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黎勝
近日,浙江省人民醫院心內科醫生的一條朋友圈引起了關注:7枚支架植入的冠心病患者,耳垂上有明顯折痕,這是提示有動脈粥樣硬化疾病標志之一。真的假的?不少人感到很疑惑。“這是真的,最近我還接診兩位這樣的病人呢。”該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丁亞輝說。
耳垂大難道不是福?
老話常說耳大有福,認為肉厚而潤澤的耳垂是先天腎氣充足之象,身體比較好。家住杭州的老王也有大耳垂,工作、生活還算一帆風順,他一直覺得自己的確很有福氣。但不久前,他卻因此“福”心情墜入谷底,寢食難安。
后來,架不住老伴一連好幾天嘮嘮叨叨,而且近幾天也覺得有點胸悶,老王就上網搜一下。“還真有這樣的文章,心肌梗死可要命的!”這下,老王坐不住了,睡覺也不踏實,在老伴陪同下到省人民醫院心內科咨詢:這種說法是不是真的,還只是博眼球的假科普。
“耳垂有折痕的現象確實和冠心病有相關性,如雙側耳垂出現明顯折痕(至少占總耳垂長度的1/3以上),那患有冠心病、腦梗死以及血管纖維疾病的可能性比正常人要高。”丁亞輝耐心聽了老王的描述后,告訴根據其有胸悶情況的描述,確實存在比較大的冠心病可能。在丁亞輝耐心勸說下,老王下決心住院做了冠脈造影,結果還真發現冠狀動脈存在狹窄,幸虧狹窄程度不算太重,暫時不需要植入支架,但這冠心病的帽子算是戴上了,以后他得堅持服藥。
“耳折征”并不一定是冠心病
“耳垂折痕預示冠心病,乍一聽,與網上那些偽科普挺像的,但它確實是現代醫學發現的臨床現象,并有相關研究數據支持。”丁亞輝介紹說,這個現象最早由桑德斯·弗蘭克(Sanders T.Frank)醫生1973年在世界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報道,因此也被稱為Frank征,也有些人稱它為“耳折征”。2014年,針對2萬名年齡在20至93歲的人群隨訪長達35年的哥本哈根心臟研究發表的結果顯示,Frank征陽性的患者中有60%患有冠心病,所以,耳垂有折痕是一個很重要的預測因素。
“耳折征”為何與冠心病相關呢?丁亞輝表示,目前并無非常明確的解釋,有些專家認為,冠心病人除了心臟缺血,耳垂也會出血缺血,從而造成耳垂局部的膠原纖維斷裂,出現褶皺;有些專家則認為,這和部分人帶有的基因有關,這些基因一方面會導致心血管病高發,一方面導致耳垂處的彈力蛋白斷裂形成褶皺。
“最近我還收治了這樣一名患者,70多歲,他的兩側耳垂都有很明顯的折痕。1年多前就因為嚴重的冠脈病變分兩次放了6個冠脈支架。今年復查時,發現他以前一處輕度狹窄的血管又變成了重度狹窄,不得不放了第7個支架。所幸的是,經過我們精心治療,他冠狀動脈血流恢復了通暢,胸悶胸痛等情況沒有再發生過。”丁亞輝說。
不過,耳垂折痕的人不一定就是冠心病,尤其是只有一側的,不排除是喜歡側睡壓出來的。但如果同時有冠心病癥狀,比如胸悶、胸痛、氣急,或者有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就要去醫院咨詢,必要時接受進一步檢查來明確有無冠心病,比如冠脈造影、冠脈CTA、運動平板等。
對于滿天飛的醫學信息如何分辨,丁亞輝建議,最好不要自己盲目判斷,應像老王那樣,咨詢專科醫生進一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