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婕

頭痛是一種常見癥狀。有很多種原因會導致,身體不適會引起頭痛,想事情想多了也會頭痛,臨床上常見的頭痛有這幾種。
偏頭痛
偏頭痛是一種與大腦神經血管功能失調有關的慢性神經系統性疾病,好發于中青年,以反復發作的中、重度頭痛為特點。多表現為劇烈的搏動性頭痛,伴有惡心和嘔吐。
頸源性頭痛
頸源性頭痛是一種非遺傳性、單側性或雙側性頭痛。疼痛可分布于患側頸、枕、頂、顳和額部,間歇或連續發作,可有頸椎外傷史,有的可出現肩和上臂痛。其病因多為椎間盤退行性病變引起的神經壓迫和伴隨的局部無菌性炎癥所致。
頸源性頭痛早期多為枕部、耳后、耳下的不適感,以后轉為悶脹或酸痛感,逐漸出現疼痛。疼痛部位可擴展到前額、顳部、頂部、頸部,寒冷、勞累、飲酒、情緒激動可誘發疼痛加重。部分患者伴有耳鳴、耳脹、眼部悶脹、頸部僵硬感。
叢集性頭痛
叢集性頭痛多見于青年,是一種局限于單側的以眶、顳、額等區為主的嚴重發作性疼痛,目前病因不明。叢集性頭痛有典型的叢集期和緩解期。在叢集期內,頭痛的發作有嚴格的節律性,一般在每天的固定時間發作至少一兩次,以夜間發作多見。隨后繼以一段時間的緩解期,一般約數月至2年。叢集性頭痛與偏頭痛相比,發作的節律性更加明顯,頭痛更加劇烈,但一般持續時間較短。發作時疼痛從一側眼窩周圍開始,急速擴展至額顳部,嚴重時可涉及對側。疼痛呈搏動性,兼有鉆痛或灼痛,可于睡眠中痛醒。
緊張型頭痛
緊張型頭痛又稱肌肉收縮性頭痛,約占頭痛疾患的40%左右,是慢性頭痛中最常見的一種。其發病與社會心理壓力、焦慮、抑郁、精神因素、肌肉緊張、濫用止痛藥物等因素有關。
緊張型頭痛的特征多表現為幾乎每日雙側枕、頸部、額顳部或全頭的非搏動性頭痛,通常為持續性鈍痛、脹痛,像一條帶子緊束頭部或呈頭周緊箍感、壓迫感或沉重感,有時出現頭發牽拉性痛。大多數病人伴有焦慮、抑郁、失眠等癥狀,多因精神緊張、工作疲勞等誘發。
發生頭痛的時候,不管是什么類型的頭痛,都需要及時地去正規醫院治療,因為出現了頭痛就代表著身體已經出現了問題。抓住根源問題解決了,才能夠讓病源消除。
下面具體介紹幾種頭痛的自我保健方法,當頭痛癥狀出現時,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局部按摩以緩解疼痛。
按揉印堂穴
【定位】
兩眉頭連線中點。
【方法】
用中指螺紋面按揉100次。
【要領】
順時針方向,意念集中在穴位上,局部有酸脹、溫熱感。
按揉太陽穴
【定位】
眉梢與目外呲之間,向后約一橫指的凹陷處。
【方法】
用兩手食指螺紋面同時按揉100次。
【要領】
意念集中在太陽穴,手法輕柔,太陽穴有輕快感。
按揉風池穴
【定位】
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方法】
用兩手拇指螺紋面同時按揉100次。
【要領】
意念集中在穴位上,局部有酸脹、溫熱感。
按揉率谷穴
【定位】
耳尖直上入發際1.5寸。
【方法】
用兩手中指螺紋面同時按揉100次。
【要領】
點按力度適中,意念集中在穴位上,局部有微痛感。
按揉百會穴
【定位】
后發際正中上7寸,當兩耳尖直上,頭頂正中。
【方法】
用一手中指螺紋面按揉100次。
【要領】
可做旋按、揉,意念集中在穴位上,自然呼吸。
掃散膽經(抹頭顳部)
【定位】
頭顳部自頭維穴至風池穴連線。
【方法】
用兩手食指、中指、環指、小指四指的指端同時自前向后抹動30次。
【要領】
向后單向抹動,頻率稍快。
拿五經(梳理頭部)
【定位】
頭頂前發際至腦后部。
【方法】
用左手或右手五指螺紋面自頭頂前發際至腦后部梳理30次。
【要領】
由前向后方向,五指張開,指端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