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玲 吳佩顏
摘? 要:隨著當前福建自貿區建設的推動,閩臺貿易市場更加國際化,兩岸間貿易合作的前景也更加廣闊。該文總結了福建自貿區跨境電商的現狀和通過閩臺農產品貿易情況分析了福建自貿區對臺存在的問題,以及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福建自貿區;閩臺;跨境電商
一、背景
21世紀的新時代,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我國經濟呈現穩定發展的勢頭,但同時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順應經濟全球化,是全面深化改革,促進中國經濟邁向新臺階的必然選擇。福建省自貿區重點突出對接臺灣自由貿易區,力爭建成投資貿易便利、金融創新功能突出、服務體系健全的自由貿易園區重點突出規劃。目前,兩岸經貿合作大勢向好,但閩臺區域潛力還沒得到充分發揮。福建對臺灣貿易中存在較大逆差,臺灣在福建出口貿易中的地位和作用還不突出。發展臺資企業,延長閩臺企業產業鏈,合力打造品牌,深化合作,實現福建自由貿易區與臺資企業的合作雙贏。
二、福建自貿區
(一)跨境電商現狀
1.多項跨境電商政策扶持
福建自貿區成立以來,各地加大了對跨境電商的政策扶持 各片區根據本地跨境電商發展情況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如福州片區就出臺了《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促進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實施辦法(試行)》和《福州開發區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產業中心入駐條件及扶持政策》,成立跨境電商園,吸引企業入駐,鼓勵外資跨境電商走進來。
2.福建省自貿區內部競爭激烈,設施不完善
一是福州、平潭和廈門三個自貿片區并沒有形成合作共贏,從發展模式來看三個片區發展模式較為相同,沒有各自特色。同時,假授權、假貨事件頻出,跨境電商企業信用問題層出不窮,削弱自貿區跨境電商產業的競爭力。二是福建自貿區內的跨境電商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不完善,沒有延長產業鏈,缺乏適時創新,推出產品特色。
(二)閩臺農產品貿易
閩臺農產品貿易中,福建主要進口臺灣的果蔬飲料、面點食品等系列附加值較高的加工型農產品:臺灣主要進口福建的水產品、蔬菜水果、茶葉等初級農產品。臺灣的消費群體主要是針對高端消費者,而福建則是針對普通的消費者,這就導致兩者之間存在互補性。而又因為自然環境的差異,讓其產品的生產存在差異,這就導致兩者間存在競爭性。從而,兩者間既有競爭,又有合作。
2008 -2017年,閩臺間的農產品進出口額從2.02億美元增長到18.80億美元。閩臺間的農產品貿易額整體保持增長趨勢,但增長速度有所緩慢。在2017年1-7月,閩臺貿易額451.7億元,同比增長23.7%。其中,福建對臺灣出口159.2億元,同比增長9.0%;自臺灣進口292.5億元,同比增長33.5%。閩臺貿易在兩岸貿易中一直居于重要地位,尤其福建是臺灣水果、食品的最主要“登陸”口岸。
在福建自貿區建立之后,閩臺農產品貿易呈現出電子商務化。由于跨境電子商務是福建自貿區重點建設的內容,所以它將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隨著福建自貿區海關管理模式的更新,通過電子商務交易的效率將逐步提高,將促進閩臺間貿易量增加。閩臺農產品貿易主要是集中在中小企業,數量多,分布且實力較弱。所以其需要一個規范的第三方的電子商務平臺來經營其商品。而B2B正是適合它發展最合適的模式。
三、福建自貿區對臺跨境電子商務面臨的問題
(一)通關成本仍然較高
目前,兩岸電子商務以小額跨境電子商務為主,且物流方式大多采取郵政物流和快遞物流。然而,兩岸的貨物通關主要是委托貨代公司,以及兩岸的貨物通關信息不能及時傳遞,增加了所要消耗的時間,這兩者就導致了提高了通關成本。
