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是我們黨的重大決策,是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的應有之義,我們要堅決貫徹、落實。但農業面源污染范圍廣,情況復雜,各地污染實情各異,因而我們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統領,以“綠色生態”為導向,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方針,盡快加強調查研究,為地方政府提供決策參考,顯得迫在眉睫。
關鍵詞: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調查
一、農業面源污染調查分析
(一)化肥污染
我國農村為了能提高農作物的產量,長久以來一直在泛濫使用化肥,然而這些化肥被農作物全部吸收利用的也就占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二都會被浪費掉。相關專業人員在對某地進行調查時,發現農作物中的氮肥超量使用的現象極為嚴重。由于肥料主要成分是鹽,農作物的細胞滲透壓便會隨著土壤中的鹽分含量不斷的增加。按照這種情況推算,土壤中的鹽分越高時,造成農作物的根莖細胞喪失吸收土壤水分的能力,相反農作物根莖中細胞質所含有的水分卻被反吸到土壤當中,這無形中對農作物是一種損害。農業化肥使用過程中,會使得土壤的PH值發生變化,尤其是氮肥過量使用的情況下,會造成土壤酸化,我國農業生產中普遍存在蔬菜生產上施肥存在重氮輕磷少鉀的現象,由于蔬菜的需鉀量比氮素多,造成土壤鉀素含量的急劇下降,造成土壤中營養成分比例失調。對農作物過量的采取施肥情況,反倒更容易發生病蟲害,水污染中的化肥殘留對環境加重污染。
(二)農藥污染
根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全球每年需要消耗六百萬噸的農藥,并且百分之九十九的農藥都在環境中揮發擴散,實際在農作物上利用率只有不到百分之一。我國當前農藥使用面積多大1.8億萬公頃次,使用DDT50多萬噸,受到污染的農田更超過了1300萬公頃。農藥多使用噴灑實施的方式,農藥中大量的有機溶液以及部分農藥會飄浮在空氣中,對大氣環境造成污染。在我國農藥的生產量與使用量都眾多,其中殺蟲劑最受歡迎。過多未被吸收的農藥隨之滲入到人們的飲用水當中。人們喝了受到農藥污染的水慢慢滲入到身體里,造成人體免疫力系統遭到破壞,從而誘發出現其他疾病。
(三)畜禽養殖污染
由于農民環保意識不強,治理污染設備極其簡陋,將高濃度的畜禽養殖廢水未經過任何治污處理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之中,導致水環境由于氮磷含量超標,促使水質變壞,令水體水質呈現一種富營養化的現象,并且許多農民還用這種高污染的水澆灌農田,致使農作物出現晚熟,甚至絕產的現象發生。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畜禽糞便通過微生物的發酵,產生二氧化硫以及糞臭素等氣體,隨著空氣流動而將這些有毒有害的氣體帶入到大氣層,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
(四)農村生活污水污染
由于我國農村人口數量居多,歷史原因居住相對較為分散不密集,促使污染源不能得到較為良好的處理,肆意排放的污水令整個農村生活環境遭受到嚴重污染,促使生態環境污染一直處于上升趨勢,從而使生活污水帶有較多的病原菌污染,有毒物質污染等眾多污染。
二、農業面源污染的治理
(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經相關部門科學研究之后,研制出一直可以有效過濾的污水再利用系統,這種系統是將土地處理與暗管排水通過相互之間的有效結合,將生活污水中含有的氮磷很好的去除掉。另外還有一些國家嘗試使用蚯蚓進行生態污染處理,通過在土地中接種蚯蚓,從而令污水在處理過程中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而我國則是利用穩定塘處理技術,通過水生生物處理系統將原有的生活污水變成干凈凈化的飲用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可建立污水收集體系。
(二)農業廢棄物污染治理
在我國廣大農村,農作物秸稈與禽畜養殖廢棄物是農村中最為主要的固體廢棄物。其主要處理方式就是先對各個村莊的固體廢棄物進行收集,再將這些廢棄物轉送到鄉鎮,最后這些固體廢棄物統一在城市里集中處理銷毀。過去固體廢棄物秸稈主要是以燃燒的方式進行銷毀,在其銷毀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濃煙。今在政府相關部門的倡導下,將這些秸稈歸還農田,還將其制作成建筑材料。
禽畜糞則是將其變成化肥資源,通過固體發酵后轉變成有機肥料,使其運用到農田當中,從而有效實現優化利用。農村廢舊農膜及廢棄農藥包裝物廢棄物處理中,可圍繞回收、處理、獎補政策制定等關鍵環節,提升再利用水平。
(三)化肥污染治理
有效降低化肥配料中污染造成的比例,不但可以有效節約成本,還能減少營養成分損耗與流失,從而提高當地的經濟效益,優化改善當地環境的資源。肥料技術產業也能夠得到飛速發展,該技術是對原有化學成分進行相應的改變,或者在肥料表面上涂抹上半透水等相關物質,令肥料的營養成分得到緩慢釋放的一種技術,這種技術可以讓肥料在進入土壤之后得到慢慢緩解釋放,然后被農作物緩慢吸收利用,持有這種技術的肥料效果可以持續維持多個月,從而減少肥料中的氮肥流失。化肥污染可通過改進施肥的方法實現化肥污染的處理。
(四)農藥污染治理
近些年來,對于重大病蟲災害問題,相關單位聯合實行化學農藥的污染控制研究項目。由于農藥在水和土壤中很難達到降解效果,隨著生物基因工程項目的飛速發展,許多專家學者都在嘗試通過使用工程菌來降低消解農藥殘留問題,并將農藥酶的基因轉嫁到載體上,從而解決農藥殘留問題。農藥污染還可通過非酶促降解的方式,是微生物降解化學農藥的一種有效方式,指微生物活動過程中由于pH值變化、產生某些輔助因子、化學物質而使有機物降解的現象。
結語:
當前面源污染愈發嚴重,整個地球的地層表面水源以及地下水源都遭受到面源污染。對此人們逐漸認識到面源污染度給水環境帶來的危害。提高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改善農業廢棄物處理技術,提高化肥減量化技術與緩釋肥料技術,控制好農藥殘留控制,從而在根本上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實現農業更為長遠的發展。通過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實現農業投入品減量、農業面源污染物減排,促使農業生態環境日益改善。
作者簡介:
陳家寬(1962-)男,漢族,安徽廣德人,研究生,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縣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