各種信息技術來實現,例如:Internet、Intranet、RFID、EDI、條形碼技術等,這些信息技術對供應鏈管理的影響主要體現以下幾方面。
(一)改善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
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采用信息技術與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建立了一種新型的關系。應用信息技術使得整個供應鏈上的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以及最終消費者之間實現雙向、快速、完整的信息傳遞與交流,大大提高了供應鏈合作伙伴的工作效率。同時應用信息技術對供應鏈企業獲取客戶與市場的需求信息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二)促進供應鏈企業的業務流程重組
供應鏈管理涉及諸多企業,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主營業務,整個供應鏈上的業務流程便會出現跨部門甚至跨企業的現象,大大阻礙供應鏈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應用信息技術可促進供應鏈企業的業務流程重組,使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以及各部門各崗位的業務流程整體協調,從而適應市場競爭轉變為供應鏈和供應鏈之間競爭的大環境,使供應鏈企業獲取更大的競爭優勢。
(三)降低供應鏈企業的交易成本
信息技術的應用涉及到供應鏈上各個企業的經濟活動,直接影響供應鏈企業供應、生產、銷售等環節的成本。應用信息技術能夠使供應鏈各合作伙伴之間大量的業務處理實現信息化和自動化,供應鏈中的任何成員在任何時間或地點均可獲得其所需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信息的獲取成本,降低了供應鏈企業的交易成本,使供應鏈企業能以低成本實現共享管理。
(四)優化供應鏈資源配置
供應鏈管理的目的在于以可以接受的成本盡可能的提高顧客服務水平。通過信息技術能夠將供應鏈中各合作伙伴間的人、財、物、供、銷、產等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根據客戶需要以及商品的供應與需求特點,有效整合與配置分布在不同地區的物流設施設備資源,通過科學規劃與重組,盡可能的發揮物流設施與服務的最大作用,優化供應鏈管理。
三、供應鏈管理的發展對策
信息技術的應用對供應鏈管理的影響非常大,尤其是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與電子商務的發展。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市場競爭不再是企業與企業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間的競爭,有效的供應鏈管理成為企業間競爭的重要手段,這是一種合作競爭。信息技術的應用與否關系到供應鏈管理的成敗。企業需要投入資金,在供應鏈管理中應用各種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更好的信息交互,在企業內部以及企業之間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統,加快推進核心技術的應用和普及,減少傳統供應鏈管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為企業間的協同發展提供幫助,為整個供應鏈管理中的信息共享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推進信息技術在供應鏈管理中應用的同時要注意信息的標準化、信息的準確性與時效性以及信息共享,使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間的信息交流更加順暢。
結語:
供應鏈管理中是否能夠有效應用信息技術是供應鏈管理面臨的重大挑戰。本文在理解供應鏈管理內涵的基礎上重點介紹了信息技術對供應鏈管理的各方面影響,并對供應鏈管理的發展提出對策,倡導供應鏈管理中積極應用信息技術以及應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項,以期為企業與學者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朱海波.供應鏈管理中信息技術采用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21(12):64-65.
[2]王金婷.基于物流信息技術的供應鏈管理[J].供應鏈管理,2010,32(8): 140-141.
[3]鄭志新.企業供應鏈管理的信息化問題[J].價值工程,2007,(9): 76-77.
[4]黃勇,曾薇,張海濱.信息技術在企業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7,10(5): 17-18.
作者簡介:
李? 倩(1988.1-),女,漢族,陜西寶雞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物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