(二)退稅難問題急需解決
福建自貿區采用“清單核放、定期申報”模式,海關通過電子訂單、電子支付憑證、電子運單與報關清單的自動比對,定期匯總清單數據形成一般貿易報關單,當海關認定貨物、物品申報清單可以作為出口憑證的情況下,才可以為企業辦理結匯和退稅。但是,跨境電商出口企業由于沒有相應的報關單作為合法憑證,許多跨境電商出口企業無法向海關進行出口申報,也享受不到一般貿易企業的出口退稅。
(三)跨境支付監管體系有待完善
兩岸跨境支付主要通過境外第三方支付機構、與國際組織合作的國內銀行和境內第三方支付機構來進行。不過,由于第三方支付沒有嚴格的身份審查,就導致了監管部門在審核交易是否真實時存在困難。且因為第三方支付可以不依靠銀行,許多不法份子會利用它來進行不合法的交易。
(四)跨境電子商務信用問題明顯
由于兩岸法律差異明顯,跨境電子商務領域不能很好地運用自己的信用管理體系,以及跨境電子商務本身的特性——虛擬性,這導致了兩岸跨境電子商務的信用問題日益明顯。
四、福建自貿區對臺跨境電子商務的對策
(一)改進兩岸通關便利化合作機制
福建自貿區應與臺灣在通關方面上開展深度合作。首先,設立統一的制度開展業務接洽,以達到兩岸海關監管的制度化協調。其次,建立信息的交換和共享機制,實現信息上的互通互認。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智能化通關水平,以降低成本。
(二)簡化出口退稅流程
在現有“清單核放、匯總申報”管理模式基礎上,協同各部門進行制度協調與創新,完善對臺跨境電商小額貿易管理方式,簡化通關程序。制定出跨境電商企業專門的出口退稅實施辦法,完善退稅程序,縮短退稅時間,讓企業從中受益。(三)規范第三方支付平臺
首先,建立第三方支付平臺風險控制系統,防止發生支付危機。其次,建立第三方支付實時監控信息系統。最后,第三方支付企業要加大力度對用戶身份的核查,建立健全的機制。
(四)做好資質和信用審查
在兩岸跨境電商信用體系建設中,首先,要有效利用跨境電商信用平臺,加強對買賣雙方的信用核查。其次,建立兩岸共同認可的監管體系,防止違法行為的發生。最后,構建兩岸跨境電子商務信用公共服務平臺,實現誠信經營。
五、結語:
綜合以上,對福建自貿區閩臺跨境電子商務的研究,我國應當全面開展業務、大力推動福建“網上絲路”的發展,在發展跨境電商平臺中并且加強兩岸合作,擴寬合作領域,涉及多個方面,發揮地理優勢,政策優勢,讓閩臺的跨境電商呈現出可持續發展的趨勢。
參考文獻:
[1]陳再福,陳蓉.福建自貿區對臺跨境電子商務創新與實施辦法[J].對外經貿實務,2016(01):65-67.
[2]吳茹燕,李志波,莊佩芬.福建自貿區建立對閩臺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的影響探析[J].臺灣農業探索,2018(04):6-10.
[3]吳兵兵.關于構建閩臺農產品電子商務聯動平臺的研究[J].青島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8(01):40-44.
[4]劉瑩.自由貿易試驗區背景下閩臺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對策[J].臺灣農業探索,2015(05):10-13.
[5]楊廣青,林丹丹,陳華風,劉韻哲.福建自貿區跨境電商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J].發展研究,2017(07):79-83.
[6]王斐蘭.福建省自貿區跨境電商推動傳統外貿企業轉型升級研究[J].景德鎮學院學報,2018,33(01):81-85.
[7]王建文,蔡勇志,陳新.福建自貿試驗區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對策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5(12):44-50.
作者簡介:
鄭曉玲(1999.1-)女,漢族,福建漳州人,學歷:本科。
吳佩顏(1998.8-),女,漢族,福建廈門人,學歷:本科。